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救助站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人员,值班室的谢科长在黑板上,又挂了一张寻人启事。 詹化龙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写着爸爸电话的纸条。 9月8日,中秋节,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沿着蒙城北路直行到陈塘站,会看见一幢红色的四层建筑,这里便是合肥救助站,这里住着全国各地的流浪人员。
昨天,值班室的谢科长在黑板上,又挂了一张寻人启事,数了数,最近走失的人有36人,而这些寻人启事是走失人口家人送来的。来这里的人,一部分是遇见困难,想寻一张回家的车票,然而绝大部分的人,身患残疾或者精神疾病,说不清自己的身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寻找亲人的过程。又到一年中秋时,部分流浪人员的回家之路,仍然无比渺茫。
17岁的李盼,来救助站已经有将近2个月的时间。站在一楼的女性救助区,望着空空荡荡的院子,一言不发。昨天早晨,又有3个同住的人找到了家被送走。她住的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想家,想爸妈。”住了快两个月,看到工作人员拿月饼给她,更加重了她对家的思念,可是如何回家,她充满迷茫。李盼说,她是被网上认识的男朋友骗到合肥来的。男朋友说介绍一个工作给她,但却是“跳脱衣舞”。前段时间趁着人不备,她溜了出来,后来有好心人报警,被送到了救助站来。
可当工作人员询问家庭地址时,她说自己是云南大理人,然而她并不是云南口音。根据她提供的名字,救助站也没有查到户籍信息。“跟着爷爷奶奶住,可能不愿意回家。”工作人员说,李盼曾经提到过自己的家,说父母都重新组建了家庭,现在跟着爷爷奶奶过,可能是不想回家,所以一直在“打哑谜”。
在李盼隔壁的救助室,还躺着另外一个同样需要找家的女人,无名无姓。“说说你的家在哪里,我们帮你找家。”在工作人员的招呼下,女人从床上坐了起来,可惜说出的话无法让人明白。无奈,只好让她继续上床睡觉。
“这是我过得最伤心的一个中秋节。”30岁的甘肃男子马冬红说。他是中秋节当天下午来救助站求助的。来合肥找朋友,钱包却丢了。在淮河路步行街求助民警,后被送到救助站来。和他同住在一起的,还有17岁的马存明和22岁的詹化龙。
17岁的马存明已经找到家庭地址,很快就将被护送回家。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月饼,一直不停说“好吃”。与17岁的马存明尚不知愁滋味不同,詹化龙显得较为惆怅,站在走廊上,手里拿着爸爸的电话号码,反复拨打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爸爸在哪,家就在哪。”和父亲相依为命,在外地打工走失,暂时处于失联状态。他不想家,不过他说十分想念父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静悄悄的救助站里,不知是谁,说出了这句诗。http://news.ifeng.com/a/20140909/41908536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