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62|回复: 10

[一般新闻] 女子被拐卖25年 警方通过对比DNA帮其找到父母

[复制链接]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4-5-2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是当事人翁小姐又惊又喜的一天,被拐25年,深圳警方通过DNA比对为她找到了亲生父母,据悉,今天,女孩的父母将来深与其相见。

  据介绍,今年4月份,事主翁小姐来到罗湖公安分局东门派出所报案称,早年便怀疑自己被拐,但苦于线索有限,直到现在才到派出所,请求派出所协助查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东门派出所接到翁小姐的报案后,当即根据市公安局打击拐卖(拐骗)工作要求采集了翁某的血样,并送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深圳CID)技术处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受理检材后,对翁某的血样进行检验鉴定,提取出DNA,并在5月9日时,将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紧接着便在数据库中比对1989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瑞安市被拐的李某某(女,1984年4月出生,浙江省瑞安市人)的父亲李某权、母亲蔡某娟的DNA。随后,市公安局打拐办要求浙江警方重新采集李某权、蔡某娟的血样,并由CID技术处进一步检验比对,经过两次DNA核实,最终确认翁某正是于1989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瑞安市被拐的李某某。
http://news.e23.cn/content/2014-05-21/2014052100230.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4-5-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now小宇 于 2014-5-21 10:03 编辑

 

 南都讯 被拐25年后,终于见到亲生母亲。在深圳工作的翁小姐4岁时被人拐卖,如今已结婚生子。今年4月其找到深圳警方请求协助查找亲生父母,深圳C ID随后通过D N A数据库比对确认其父母身份。昨日,翁小姐的生母飞抵深圳,时隔二十五载,母女终团圆。

  怀疑被拐求助警方

  翁小姐称,其记忆中从小生活在福建莆田,大概八九岁时,父母委婉告诉她并非亲生,出生地也并非福建。“亲生父母到底是谁,自己故乡在何处?”翁小姐称尽管养父母对其非常好,但身世问题始终是个心结。

  今年4月,翁小姐获悉可通过警方寻找亲生父母,其随后来到罗湖分局东门派出所。由于对出生地及家庭没有印象,查找没有有效线索。东门派出所根据深圳市公安局打击拐卖(拐骗)工作要求采集了翁小姐的血样,并送至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深圳C ID )技术处D N A实验室。

  深圳C ID二大队副大队长温妙洋告诉南都记者,警方对翁小姐的血样检验鉴定并提取出D N A,于5月9日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 N A数据库。比中1989年在浙江瑞安市被拐的李某某(1984年4月生)的父亲李某权、母亲蔡某娟的D N A。

  温妙洋介绍,深圳公安局打拐办随后联系浙江警方,重新采集李某权、蔡某娟的血样,最终确认翁小姐即是于1989年1月12日在浙江瑞安市被拐的李某某。

  机场重逢相拥而泣

  从技术层面确认无疑后,深圳警方将这一消息告知翁小姐。翁小姐才知被拐时约五岁。而对于五岁前的记忆,翁小姐称几乎为零,“最想搞清楚我是怎么丢的。”

  翁小姐家人也从浙江警方获悉这一喜讯。其母亲决定乘机来深圳见面。

  昨日中午1点20分左右,航班抵达。人群中,两名中年阿姨哭着向等候区走来,翁小姐下意识地走上前去。二人搂着对方的腰,端详了一阵,随后抱在一起。一直沉稳的翁小姐再也忍不住,不停地抹泪。

  嘘寒问暖后,蔡阿姨掏出几张发黄的老照片。“你看看,这就是你小时候的样子。”为更好地保存,几张照片都已过塑。蔡阿姨称自己这么多年来就是靠这几张照片缓解思念之苦,昨天凌晨三点就起床收拾。

  照片里的孩子天真烂漫,母亲也是年轻风韵。再次相逢却已时隔25年,蔡阿姨口中仍念叨的是翁小姐的乳名。

  和丈夫的妹妹被同一个中间人拐卖

  “那是在1989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蔡阿姨称,那天上午,外婆去买菜,翁小姐独自在家。外婆将菜烧好叫吃饭时,才发现翁小姐已不见。

  此后,家人开始漫长的寻找。“你的外婆到死都在念叨这个事,一直很愧疚”,蔡阿姨称。翁小姐的生父因身体不太好没有来,翁小姐随后拨通生父的电话,表达问候。

  一边是久别重逢的亲生父母,一边是悉心照顾的养父母,翁小姐称不会对关系处理感到为难。蔡阿姨也表示,会尊重女儿的选择。

  对于翁小姐的经历,翁小姐丈夫张先生有别样的感受。他有个“妹妹”是从外地被拐到他家的“童养媳”,后来家庭条件好了,“童养媳”成了“妹妹”。张先生称,他也曾试图帮忙寻找其亲生父母,巧合的是,其“妹妹”和翁小姐都是同一个“中间人”拐来莆田的,但涉及多个环节,多次寻找也没有下落。

  背景

  五类人须采集血样录至打拐DNA数据库

  深圳C ID方面介绍,公安部于2009年5月启用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和“全国公安机关 查 找 被 拐 卖/失 踪 儿 童D N A数据库”。各地方负责机构一方面对丢失孩子报案的家长采集D N A样本,另一方面对街头流浪乞讨和被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采集D N A样本,并将这些数据录入到全国联网的统一数据库。

