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2|回复: 0

[一般新闻] 离散七十五载老奶千里寻亲 终于踏上回乡路(组图)

[复制链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4-1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坐在柳州开往南宁的动车上,刘五妹凝望着窗外的景色。


柳州火车站,孙子韩军背起刘五妹赶火车。


2014年4月18日,对88岁的刘五妹老人来说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她已经等了足足75年。1939年,13岁的她从广东省南海县(现佛山市南海区)逃难来到广西柳城县太平镇,与亲人失去联系。经过晚辈多年努力,如今她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决定

两地亲人频相盼

祖孙四代同返乡

虽然在去年11月两家人已经通上话,儿孙们也互相造访过一次,但当时天气已经转冷,只能等天气转暖再让老人回佛山团聚。

上个月,刘五妹因缺盐、营养不良和血压偏高,感到手脚无力。家人赶紧把她送去住院治疗。刘五妹在病床上躺了9天,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远方老家的电话,一通接一通地打来。“姑婆,我们整个家族都在盼着您回来。”刘五妹的大侄子刘庆英在电话里对她说。

“他们都希望我能够一起过去相聚。”得到鼓励,刘五妹又重拾了信心,她每天按时吃药,逐渐增加饭量,以淡盐水代替白开水。

经过调理,刘五妹的身体大为好转。“现在我妈每顿可以吃大半碗饭,气色也变好了。”刘五妹的二儿子韩世强开心地说。经过和佛山老家的亲人商量,刘五妹敲定4月18日启程回佛山。到时候,刘家在广州、深圳打工的亲人都尽量赶回,以前同村的老乡,只要能通知到的也会过来相聚。

“我们三兄弟带着妈妈,还有妻儿、孙子,四代一共7人一起过去,”韩世强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全程陪护好妈妈,为她圆这个等待了75年的梦。”

为了这次省亲,二儿子韩世强帮刘五妹抱回了一大箱太平镇特产牛腊巴。

每一包带给亲人的礼物,刘五妹都要细细“验货”。

行前

准备礼物费心思 乡土特产最寄情

“刘老奶,明天要回家了,东西收拾好了吗?”17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太平镇刘五妹家。刘五妹正独自坐在家门口,不时伸脖子朝门前的小路张望,看到记者来访,她喜笑颜开。

“我一个老人家,没有什么收拾的,就带两套衣服。”为了方便启程,她刚托街坊帮剪了个齐耳短发,显得神清气爽。

“我们说给妈买几套新衣服,她怕浪费钱,但是买这些她又舍得。”这时,刘五妹的二儿子韩世强抱着一大箱太平镇特产牛腊巴,笑着走进屋内。

刘五妹立即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箱,把一袋袋牛腊巴拿出来,让大家帮忙查看生产日期。“我交待阿强,一定要在出发前买当天刚出厂的,这样才够新鲜。”

“那我出去拿云片糕了。”看到妈妈“验货”完毕,露出满意的笑容,韩世强又转身出去了。

原先,儿子们曾犹豫,千里跋涉不方便带着沉甸甸的的土特产。刘五妹可不依:“那么多年才回这一次,哪能两手空空呢?”

刘五妹说,去年老家大哥的孙子来看望她时,带了几包牛腊巴回去,家里人尝过都觉得好吃。想到很多老家人不能吃辣,而且牛腊巴口感较硬又易上火,她又叮嘱韩世强别忘了准备一箱柳城云片糕,“广东人爱吃甜食,不论老的小的,都可以吃这个”。

不一会儿,韩世强又扛着满满一箱的云片糕回到家中。

“这边乡下只有这些东西,不知他们喜不喜欢呢?”刘五妹又把云片糕一盒盒拿出来,看过后整齐叠放回纸箱里,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

