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姐姐董翠华(左)与妹妹杜群弟相拥在一起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李曼英 实习生刘梦妹 摄影:记者胡九思 昨日,在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武冶宿舍的家中,71岁的杜群弟(随养父姓)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姐姐董翠华,而这一天,她整整盼了52年。上一次与姐姐见面时,她才19岁。相隔半个世纪的重逢,让两位年过7旬、早已儿孙满堂的银发姐妹百感交集,相拥而泣。 分离 家庭贫困无力抚养 亲姐妹被分别送了人 故事要从两姐妹被分别送养说起。 1943年,杜群弟出生在黄陂的一个小村子,父母都是农民。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她比姐姐董翠华小4岁。1945年,杜群弟2岁时,母亲难产过世,原本完整的家庭也因此蒙上阴影。母亲过世后,家庭贫困、无力抚养两个孩子的父亲,决定将姐妹俩托付他人收养。 没多久,姐姐被送到了一远房亲戚家,杜群弟则被武汉市南京路一杜姓的旗袍店老板收养。 “养母坐着人力车,把我从父亲那儿抱走了。”71岁的杜群弟至今仍依稀地记得,被领养走的那天,养母给她换了件小旗袍,穿了双新七彩布鞋。“之后,养父给我取了新名,并随他姓‘杜’。从此,我就远离父亲和姐姐,开始被领养的生活。” 在养父母家,杜群弟过得不错,因为担心亲生父亲反悔找上门来,养父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搬一次家。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抱养时才2岁的杜群弟长成了大姑娘。不过,最令她遗憾的是,“10多年间,一直没见过父亲和姐姐一面”。 失散 52年前曾短暂重逢 不料一转身再无音讯 1962年,19岁的杜群弟经人介绍,准备与转业军人胡龙林结婚。 结婚的信息,通过一位表亲,辗转传到了姐姐董翠华家里。董翠华高兴地参加了妹妹的婚礼。“我们一起住了一个晚上。”姐姐董翠华回忆说,因为有太多相似的经历,重聚的姐妹俩聊了很久。同样的苦楚,放心的倾诉,让姐妹俩尤其珍惜。在当时上海路的一家照相馆里,杜群弟夫妇与姐姐拍下了第一张合照。 得知杜群弟与姐姐关系走得很近,养父母开始有些不高兴了。多次施压后,杜群弟只好在表面上疏远姐姐。由于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加之从小敏感,妹妹的“疏远”让董翠华觉得“受到了伤害”。连续的几个月里,她再也没有去找过妹妹。“下半年去找她,邻居们说妹妹好像下放到农村去了。”姐姐董翠华回忆说,1962年下半年,她去通知妹妹参加自己的婚礼,结果没能找到人。由于当时通讯手段有限,姐妹俩从此失去了联系。 寻找 数十年来从未放弃 执着妹妹四处找姐姐 原来,1962年,结婚没几个月,杜群弟便跟着丈夫一起下放到农村。害怕养父母生气,她没敢通知姐姐自己离开的消息。 1985年,带着6个儿女,好不容易重回武汉的杜群弟想去找姐姐时,结果一切已物是人非。“我去姐姐工作单位,那里早已拆迁重建。”杜群弟说,当时她只依稀记得,姐姐的未婚夫姓张,来自黄陂的一个农村。“这些年来,老太婆几乎找遍了黄陂的每一个张姓村庄。”杜群弟的丈夫胡龙林说,黄陂光叫“张家湾”的村子就有两个,每次杜群弟过去,都会挨个问村里的老人,认不认识董翠华,“多少次,都是失望而归”。 胡龙林记得,今年4月份,在黄陂天河的张家湾村,一位老人告诉他们,村里刚好有位姓董的婆婆,她妹妹也被人收养。杜群弟以为找到了人,十分激动地前去认亲,结果对方肯定地说,她已经80多岁,不是她要找的姐姐。“回来路上,她一句话都没说。”胡龙林说,看到杜群弟不停地叹气摇头,家人“既心疼又着急”。 重聚 发黄照片印证血缘 姐妹半世纪后再相见 上个月,多年来大海捞针似的寻人无果后,杜群弟的儿子无意中说起,现在户口已联网,可以请派出所帮忙搜索名字找人。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通过搜索,杜群弟发现,武汉总共有10多个名叫董翠华的人。按年龄、地区、面貌排除,杜群弟确定了唯一一个家住黄陂,年龄也恰好是75岁的董翠华,“极有可能是姐姐”。 “几乎没费什么事!”杜群弟说,前日到达黄陂桃园河村陈家湾后,在当地一位老村民的指引下,她很快找到了姐姐的家。通过电话,她与几年前已搬到武汉的姐姐取得了联系,并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昨日下午2时,董翠华拿着当年的合照,在儿媳的陪同下,准时来到杜群弟家门。“真是姐姐,还是圆圆脸,就是瘦了点。”早已在门口等候的杜群弟,给了姐姐一个拥抱。重复着那句“终于见到了!”姐妹俩相拥着,泪眼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