  公安部要求对五类人员必须采集血样进行D N A检验,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包括:已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

  深圳C ID方面提醒,被拐卖或者失踪儿童的亲属可就近到当地派出所、刑警队报案,办案民警将按要求及时填写人员信息表并将有关信息录入上述系统。

  被拐卖或者失踪儿童父母由民警陪同到县级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免费采集血样后,血样将送至公安部指定和遴选的全国42家公安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检验。

http://health.sohu.com/20140521/n39982835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4-5-2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被拐25年 深圳机场重逢亲生母亲

  在深圳工作的翁小姐4岁时被人拐卖,如今已结婚生子。今年4月其找到深圳警方请求协助查找亲生父母。翁小姐的生母飞抵深圳,时隔二十五载母女终团圆。  翁女士在机场,忐忑地等待生母出现。她称,其记忆中从小生活在福建莆田,大概八九岁时,父母委婉告诉她并非亲生,出生地也并非福建。被拐25年的翁女士(粉红色衣服者)与生母在深圳机场见面。  当来自瑞安的蔡妈妈,于下午1时许在深圳宝安机场见到被拐25年的女儿时,两人相拥而泣。蔡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真的是你吗?”“那是在1989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蔡妈妈称,那天上午,外婆去买菜,翁女士独自在家。外婆将菜烧好叫吃饭时,才发现翁小姐已不见。  此后,家人开始漫长的寻找。蔡妈妈说,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们去过福建,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星期,寻找要饭的乞丐儿童,是为了确定那名乞丐是不是茹茹。他们又去过尼姑庵,听说那里有个孩子的身世和他们女儿很像。但最终经DNA鉴定,那孩子并不是他们的女儿。  对于未来的打算,蔡妈妈说:“我们来了,也知道她就是我的茹茹,我心里已经很高兴了。现在她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女婿对她也挺好的。以后看他们自己吧。如果他们想回来,那我们肯定欢迎,如果他们想留在深圳发展,我们全家人也会支持。就像嫁女儿一样,我们肯定为她高兴的。”  翁小姐的生父因身体不太好没有来,翁小姐随后拨通生父的电话,表达问候。  翁小姐称尽管养父母对其非常好,但身世问题始终是个心结。由于对出生地及家庭没有印象,查找没有有效线索。东门派出所根据深圳市公安局打击拐卖(拐骗)工作要求采集了翁小姐的血样,并送至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深圳CID )技术处DNA实验室。  警方对翁小姐的血样检验鉴定并提取出DNA,于5月9日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比中1989年在浙江瑞安市被拐的李某某(1984年4月生)的父亲李某权、母亲蔡某娟的DNA。  翁女士小时候和母亲的合影。  被拐前的翁女士。  25年前的寻人启事。  女子被拐25年深圳机场重逢亲生母亲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4/05/21/01668385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4-5-2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睹这一场景,任何人都会落泪!亲情,是一种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4-5-2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被拐25年找到生母:丈夫妹妹被同一人卖到莆田
翁女士让生母(右)和养母坐在自己两侧。陈志摄
  25年前从浙江瑞安被拐卖到福建;25年后,在深圳工作生活的翁女士靠DNA数据库比对找到了亲生母亲。昨天,是翁女士25年来过得最特殊的一天,两个妈妈一团和气坐在她身边一起吃饭聊家常。
  对于今后的生活,翁女士表示,维持现状,以后有空会去瑞安看望亲人,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弟弟:姐姐你有没有吃苦
  “妈妈,我很想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丢的?我跟爸爸像不像……”前天,带生母回家途中,对以前记忆几乎为零的翁女士好奇地问蔡娟娟。蔡娟娟迫不及待地一一作了回答,并自责自己当年没看好女儿。对此,翁女士开玩笑说,都怪自己太调皮才会被人骗走。
  听到生母为寻找自己付出的艰辛,翁女士数次落泪。“我真的过得很好,他们对我跟亲生的一样。我还找到了这么好的老公。”翁女士的话也让蔡娟娟宽心不少。
  翁女士说,虽然25年没见到生母,但见面后却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母女俩聊到天亮才睡着。
  前晚,瑞安老家的弟弟和妹妹相继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系翁女士。
  弟弟第一句就问:“姐姐,你这25年来有没有吃苦啊?”翁女士眼角一下子湿润了,她站起来在电脑前转了一圈,“那你看看我现在的样子,觉得我有没有受苦呢?”
  丈夫:“妹妹”和妻子系同一人带到莆田
  “最初到养父母家时,养父母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养父母的话。他们看看我的身高判断我大概四五岁。”翁女士说,养父母住在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镇,最初领养自己准备当“童养媳”。她和翁家两个弟弟相处得很好,但当时自己对这些并不知情。养父母帮自己落户时,登记的生日是1981年12月7日。
  1998年,翁女士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亲戚也告诉过她,当年电视里曾播放过一个寻亲广告,失踪的女孩跟她很像,但亲戚听不懂普通话。
  对于翁女士的经历,其丈夫张先生有别样的感受。张先生跟翁女士同村,两人青梅竹马。他说,他的妹妹也是领养的,跟翁女士都是同一个中间人带到莆田的。他也帮妹妹找过亲生父母,但没有结果。
  翁女士和张先生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2009年,夫妇俩来到深圳生活,经营一家珠宝店。如今,养父母也在深圳生活。
  生母:养育之恩大如山
  昨天上午,翁女士养母刘女士与翁女士生母蔡娟娟见了面,中午一起在饭店吃饭。
  “谢谢你把孩子养得这么好,养育之恩大如山。”蔡娟娟一见到刘女士,就拉着对方的手表示感谢。
  “当时没想这么多,觉得她很可爱,很机灵,就收养了。”刘女士说,女儿长大后,一家人都很支持她找到亲生父母,“以前条件不好,没办法,后来生活条件也好了,我就和她说了身世。”
  刘女士说,她是苏北人,后来嫁到了福建。上世纪80年代,莆田农村等地很流行买孩子回来当女儿或童养媳。当时,一名五六十岁的老人带着四五岁的女孩出现在她家附近,刘女士觉得自己跟孩子很有缘分,花了3000元买下。
  后来,夫妻俩到江苏做生意,女儿在福建由长辈照顾。不过翁女士小学毕业后,就缠着刘女士,一定要跟出去。后来,刘女士就把她带在身边直到成年。
  一家人吃饭时,翁女士特意让生母和养母分别坐在自己两侧,不停地为两位妈妈夹菜。席间,蔡娟娟说,生父生母不能忘,养父养母更不能忘。
翁女士:会回出生的地方看看
  一边是久别重逢的亲生父母,一边是悉心照顾的养父母。说到以后的打算,翁女士直言,目前并没有长远想法。
  “还是和原来过得一样吧,以后还是会在深圳生活。至于今后姓李还是继续姓翁,这个不重要,我想一切都维持现状吧。”翁女士说,这次在深圳寻亲,养父母没有任何反对,反而很支持。如今,她的家庭和事业都在深圳,发展得也很好,一起长大的两个弟弟也在这边。