启程

艰辛难阻回乡意

火车前方是家乡

出发前一天晚上,刘五妹早早就上了床,但只要闭上眼睛,脑子里就会不停地出现旧时家乡的模样。

“阿强,我头很晕。”4月18日早上,天刚亮,刘五妹就爬起来了,她一夜没睡。

韩世强急忙把她送到镇上卫生所。医生说,主要是休息不好,没什么大问题。打两针就好了。

这时,韩世强的儿子韩军开着一辆微型面包车,从柳州赶到了太平,准备接家人前往柳州火车站——先乘坐动车到南宁,再转车往佛山。

“这是姑姑买的。”临上车前,韩军拿出一双崭新的棉布鞋,给刘五妹换上。“都说不给买了,她怎么还买?”刘五妹不满地说。

原来,刘五妹在柳城县城的女儿韩世英因为重感冒,无法同去,就给母亲买了新裤新鞋,又怕被责怪,于是一大早从柳城乘车到沙埔路口等韩军,托他把东西给母亲。刘五妹嘴上虽然责怪,但换上新装出来,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30年前去过一次南宁,刘五妹几乎再没离开过太平。这次出远门,刘五妹晕车非常厉害。这不,还没到沙塘镇,她便开始头晕呕吐。到达柳州火车站后,刘五妹双脚一下地,就感到天旋地转。

此时,距离发车时间只有20分钟了。“爬也要爬过去。”刘五妹咬咬牙,在韩军的搀扶下快步往前赶。此行最小的一员——韩军12岁的儿子韩任林拉着行李,在前面又蹦又跳地带路,鼓励着曾祖奶奶。

终于走到了最后几级台阶,刘五妹双腿一软,险些跌倒。韩军急忙背起奶奶,走完最后几十米路。

列车缓缓开动了,缓过神来的刘五妹几乎一刻不停地盯着窗外,“真的没有见过,没有见过。”她轻声感叹。

到达南宁后,一行人先到刘五妹的大儿子韩世坤家稍作休整。仅仅坐了10分钟的出租车,刘五妹下车后又足足吐了5分钟。韩世坤搀扶着他,心疼得几乎掉下泪来。刘五妹却安慰道:“没关系,还走得动,休息下就好了。”

虽然依然是没有睡着,但经过几个小时休息的刘五妹再次出现在南宁火车站时,却显得精神抖擞。“坐公共汽车过来的,能适应。”这次,她自己扶着栏杆上下天桥,踏上了驶往广东佛山的列车。

在铺位坐下后,刘五妹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捶了捶膝盖,微笑着说:“坐火车不晕,明天走去哪里都不怕了。”

