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9|回复: 1

《宝贝儿回家》:丢的不是孩子,是“亲情”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4-8-2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剧《宝贝儿回家》剧照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孩子更为珍贵,更与我们息息相关。
    中国首部大型公益亲情电视连续剧《宝贝儿回家》紧紧围绕“孩子”,而且是“丢失的孩子”——这个敏感的字眼,揪心的话题!
    勿容置疑,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丢失的孩子”犹如烫手的山芋,无人随便去拿。但是,电视剧《宝贝儿回家》却做了先锋,我们在佩服制作者的社会公德感和责任心的同时,也替他们暗暗捏了一把汗。
    然而,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部诠释亲情大爱和人文关怀的情感大戏,有太多的震撼,让我们咀嚼;有太多的真情,让我们感动;有太多的留白,让我们回想;有太多的主题,让我们讨论……
    《宝贝儿回家》里面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显而易见,它不仅仅只是说说孩子而已,而是留给你去思考,去回味,去总结,去自省。譬如说,剧中围绕丢失的孩子这件事,可能大家都在讨论因此而引出的国家法制、警民团结等问题,更有甚者可能骂爹骂娘,但是在你说过骂过之后,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丢?我们丢的仅仅是孩子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很多父母弃儿女,父母,离家弃乡远赴外地打工挣钱,把儿女丢给年迈的父母,因此便有了“留守儿童”一词的出现;还有的父母将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学习,认为孩子送去寄宿后,责任就转给了学校,这类孩子被统称为“寄宿孩子”;有些家境好的父母,在孩子小小年纪便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这些“留爸留妈”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国外的教育比中国的强,这些漂洋过海的孩子们引发了“幼童留学潮”。
    不管是“留守儿童”,或是“寄宿孩子”,还是“留学幼童”们,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家住的时间少了,和父母交流的也少了。父母们普遍认为,把孩子“丢”给学校有老师管,他们完全可以撒手不管。其实,孩子家长们丢的不是孩子,是亲情。
    如果说,《宝贝儿回家》中,孩子的丢失是形式上的丢失,那么,这些孩子的丢失则是内容上的丢失。这些父母和孩子失去陪伴、交流和沟通,这种亲情的缺失,是永远都找不会来的。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负面影响,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更大。
    有人说:“没有父母陪伴着成长的孩子,是有性格缺陷的。”亲情的陪伴和呵护,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孩子在读小学至初中阶段是最需督足、鼓励、引导、批评等追踪式的亲情教育,此时的他们天性是贪玩、好奇、懒撒、任性,有很多孩子是经不起诱惑的,加上社会的不良现象和因素的侵蚀,这样很容易会走向歪道,此时,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很是关键。天下没有不怕父母的孩子,有父母在身边给他们关爱和呵护,督促和鼓励,孩子们肯定会杜绝很多意外的亊和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能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宝贝儿回家》中,拓展了“丢失孩子”这个话题的外延,它讨论不是表层上“丢失”,而是展示出了中国家庭在孩子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上存在的盲区,折射出当下不同年龄段中国百姓的价值观、家庭观以及亲情观,籍此呼吁人们倾听孩子的心声,领悟孩子的智慧,庇护孩子的真善美。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ywufc 发表于 2014-8-2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赞同,孩子在父母身边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9 15:43 , Processed in 0.04210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