  得知亲生父亲的身体情况,翁女士表示,虽然她对老家毫无印象,但接下来她会回一趟温州,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对此,蔡娟娟表示,“看到女儿过得这么好,一切听从女儿的意见,不会强求。不过,茹茹(翁女士曾经的乳名)走的时候才那么一点大,现在都已经结婚了,她结婚我连酒都没吃上。这次我们和家里人商量了,家里都准备好了。一回去,我们家里就摆酒,请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现在酒店都订下来了。”
  生父:最想跟女儿说对不起
  “得知女儿找到后,我这几天兴奋得都睡不着,要不是身体不适,我真的很想立马飞到深圳,去看看让我牵挂了25年的女儿。”这两天,在家里等待消息的翁女士生父李棉权显得有些着急,他说这两天跟妻子通了好几次电话,还与女儿也通上了电话。
  李棉权说,现在他最想对女儿说声对不起,是自己当年没有照顾好她。
  记者了解到,如今李家人居住在瑞安莘塍街道前河路一间两层的红砖楼内,早已不是25年前寻人启事里登的民新公路附近。
  “我要感谢两地警方,特别是瑞安这边,因为我们家搬了好几次,原来家里也没有门牌,这次他们找我们费了不少心思。”远在深圳的蔡娟娟带着泪花向在场的民警表示了感谢。
  村干部: “抱养”孩子曾是莆田社会问题
  昨天下午,记辗转联系上了福建莆田市北高镇冲沁村村委会。村干部张国强告诉记者,冲沁村位于莆田市北高镇的沿海一角,二三十年前,该村是个小渔村,曾是北高镇有名的贫困村,当时村中有4800多人口,全村以海产品养殖、捕捞和种植业为主。
  “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20年间,当地就流行抱养女婴或女童。这些女孩成年后,大多从抱养家庭的养女变成儿媳妇;小部分因为抱养人家儿子长大不愿与童养媳成婚,她们就以女儿身份出嫁。”张国强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对翁女士家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早在二三十年前,抱养童养媳现象确实是当地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比例不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冲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以打鱼为生的村民开始走南闯北,许多人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生意。冲沁村如今被誉为金饰第一村,黄金、珠宝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翁家也不例外。
  律师:
  收买拐卖儿童并非一律都追究刑责
  “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应根据情节恶劣程度予以判断。”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建胜表示:事件中的养母存在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涉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吴律师表示,我国刑法对收买儿童后的后续处理行为区别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对收买的被拐卖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分别依照非法拘禁罪、伤害罪、侮辱罪的规定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若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本案中孩子的养父母以收养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儿童,虽涉嫌犯罪,但公安机关可以考虑其行为的性质不追究其刑事责任。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22/c_1110811130_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4-5-2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打拐DNA数据库?
延伸阅读
  翁女士母女的团聚,应该感谢瑞安深圳两地警方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应该感谢寻亲网站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但也许最应该感谢的是打拐DNA数据库。
  昨天,翁女士寻亲的故事在本报刊登之后,大家在祝福她找到生父母的同时,也对打拐DNA数据库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在这里,我们就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打拐DNA数据库,让大家对它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并希望通过它帮助更多的人。
  什么是打拐DNA数据库?
  2009年4月,公安部正式建立了 “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即我们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官方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行的以打拐为主要目标的DNA数据库。
  公安部要求对下列五种人员必须采取血样,并将采集到的DNA样本数据录入数据库:已经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
  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截至2014年2月,通过这个数据库找到亲人的被拐儿童已经有3166名。
  打拐DNA数据库是如何操作的?
  打拐DNA数据库依赖于公安专用网络,采用网上作战的模式,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亲子鉴定的方法。失踪儿童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儿童血样,检验DNA,入库;孩子父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父母血样,检验DNA,入库;两类数据借助计算机系统互相对比,如果符合遗传规律,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考虑三个血样来源于一家三口。这时,要结合调查和身体特征检查情况,综合确定孩子身份。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同一认定的方法。孩子的父母提供孩子失踪前使用的奶瓶、牙刷等,检验DNA,入库;与数据库中的失踪儿童数据对比,如果奶瓶、牙刷等的DNA数据与儿童的数据一致,并达到同一认定水平,就可以说这对父母找到了亲生孩子。
  怎样才能加入打拐DNA数据库?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被拐,首先要到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申请DNA入库检测。警方证实情况后,就会采集父母的血样,将DNA入库,这一过程中,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在进行血样采集时,父母双方最好都能到场,如果单亲到场,会降低信息比对成功概率,增加寻找难度。
  另外,父母最好能将孩子的日常物品同时送检。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会采集到孩子的DNA信息。最容易提取孩子DNA信息的物品包括孩子用过的奶瓶、牙刷等,送检前一定不要清洗。
  如果你是被拐的孩子,想要寻找亲生父母,也可以遵循上述的程序操作。
http://news.sina.com.cn/c/2014-05-22/06193019385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5-2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丈夫的“妹妹”与她同“命”相怜