她知道,睡上一觉,睁开眼睛,窗外便是故乡。

每当刘五妹(右)和吕桂兰说起往事,韩世强这名五旬壮汉也不住地擦着眼泪。

  “我这辈子,还有机会见到家乡的亲人吗?”家住柳城县太平镇太平街的88岁老人刘五妹,每念至此,便不禁感伤流泪。她与亲人失散75年了,为此,孝顺的儿孙们多次设法帮寻亲。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的团圆梦终于要实现了。
    战乱逃难
    尝尽了人间辛酸
    1926年,刘五妹降生在广东省原南海县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着她和两个哥哥。
    1937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过来,“吃的用的,都被他们抢走了”。家徒四壁,母亲只能出去讨回一些豆腐渣回来煮,一人分几勺来吃。
    刘五妹记得,当时,大哥总是把自己的一份多分一点给她。
    “你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把小妹嫁出去,总比在家饿死的好。”1939年的一天,一名暂时在当地落脚的中年妇女向刘家提议,广西柳城还没受到战乱的影响,她在那里认识的两户人家,想给儿子讨个媳妇。
    纵有千般不舍,刘五妹还是随着这名女子离开了家乡。
    在动荡中颠沛流离,历经4年,刘五妹才来到柳城县太平镇的韩家。
    但是,韩家个别人对这个远嫁而来的弟妹并不待见,有时甚至拳脚相向。所幸,当时同是从广东逃难过来、长她两岁的好姐妹吕桂兰与她惺惺相惜,经常照顾她。
    “五妹是我见过最勤快、最捱得住苦的人。当年看到她被欺负,我多希望她有个娘家的人,站出来为她说句话。”吕桂兰说。
    每天,刘五妹天没亮就起床,挑四五担水把一大家子的衣服洗干净,然后烧水、做饭,还要上山劈柴、割草,到处捡牛粪,几乎一刻也不闲着。
    每逢寒冬腊月,刘五妹连双鞋子都没有,打着赤脚,穿着3层麻布单衣,走到10多公里外的炭窑,挑100多斤木炭回家;第二天又走20多公里挑到县城去卖,然后还要挑六七十斤货物回村里,叫卖换钱。
  寻亲路上
    手足间魂牵梦萦
    随着3儿一女渐渐长大,刘五妹的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老爸不管事,家中里里外外都是老妈操心。”刘五妹的二儿子韩世强说,当时,母亲在生产队里是一把好手,每天拼命埋头干活。4兄妹看在眼里,都用孝顺来回报母亲。
    上世纪70年代,有一天,工友问刘五妹:来太平那么多年,不知你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刘五妹才猛然想起,自己离家已经30多年了。
    于是,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
    不过,刘五妹已记不全家乡的地址,只知道在佛山附近。儿女们写信、托人打听、实地走访多次,当兵的大儿子退伍后特地到佛山打了半年工,寻遍了任何有可能的地方,都没有人听说过刘五妹或刘父的名字。
    刘五妹对儿孙们说,“不要再找了,你们对我好,我已经很满足了。”
    韩世强和兄妹们却暗暗叮嘱自己的儿女:这是奶奶的心愿,一定要帮她找到亲人。
    去年7月,韩世强在柳州工作的儿子韩军得知,同学莫冬丽和全秋梅在佛山工作了十多年,连忙托她们帮忙。而莫、全也非常上心,只要有空,就找当地老人打听。
    巧的是,不久,刘五妹终于记起:“我家乡在南海陈丰坊。”
    南海县已更名南海区,莫冬丽和全秋梅根据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和旧地图反复比对,确认了所在地。
    陈丰坊已成为城中村,原先的村民都已搬离,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住。
    去年11月10日,莫冬丽和全秋梅到当地四处走访,终于根据一名老人的描述,找到刘家的旧宅。一名在此居住的男子,打电话叫来一名50多岁的男子。
坚持不懈
    失散亲人喜重逢
    这名男子,正是刘五妹大哥的儿子刘先生,一直负责撰写家中的族谱。他告诉莫冬丽和全秋梅,多年来,全家人都在寻找失散的刘五妹。
    由于刘五妹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一周后,韩世强父子4人先赶到佛山与刘家人会面。两家人相拥喜极而泣,攀谈了十多个小时。
    “各种信息基本上对得上。”韩世强说,原来,上世纪50年代,舅舅多次到柳州市、柳城县城寻找,也登过两次报纸寻人,始终未果,因为“当时这边没有报纸,家人也不识字”。
    几年前,两位哥哥相继离世,仍不忘叮嘱儿孙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失散的小妹。
    韩家人回柳后,刘先生也派儿子来了一趟太平,让他拍几张姑婆的照片回去,并亲口问一问姑婆,当年爷爷和姑婆的两句告别话。
    当侄孙问出这个问题后,刘五妹拥着他泪如雨下。原来,当年临别时,大哥把她拉到一边,叮嘱道:“无论你去到哪里,一定要写一封信回来。”
    刘五妹不识字,连名字都不会写,她答应:“只要有机会,我一定有信回来,托人写上我的名字,我再用一枝香,在名字下面烫5个洞。有这5个洞,就一定是我。”
    这几句告别话,是刘五妹和大哥之间的秘密,懂得这个秘密的,必定是侄亲无疑。“只可惜,大哥临走,也没能收到我的信。”她不住地擦眼泪。
    70多年来,刘五妹从未离开过柳城;这次,她决定回故乡看看,“只要能回家乡一次,我就没有遗憾了”。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40419/newgx5351b6bd-10125878-5.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4 11:28 , Processed in 0.04847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