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离家8年,竟和家里失联,湖北小伙子夏小竹(化名)万万没想到,负气出走来重庆;而母亲多次来重庆找他,把一个长相、身材、动作酷似小夏的流浪汉当作儿子,差点带回家。 在重庆警方帮助下,一家人顺利团聚,昨天,他们高高兴兴踏上回家的路。 离家8年记不得亲人电话 12月3日,夏小竹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到沙区拘留所。核实身份时,拘留所民警要查看他的身份证,他说第一代身份证在老家掉了,来重庆工作后一直没去补办二代证。 公安网调出他的身份信息,上面没有照片,没办法核实身份。 有没有家人的联系电话?“我离家8年多了,不记得了,手机掉了。”小夏的回答,让民警很吃惊。夏小竹称,他是湖北黄冈人,在武汉某大学毕业后来重庆已8年,手机丢失后,除了姐夫的手机号,其他人的电话忘得差不多了,他母亲也没有手机。 终于和姐夫联系上了 “你好,我们是重庆警方,沙坪坝区拘留所的,”所长蒲晓蓉拨通小夏姐夫的电话。 “呵呵,骗人的,我见多了……”姐夫准备挂电话,民警抓紧时间提醒对方“你的警惕很正常,我们很理解。我把单位座机号给你,你打过来试试。” “凭什么要打过来?” “因为关系到你们能不能找到夏小竹。”对方半信半疑打过来,还是那个女警察的声音。 第二天,姐夫把座机号拿到当地派出所去核实,证实了是重庆警方的工作电话。 “喂,姐夫……”“真的是你呀……在哪里呀?”通上电话,夏小竹的眼睛湿润了。他已不记得上一次和家里打电话是何时。 他的性格太内向敏感 蒲晓蓉发现小伙子很内向敏感,说话从不大声说,吐字不清,声音总在喉咙打转,不仔细听真没法听懂。 12月11日,夏小竹的家人——父母、亲姐姐、姐夫、侄女5人来到沙坪坝,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舅舅……”10岁小侄女喊他时,夏小竹硬是愣了几秒,8年前他离家时,孩子没满2岁,如今已是蹦蹦跳跳、哼哼唱唱的小姑娘了。 看到父母头顶多出许多白头发,夏小竹眼眶红了。夏爸爸说,儿子从小性格很内向、敏感,总认为别人话中带话。24岁那年,小夏毕业后,求职到处碰壁,高不成低不就。他想起在重庆有几个朋友,就想到重庆试一试运气。 不和家人通电话渐成习惯 2007年初,他先在石桥铺卖电脑,每月收入1000多块。随着物价上涨,各种开支增加,他有点吃不消了,工作不得不反复换。刚来一两年,夏小竹还偶尔给家里打电话,说说工作。看他手里紧,父亲每月给他汇来七八百元。 “人家在外面打工是往家里寄钱。你还是争点气嘛,老是让家里汇钱出来。”一次父亲给他汇钱后,语重心长地提醒,让他沉下心来好好做事。夏小竹怄到不行,认为家里嫌他是“窝囊废”,绝心做点样子出来给家人看。 在南岸一家公司做电子商务,他咬牙坚持做了四五年。2009年春节后,夏小竹决定给家里打电话,倒霉的是他手机丢失了。 干脆不打电话,反正没什么要说的。后来,不和家里人通电话竟成了一种习惯。 现在,夏小竹准备回家,没有身份证怎么上火车?热心的民警帮忙在附近派出所办理暂住证。谈到今后的工作,他说,先回家好好聚一聚,然后再商量。 母亲寻子遇到一位流浪汉 还去做过亲子鉴定 其实,夏小竹不晓得,他只顾自己清静,而家里为此闹出不少折腾。妈妈天天念,连做梦也在喊儿子,有时想儿子想哭了,无处发泄,就埋怨丈夫。 2008年9月,家里和儿子失去联系。次年,家里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失踪人口。 不忍心夏妈妈整天念叨,一家人陪伴她来重庆找人。没有任何具体信息,一家人在重庆举目无亲,找人犹如大海捞针。 从2011年起到今年,夏妈妈前后4次来重庆,每年来找一次。 第一次来,他们胡乱逛到朝天门一个巷子,夏妈妈看见一年轻流浪汉,看得发呆好半天,“好像呀!” 丈夫女儿女婿一致认为,像是有点像,但绝对不是。唯独她一人认为“是”。他们上前和他搭话,对方不理睬,也不说话。 年龄、身高、身形都很像夏小竹,“你们注意到没,尤其是他在隔壁店铺看电视时的表情,不是他是谁嘛!”回去后,母亲越想越激动:不是“像”,明明“是”。 “小竹眉心有痣,那个人没有。” “有啥子奇怪,说不定他去医院取了痣呢。” “那人傻乎乎的,也不搭话,是儿子不早搭话了吗?傻到不认人了吗?” “你没看新闻啊,陷进传销窝子里被打傻了,然后跑出来?” 今年上半年,夏妈妈再次来到重庆找到了流浪汉,她把流浪汉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送到亲子鉴定中心。 鉴定报告结果——不是。 “如果不是那份报告,说不定哪天她真的要去把那人当儿子接回家。”女婿笑着说。
http://news.qq.com/a/20141215/00265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