翁女士让生母(右)和养母坐在自己两侧。陈志 摄

  商报记者 李杨慈 通讯员 陈志
  25年前从瑞安被拐卖到福建;25年后,在深圳工作生活的翁女士靠DNA数据库比对找到了亲生母亲(本报昨日曾作报道)。昨天,是翁女士25年来过得最特殊的一天,两个妈妈一团和气坐在她身边一起吃饭聊家常。
  对于今后的生活,翁女士表示,维持现状,以后有空会去瑞安看望亲人,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弟弟:姐姐你有没有吃苦
  “妈妈,我很想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丢的?我跟爸爸像不像……”前天,带生母回家途中,对以前记忆几乎为零的翁女士好奇地问蔡娟娟。蔡娟娟迫不及待地一一作了回答,并自责自己当年没看好女儿。对此,翁女士开玩笑说,都怪自己太调皮才会被人骗走。
  听到生母为寻找自己付出的艰辛,翁女士数次落泪。“我真的过得很好,他们对我跟亲生的一样。我还找到了这么好的老公。”翁女士的话也让蔡娟娟宽心不少。
  翁女士说,虽然25年没见到生母,但见面后却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母女俩聊到天亮才睡着。
  前晚,瑞安老家的弟弟和妹妹相继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系翁女士。
  弟弟第一句就问:“姐姐,你这25年来有没有吃苦啊?”翁女士眼角一下子湿润了,她站起来在电脑前转了一圈,“那你看看我现在的样子,觉得我有没有受苦呢?”
  丈夫:“妹妹”和妻子系同一人带到莆田
  “最初到养父母家时,养父母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养父母的话。他们看看我的身高判断我大概四五岁。”翁女士说,养父母住在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镇,最初领养自己准备当“童养媳”。她和翁家两个弟弟相处得很好,但当时自己对这些并不知情。养父母帮自己落户时,登记的生日是1981年12月7日。
  1998年,翁女士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亲戚也告诉过她,当年电视里曾播放过一个寻亲广告,失踪的女孩跟她很像,但亲戚听不懂普通话。
  对于翁女士的经历,其丈夫张先生有别样的感受。张先生跟翁女士同村,两人青梅竹马。他说,他的妹妹也是领养的,跟翁女士都是同一个中间人带到莆田的。他也帮妹妹找过亲生父母,但没有结果。
  翁女士和张先生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2009年,夫妇俩来到深圳生活,经营一家珠宝店。如今,养父母也在深圳生活。
  生母:养育之恩大如山
  昨天上午,翁女士养母刘女士与翁女士生母蔡娟娟见了面,中午一起在饭店吃饭。
  “谢谢你把孩子养得这么好,养育之恩大如山。”蔡娟娟一见到刘女士,就拉着对方的手表示感谢。
  “当时没想这么多,觉得她很可爱,很机灵,就收养了。”刘女士说,女儿长大后,一家人都很支持她找到亲生父母,“以前条件不好,没办法,后来生活条件也好了,我就和她说了身世。”
  刘女士说,她是苏北人,后来嫁到了福建。上世纪80年代,莆田农村等地很流行买孩子回来当女儿或童养媳。当时,一名五六十岁的老人带着四五岁的女孩出现在她家附近,刘女士觉得自己跟孩子很有缘分,花了3000元买下。
  后来,夫妻俩到江苏做生意,女儿在福建由长辈照顾。不过翁女士小学毕业后,就缠着刘女士,一定要跟出去。后来,刘女士就把她带在身边直到成年。
  一家人吃饭时,翁女士特意让生母和养母分别坐在自己两侧,不停地为两位妈妈夹菜。席间,蔡娟娟说,生父生母不能忘,养父养母更不能忘。
  翁女士:会回出生的地方看看
  一边是久别重逢的亲生父母,一边是悉心照顾的养父母。 说到以后的打算,翁女士直言,目前并没有长远想法。
  “还是和原来过得一样吧,以后还是会在深圳生活。至于今后姓李还是继续姓翁,这个不重要,我想一切都维持现状吧。”翁女士说,这次在深圳寻亲,养父母没有任何反对,反而很支持。如今,她的家庭和事业都在深圳,发展得也很好,一起长大的两个弟弟也在这边。
  得知亲生父亲的身体情况,翁女士表示,虽然她对老家毫无印象,但接下来她会回一趟温州,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对此,蔡娟娟表示,“看到女儿过得这么好,一切听从女儿的意见,不会强求。不过,茹茹(翁女士曾经的乳名)走的时候才那么一点大,现在都已经结婚了,她结婚我连酒都没吃上。这次我们和家里人商量了,家里都准备好了。一回去,我们家里就摆酒,请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现在酒店都订下来了。”
  生父:最想跟女儿说对不起
  “得知女儿找到后,我这几天兴奋得都睡不着,要不是身体不适,我真的很想立马飞到深圳,去看看让我牵挂了25年的女儿。”这两天,在家里等待消息的翁女士生父李棉权显得有些着急,他说这两天跟妻子通了好几次电话,还与女儿也通上了电话。
  李棉权说,现在他最想对女儿说声对不起,是自己当年没有照顾好她。
  记者了解到,如今李家人居住在瑞安莘塍街道前河路一间两层的红砖楼内,早已不是25年前寻人启事里登的民新公路附近。
  “我要感谢两地警方,特别是瑞安这边,因为我们家搬了好几次,原来家里也没有门牌,这次他们找我们费了不少心思。”远在深圳的蔡娟娟带着泪花向在场的民警表示了感谢。
  村干部: “抱养”孩子曾是莆田社会问题
  昨天下午,记辗转联系上了福建莆田市北高镇冲沁村村委会。村干部张国强告诉记者,冲沁村位于莆田市北高镇的沿海一角,二三十年前,该村是个小渔村,曾是北高镇有名的贫困村,当时村中有4800多人口,全村以海产品养殖、捕捞和种植业为主。
