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傅对“娃子”说,等手治好了,去找一份工作,好好干,他就放心了。 浙江在线05月08日讯 十年前,在温当清洁工的安徽人孙师傅第一次见到“娃子”时,没想到竟会成为他多年来的心结。那年夏天,孙师傅在路边初遇正在翻垃圾找食物的“娃子”,“娃子”是个哑巴,左手又有残疾,孙师傅看他可怜便将他带回宿舍照顾。 多年来,孙师傅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帮“娃子”寻亲,但无奈线索全无。老人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之后,“娃子”没人照顾又去流浪。而在最近,老人带着“娃子”就医后被告知,“娃子”左手的残疾有治愈希望。“能将手治好,将来他或许能找个事做,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孙师傅觉得又有了盼头。 垃圾桶边,老人偶遇流浪儿 孙师傅与“娃子”结缘,还得从2004年的夏天说起。孙师傅那时已当了两年的环卫工,他负责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些路段。一天清晨,孙师傅骑着三轮车上街扫地,清扫到飞云江路附近时,看到有个孩子正在翻垃圾桶,找到食物后便塞进嘴里。孙师傅看着孩子蓬头垢面,猜想这孩子应该在外流浪很久了,看他可怜便将自己的包子送给了他。 当孩子伸手接包子的时候,孙师傅才看到孩子的左手有些残疾,试图与他交流时又发现孩子不会说话。“他比划了半天,好像说爸爸腿坏了,妈妈走掉了。”孙师傅回忆,这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只“说”自己属鸡。离开时,孙师傅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随后几天,孙师傅在路上经常遇到他,每次都会给他带点吃的或是用的。两人越熟,孙师傅心里就越不落忍。见孩子没地方睡,孙师傅帮着他在一个工厂“废弃”的门旁给孩子搭了个小窝,还给他带了床被子。但没几天,工厂负责人称不能这样做。不忍心看着孩子天天在外流浪,孙师傅下定决心,把孩子带回宿舍。 十年间,老人视“娃子”为亲生 现在,孙师傅已是68岁,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两儿两女以及老伴。目前,小儿子和儿媳以及老伴也在温州,而孙师傅则一人住在单位宿舍里。领回流浪儿后,孙师傅就让他和自己挤一张床,因为没有名字,孙师傅就帮他取了名字叫“娃子”。 就这样,“娃子”每天便跟着孙师傅上街扫垃圾。“他跑得动,便帮我捡垃圾。”闲暇时,爷俩就待在宿舍看电视,孙师傅发现“娃子”好像特别爱看安徽台,两人比画了一阵后,孙师傅才知道,他们两个还真是老乡。 这些年,孙师傅早已将“娃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吃啥,他也吃啥”。孙师傅从没亏待过“娃子”,发了工资还给“娃子”零花钱,但他心里却总有一个念头,就是帮着“娃子”找到家人,“我年龄大了,总有一天照顾不了他,如果能帮他找到家人或者有个户口也好的。”孙师傅念叨着。 而此后的时间,孙师傅便带着“娃子”多次去安徽寻亲,也曾向当地的媒体寻求帮助,但由于毫无线索,所以寻亲过程一直困难重重。 找不到“娃子”的家人,孙师傅就想收养“娃子”,帮他落个户口。但根据相关规定,老人有儿有女,不符合收养条件,“如果能找到孩子家人,或许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可一直无果,久而久之便成了老人的心病。 “娃子”左手有治愈可能给了老人希望 事情在去年有了转机,孙师傅平时还兼着一家家具厂的清洁工作,但对方却拖欠工资,于是孙师傅便向警方求助。在追回工资后,“娃子”的遭遇也引起了蒲州派出所社区民警娄强绿的关注,而孙师傅与“娃子”也成了派出所的帮扶对象。 就在今年4月,孙师傅带着“娃子”去医院检查后得知,“娃子”残疾的左手有治愈的可能,而更好的消息是,可能是因为左手神经压迫的原因,才导致“娃子”说不了话,如果能治愈左手神经压迫,“娃子”还有开口说话的可能。 老人开心不已,“娃子”也很激动,但一听到手术费,却让孙师傅发了愁。初次手术费就要上万元,这对于孙师傅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去年孙师傅因为疝气还做了两次手术,生活已经很拮据。正在孙师傅发愁之际,社区民警得知消息后,便决定为“娃子”筹集手术费,而辖区企业也决定为这位善心老人助一把力。 由于民警和企业的帮助,老人心里又有了希望,“真能把‘娃子’的手治好了,将来他能去做事养活自己,我也就安心了。”孙师傅盼望着“娃子”将来能自食其力,好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