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丁超 于 2014-12-1 18:17 编辑
http://paper.zyrb.com.cn/html/2014-11/30/content_4_5.htm
离家尚垂髻 返乡已花甲 | 被拐50多年 她终于回家了 |
资阳报记者 陈元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1月23日,坐在回乡的大巴车上,望着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64岁的王菊花一直喃喃低语,“我家门外有条小河,还有座桥……” 50多年前,一位邻居将年仅9岁的王菊花偷偷带走,卖给了陕西一家人,后她又再次被转卖到甘肃。几十年来,为了寻找亲人,重回家乡,王菊花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终于,在晚年,经过寻亲网络志愿者和警察的帮助,她回家了。面对已经80多岁的老母亲,她泣不成声。
所托非人 邻居将她拐卖
王菊花的母亲叫袁春花,家住简阳踏水镇油坊村。王菊花是她的第三个女儿。 1959年,家境贫寒的袁春花,将年仅9岁的王菊花抱给村里一户姓李的人家寄养。对方告诉袁春花,成都好,要带王菊花去成都过好日子。然而让袁春花始料未及的是,这户姓李的人家,竟然做起了贩卖儿童的勾当,将王菊花拐走后,卖到了陕西咸阳一个偏僻的村子里。王菊花得知自己被拐卖后,每天哭闹不止。一年之后,这家人又将王菊花卖到了更加偏远的甘肃庆阳的一个山村里。王菊花在这里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
一封家信 点燃寻找的希望
王菊花为了回家,一直牢牢记住自己家的地址、母亲的名字。但是由于年幼,许多字虽然读音完全正确,字却基本上都是错的。在被卖到陕西咸阳以后,王菊花趁人不备,悄悄地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地址写的是简阳油坊大队。这封珍贵的信几经辗转,终于到了母亲袁春花的手上。在王菊花被拐走以后,袁春花悔恨不已,为了找回女儿,袁春花多次到简阳、资阳、成都等地寻找,但是均无功而返。 女儿的来信,点燃了她心里的一线希望。得知女儿在陕西咸阳,袁春花喜出望外,立即动身前往咸阳寻找。非常不巧的是,袁春花到达咸阳的时候,王菊花已经被卖到了甘肃。寻找女儿的希望破灭了。从此以后,袁春花再也没有了王菊花的消息。
兰州扎根 日夜忧思盼回家
吃尽了苦头的王菊花,在小山村里熬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机会逃跑出来,并向当地政府求助。一位姓王的好心人看她十分可怜,于是同意收养她。王菊花于是改名为王芳芳,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王菊花读书十分用功,考上了兰州当地的一所卫生学校,从学校毕业以后,她开始在兰州当地一家医院工作,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虽然生活稳定,衣食无忧,但是王菊花依然对找到自己的家人念念不忘。每当逢年过节,她总会念叨起远在四川的家人。几十年来,王菊花尝试着用原来的地址给家里人写信,但写了几十封信,都石沉大海。 王菊花的女儿马娜告诉记者,她懂事以后,慢慢开始了解母亲的身世。“母亲一直觉得找到的希望不大,她的心愿是即使找不到,也想来一趟四川,在这里转一转看一看。” 马娜说,以前也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找到,在网上发过一个帖子,询问是否有人知道“油坊公社”这个地方现在叫什么名字,但是没得到什么明确的回复。
警民携手 圆了回家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菊花的朋友看到了电视上一个寻亲的节目,成功找到了好多失散的亲人,他们建议王菊花也可以去试一试。“当时都觉得这种电视节目,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肯定也参加不了。一次上网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个电视节目有网站平台,就填写了申请登记表,后来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当地警方就主动积极联系了我,核实情况,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马娜说,“第一次打电话就说起外婆的名字,但由于还没有求证清楚,没有急于告诉母亲,怕她想太多,到后来事情已经落实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告诉她的。” 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洪姐说,“马娜来网站填写登记表之后,网站安排了一名叫丁超的志愿者为她提供帮助。丁超通过公安局查户籍,查到简阳确实有这么一家人,就把资料转给我让我帮忙核实,我直接找到了资阳市公安局打拐办的张警官,张警官安排简阳市公安局核实。” 简阳公安局在接到任务后,查询到王菊花所说的“油坊公社”,现在已经更名为踏水镇油坊村。在村里咨询、摸排之后,民警得知,一位名叫袁春花的老人在50多年前被拐走了一个女儿。为了进一步进行比对,民警第一时间为袁春花抽血,方便进行DNA比对。 民警告诉记者,王菊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单亲DNA必须要进行人工比对。考虑到双方的DNA在一个地方做出来更方便比对,志愿者洪姐、丁超将王菊花的血样寄到资阳市公安局打拐办,DNA结果显示,他们确实是一家人。 王菊花告诉记者,记忆里,自己家都是破草房,现在已经盖起了漂亮的小别墅,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次回来,他们一家人打算在家里多住一阵,陪陪老母亲,跟兄弟姐妹们聊一聊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莫大的悲哀,但是我80多岁的老母亲等到我回家,等到我来尽孝,我觉得人生无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