  “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20年间,当地就流行抱养女婴或女童。这些女孩成年后,大多从抱养家庭的养女变成儿媳妇;小部分因为抱养人家儿子长大不愿与童养媳成婚,她们就以女儿身份出嫁。” 张国强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对翁女士家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早在二三十年前,抱养童养媳现象确实是当地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比例不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冲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以打鱼为生的村民开始走南闯北,许多人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生意。冲沁村如今被誉为金饰第一村,黄金、珠宝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翁家也不例外。
  律师:
  收买拐卖儿童并非一律都追究刑责
  “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应根据情节恶劣程度予以判断。”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建胜表示:事件中的养母存在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涉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吴律师表示,我国刑法对收买儿童后的后续处理行为区别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对收买的被拐卖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分别依照非法拘禁罪、伤害罪、侮辱罪的规定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若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本案中孩子的养父母以收养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儿童,虽涉嫌犯罪,但公安机关可以考虑其行为的性质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5-2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女童5岁被拐 25年后与家人重逢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22日电(记者 周竟)浙江瑞安蔡女士的女儿茹茹(化名)5岁时在家门口被拐,家人苦苦寻找20多年,就在亲人们以为不可能再见到茹茹时,经过警方借助DNA比对确认,5月20日,已阔别25年的母女终于重逢。
  在5月20日这个谐音为“我爱你”的日子里,深圳机场(000089,股吧)这对母女相拥而泣的一幕感动了众多亲朋好友和路人。
  1989年1月12日,蔡女士一家永远记得这个茹茹被拐的黑色日子。“那天幼儿园不上课,外婆在家带她玩,中间她跑到外边跟别的孩子玩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外婆就找不到她了。”蔡女士说,每当回忆起这个日子就会心如刀割。
  “当时立刻叫亲戚朋友们帮忙找孩子,但找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没见到孩子,后来报了警,民警也连续找了好几天,还是没找到。”蔡女士说,此后他们一家人开始了慢慢寻子的路程。
  贴寻人启事、登报等种种方法都用上了,一旦有人给他们提供线索,蔡女士和丈夫就到外地去寻找,前前后后数十回,但始终不见茹茹踪影,期间还被人骗了不少钱。
  25年来,蔡女士一家没有停止寻找,但已不抱多少希望。而前不久的一天,瑞安警方的电话让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团圆的可能。“当民警告诉我们有女儿线索的时候,我们真是不相信,还以为又碰到了要钱的骗子。”蔡女士说,当后来民警到家里提取他们的DNA时,他们才相信。
  瑞安警方表示,今年5月,深圳警方给他们打来电话,说深圳一名约30岁的女青年翁小姐去报案,怀疑自己在年少时是被拐走的,而他们将翁女士的DNA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后,发现她的DNA与瑞安蔡女士留下的DNA很相近,希望瑞安警方协助调查。瑞安警方立刻找到蔡女士进行了NDA的再次提取,很快确认了她们的母女身份。
  蔡女士终于知道,原来茹茹被拐后,被卖到了福建省莆田一户姓翁的人家。这户人家对她不错,然而偶然机会她得知自己并非翁家亲生,于是萌生了寻亲的想法。在今年,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翁小姐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人,于是鼓起勇气向警方求助。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就见到了家人。
  当天蔡女士的丈夫由于身体不佳,没有赶到深圳见女儿,翁女士给他打了问候电话。“以后可以常见面了。”母女流泪相拥对未来充满了期待。http://news.hexun.com/2014-05-22/16502672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eibei 发表于 2014-5-23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女失散25年重逢喜极而泣 打拐数据库帮了大忙

25年前,5岁的翁女士在家门口被拐,家人苦苦寻觅依然无果。25年后,当来自瑞安的蔡妈妈,于下午1时许在深圳宝安机场见到被拐25年的女儿时,两人相拥而泣。蔡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真的是你吗?”昨日中午,深圳新航站楼接机处,来自浙江的母亲蔡娟娟抱着失散了25年的女儿翁女士,两人泣不成声!

    她的女儿曾经被拐卖到福建,找回女儿一直是蔡娟娟的心愿。在深圳CID(深圳市公安局刑侦局)的帮助下,她们的DNA数据成功配对,找到了彼此。自2009年全国打拐数据库建立以来,越来越多被拐者通过数据库找到亲生父母。



    母女喜极而泣

    母女见面相拥而泣

    昨日在深圳机场(000089,股吧)接机处,翁女士和陪同的丈夫等待着许久未见过的母亲,她等着非常焦躁,因为飞机晚点了。下午1时,一穿着黑色连衣裙的中年女子边掩面哭泣边走过来,陪同的民警介绍说这是她的母亲,随后母女两人抱在一起。看着母亲不断哭泣,翁女士不断安慰说“这些年我过得很好”。

    25年前,蔡娟娟和丈夫李棉权都在浙江省瑞安市场做生意,4岁的独生女茹茹和她的表姐,都由茹茹外婆帮忙照看。

    1989年1月,外婆要去菜市场买菜,由于茹茹乖巧,外婆让她待在家里,并没有锁门。

    茹茹外婆买菜回来后发现茹茹不见了,随后他们找了一个月都没有任何发现。

    事实上,茹茹当年已被人拐走,几经辗转后被卖到福建省莆田北高镇一翁姓家庭中,该家生有两男孩,想要一个女儿。翁女士介绍,在养父母家中,她排最大,养父母待她也挺好。近年她想圆一个心愿,就是要见见亲生父母。今年3月,翁女士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相关寻亲信息。

    打拐数据库帮了大忙

    宝贝回家志愿者“若凌兰”介绍,详细了解翁女士情况后,他们先在宝贝回家网站贴出“寻亲”帖子,随后带翁女士到派出所采集DNA。

    深圳CID办案民警温妙洋介绍,5月9日将翁女士DNA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处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发现与蔡娟娟夫妻2000年采集的一份数据,有些吻合,但因年代久远,他们又向瑞安警方寻求帮助,瑞安警方再次采集DNA样本,5月17日寄到深圳。最终比对结果吻合。

    5月19日,他通知翁女士。当天,蔡娟娟也着急购买机票,从浙江赶来深圳,与失散25年的女儿重逢。
    翁女士说,她现在已结婚了,有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10多岁,儿子10岁,她与丈夫在深圳工作。过去,福建的养母一直很疼爱自己,一家人也相处融洽,因为被拐时年幼,她已不记得当年的情景,但是她从来没怀疑过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在一次偶然机会,她听亲戚说,自己小时候是被抱来的,她就将信将疑地问了养母。而养母也没有隐瞒,告诉了娟娟的身世。于是,她就有了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念头。她在养母所住的福建莆田曾寻找多次,但没有下文。

    今年4月份,翁小姐在专门寻找被拐孩子的“宝贝回家”网站上发布寻人信息,随后又来到工作地辖区派出所罗湖公安分局东门派出所报警。翁小姐说,想不到这回梦想成真。
    翁女士的小名叫茹茹,是蔡妈妈的大女儿。那时,蔡妈妈在瑞安商城里卖布,丈夫在一家生产塑料粒子的工厂上班。茹茹跟着外婆在家里。那天,外婆外出买菜,茹茹一人在家。等外婆回来,烧好饭,到楼上叫茹茹吃饭时,这才发现茹茹不见了。
    蔡妈妈说,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们去过福建,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星期,寻找要饭的乞丐儿童,是为了确定那名乞丐是不是茹茹。他们又去过尼姑庵,听说那里有个孩子的身世和他们女儿很像。但最终经DNA鉴定,那孩子并不是他们的女儿。
    对于未来的打算,蔡妈妈说:“我们来了,也知道她就是我的茹茹,我心里已经很高兴了。现在她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女婿对她也挺好的。以后看他们自己吧。如果他们想回来,那我们肯定欢迎,如果他们想留在深圳发展,我们全家人也会支持。就像嫁女儿一样,我们肯定为她高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5-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散25年女儿携夫带子到瑞安探亲 家门口父女相拥


翁女士老家的门前挂起了灯笼,生父牵着她的手,带她到酒店吃中饭。
   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 5月23日,在生母蔡妈妈的陪伴下,翁女士和丈夫带着儿子女儿从深圳来到瑞安探亲。机场出站大厅,前来接机的陌生亲友让翁女士略感紧张和不自然,不过“归来”的感觉让她感到温暖。对旁人来说,她的“归来”也像张艺谋的《归来》般温暖。
  25年前,4岁的翁女士在瑞安被人拐走。25年后,翁女士对出生地已没什么印象。可做了母亲后,原本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开始渐渐清晰,寻亲的念头愈加强烈。今年4月,她向深圳警方求助寻找亲生父母,并很快找到。5月20日,她在深圳和生母蔡妈妈重逢。
   “ ‘来了,来了,快点,茹茹一家出来了。’
  一亲友拿来大红花,为她们一家人挨个戴上。一家人就在出站大厅,拍了一张‘全家福’。 ”
  一直对外宣称没有确定行程的翁女士,其实在见到生母后不久,就预订了来温的机票,她想好好看看魂牵梦萦的家乡。
  5月23日上午,深航ZH9965航班从深圳起飞,原应在上午10时05分抵达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但因为天气,延误了20分钟。
  上午10时许,机场出站大厅突然热闹了起来,翁女士的亲友捧着两束鲜花匆匆赶来。一名亲友从袋子里拿出5朵大红花,她说:“这是给茹茹(翁女士的小名)一家人戴的,她妈妈特别嘱咐过,戴上大红花吉利一点。”
  捧花女子是翁女士的堂姐。她说,她对茹茹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照片,觉得堂妹长得很漂亮。
  翁女士的亲妹妹小李在市区一所中学当英语老师。昨天上午,她一上完课,就上了亲戚的车,赶去机场。她说,弟弟在外地念书,马上要赶回来,如果赶不上接机的话,就直接到家里看姐姐。
  一名亲友掏出一张茹茹小时候的照片说,被拐的时候就这么小,25年后才找到,真不容易,在村里这可是件大事情。
  “来了,来了,快点,茹茹一家出来了。”接机的亲友们迎了上去。昨天中午11时许,翁女士一家人和蔡妈妈从出站检票口缓缓而出。
  翁女士穿着一身宝蓝色的连衣裙,外披黑色小衣,和丈夫张先生走在前面。蔡妈妈搂着外孙和外孙女,有说有笑紧跟在后。
  见到眼前一大帮接机的亲友,翁女士似乎有些紧张。“姐姐!”妹妹小李叫了一声,翁女士闻声望去,伸手摸了摸小李的头发。
  一亲友拿来大红花,为她们一家人挨个戴上。蔡妈妈在一旁为女儿一一介绍亲友,翁女士频频点头微笑。一家人就在出站大厅,拍了一张“全家福”。
  “妈,我们从哪里出站啊。”翁女士轻声问。乐坏了的亲友围在机场,竟一时忘记了带路。
  此时,缺席全家福的弟弟还在赶回温州的路上,父亲李先生因行动不便,正在瑞安家里焦急地等待着25年未见的女儿回家。
   “李爸爸要求亲友撤掉南门晾衣服的架子,搬走杂物。
   ‘这才是正门,要让女儿从正门进入。’李爸爸说。”
  李家位于瑞安莘塍街道上村,门口的大红灯笼是刚挂的,工整的对联是刚贴的。昨天早上6时,就有亲友上门了:帮忙整理房间,买菜洗碗,为李爸爸换上新衬衫和西装,迎接离家25年的女儿回家。
  李家的北门朝大路,平时大家都走北门。这次,李爸爸要求亲友撤掉南门晾衣服的架子,搬走杂物。“这才是正门,要让女儿从正门进入。”李爸爸说。
  爷爷奶奶早就在家里等孙女。一看见地上有杂物或水,奶奶就弯腰去捡去擦,一点点都不放过。亲友劝她别累着,可大概是想让孙女看到一个更为整洁的环境,她执意要干。
  李家是由老屋改建而成的两间二层楼。因为动过脑部手术,李爸爸一侧手脚行动不便,曾经卧床多年,为方便他行走,卧室就设在一楼。当得知女儿已经在飞机上,李爸爸很激动。直到上午10时许,他支撑不住了,才进房间躺下,休息一会。一亲友说,李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太激动。
  过了一会儿,李家来了名特殊的客人阮女士,她跟李家非亲非故。她女儿跟李茹茹在差不多时间失踪,当时她孩子3岁,也在莘塍失踪。“我也去福建莆田找过,可没有线索。这次,李家的女儿回来了,说不定有我女儿的线索。”提到李家的女儿回家,阮女士满脸羡慕,“说不定我的女儿也快回来了。”
  “村头响起了鞭炮声,李爸爸猛然站起来,拿着雨伞摇摇晃晃地走出去,站在雨中等候。”
  昨天中午11时许,瑞安一亲友接了电话后,高声宣布:“到了,到了,已经往回开了。”原本坐着聊天的亲友呼啦都站了起来,有人抱着一堆雨伞去村头接人,有人搬出鞭炮,有人冲进厨房,打开燃气炉烧开水准备下汤圆,煮长寿面。
  厨房里,摆着6个小碗,要让李茹茹以及她的妈妈、妹妹、丈夫、女儿、儿子吃上一碗象征团圆的汤圆。李爸爸胃不好,不能吃汤圆。
  这时,李爸爸在房间里也躺不住了,坐在门口的塑料椅上,透过雨丝,怔怔望着外面。
  村头响起了鞭炮声,李爸爸猛然站起来,拿着雨伞摇摇晃晃地走出去,站在雨中等候。
  茹茹归来,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通往李家的路上摆满了鞭炮和烟花,接翁女士的车队刚到路口,鞭炮烟花就一起燃放。村民还在村头拉起了一条横幅:“上村人民欢迎李茹茹回家”,像是迎接衣锦还乡的状元。
  鞭炮声渐密,李家门前的小巷被鞭炮的烟雾裹着,翁女士一手打着伞,一手捧着鲜花,在乡亲的簇拥下快步往家走。
  烟雾中,翁女士出现在巷口,李爸爸突然摇晃着冲上去,扑在女儿身上,女儿赶紧腾出手抱住爸爸,爸爸的头埋在女儿手上的花束里,任身边鞭炮噼噼啪啪和浓烟升腾。
  几百名热情的村民拥进李家,地上站不下,有人干脆站在椅子凳子上,翁女士的儿子被这阵势吓哭了,被带到楼上休息。
  亲友为翁女士和丈夫张先生端来了汤圆和长寿面。吃了小碗汤圆,翁女士放下了碗。一旁亲友提醒:“来,再吃点长寿面。”
  “这就是老李家的大女儿啊,长得真好。”乡亲们围着吃长寿面的翁女士。
  这时,李爸爸退坐在房间一角的椅子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对前来看望女儿的乡亲,不停地道谢谢。
  “酒店大堂的电子显示牌上打出一行字:‘祝李茹茹全家团圆,阖家欢乐;亲爱的你只是迟到而已。’”
  吃完汤圆和长寿面,翁女士一家和李家的几名至亲好友在瑞安城区的一家大酒店吃了一顿团圆饭。
  酒席是早就订好的。酒店大堂的电子显示牌上打出一行字:“祝李茹茹全家团圆,阖家欢乐;亲爱的你只是迟到而已。”
  翁女士的儿子在深圳上小学三年级,女儿已上初一。这次回瑞安探亲,两人特意向学校请了假。
  一顿团圆饭后,小外甥就黏上了在兰州上大学的翁女士弟弟。舅舅答应陪小外甥上网玩游戏。“舅舅你用武器啊。”小外甥催促。“我就用手枪。”舅舅用手捏了捏小外甥的脸蛋。外甥女则和刚认识的小姨妈挽着手站在一块,两人甚是亲密。她说,暑假里,她会把另外一对外公外婆(指翁女士养父母)带到瑞安玩。
  在酒店门口通道里,李爸爸倚墙站着,带着微笑看着眼前这番情景。记者问他:“你说,茹茹像你吗?”
  “我还没仔细看呢。”李爸爸呵呵一笑,“今天我有点紧张了,没怎么好好看看女儿。”性格内敛的李爸爸,不善言辞,而他爱子女的心却是热烈的。吃完饭,他目送所有人离开酒店后,才上车离开。
  “翁女士说,离家25年,没想到乡亲们这么热情。对老家已经没有多大印象了,这次回来她会多留几天,好好看看。”
  骨肉分离,这种无形的痛苦,丝毫不亚于肉体的创痛。陪伴在翁女士身边的丈夫张先生深有体会。
  张先生说,妻子一直想找亲生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他们曾找到当初把她拐到福建的“人贩子中介”,只是可惜那个人年龄太大,有点老年痴呆,很多事情说不清楚,线索就这样断了。这次在大家的帮忙下,找到亲生父母,真让人高兴。
  父母是谁?他们在哪里?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对普通人来说这些是最简单的问题。然而,这一切翁女士却是在前不久才知道。
  张先生说,他在外经商时走过很多城市,温州还是第一次来,即使温州离莆田直线距离只有300多公里。而翁女士对温州也没有什么概念。她说,离家25年,没想到乡亲们这么热情。对老家已经没有多大印象了,这次回来她会多留几天,好好看看。
  全国各地
  失散多年的例子
  洛阳:女子被拐卖30年回乡
  2014年5月8日17时许,洛阳市牡丹广场一名中年妇女向市民求助,询问其家现在的地址,并表示她被拐到外地多年。中年妇女名叫王素玲,好心市民帮其寻找民警后,长春路派出所民警派出巡逻车根据王素玲的回忆辗转多地,终于在当晚10时许使失散30年的父女、姐妹相见。
  广西:失散20年后亲子重逢
  1994年11月26日,当时在广西柳州做生意的湖南永州人杨迪清5岁的孩子杨祝辉在柳州市张公岭路段丢失,一同走失的还有杨祝辉的堂弟杨祝纯。之后,柳州铁路公安处柳州站派出所执勤民警发现了这两名小男孩,多方寻找仍未找到孩子父母,便依法将孩子送到柳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利院为孩子杨祝辉取名为“柳知丛”。之后被收养后更名为“黄渊源”。
  2014年1月27日,在柳州火车站派出所的联系下,杨迪清夫妇来到柳州火车站与“黄渊源”见面。经DNA亲子鉴定,确认了“黄渊源”正是杨迪清20年前走失的儿子杨祝辉。其后,一同走失的杨祝纯也已和亲生父母联系上了。
  重庆:来渝寻亲,找到失散23年的女儿
  2014年春节过后,新疆小伙蒲春江和母亲来到重庆,再次踏上寻亲之旅。23年前,小蒲的姐姐被人抱养,随后便失去了联系,这也成了他父母的心病。如今,父母年事已高,找回失散的女儿是他们唯一的夙愿。3月25日,在民警的帮助下,蒲春江的母亲终于见到了失散23年的女儿。
  四川:失散41年双胞胎重逢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41年前,一对双胞胎被分别送人,彼此之间从没联系,直到2013年6月23日,兄弟俩离奇相遇、相认,之后还齐心找到了亲生母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4-5-2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正确引导,被拐女终见父母
https://bbs.baobeihuijia.com/for ... hlight=%C8%F0%B0%B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3 23:37 , Processed in 0.0488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