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45|回复: 1

[调查探讨] 流浪的小孩如何回家?(组图)

[复制链接]
beibei 发表于 2015-1-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救助站为受助未成年人开集体生日会

  今日关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1月6日晚,浑身脏得像“泥猴”一样的小北,被送到了东莞市救助管理站。

  安置好孩子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询问到了孩子父亲的信息。“打电话给他爸爸,说不来接他。”这样的结果让救助站工作人员很失望,但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据了解,去年,东莞全市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720人次,虽然大部分未成年人已“回归”家庭,但工作人员很清楚,还有不少像小北这样无法“回归”的孩子,他们要么因智力、残疾等原因无法记起家庭信息,要么是被家庭主动拒绝回归,即使勉强回归家庭,也常导致二次流浪。

  (文中涉及未成年人的名字均为化名)

  努 力

  捕捉蛛丝马迹送他们回家

  “送到救助站的未成年人,安顿好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询问家庭情况、个人信息。”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但这些孩子有的故意封闭自己,有的则因智力原因无法记起,送他们“回家”并不容易。

  去年8月13日,小舟由洪梅警方送到救助站。

  无法说话,左手残疾,小舟刚到救助站时很自闭,不愿与人交谈,抗拒陌生人靠近。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多次努力都没成功。

  直到去年9月8日,趁着过中秋节,社工边陪小舟玩游戏,边和他聊天,试图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摇头,表示不会。社工又问他是否想回家,小舟点头,再问是否知道是哪里人,点头,社工就念了8个省份,最后确认为贵州人,念到下面的县市,小舟指着头表示不记得了。

  随后两天,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继续找小舟聊天,问小舟之前在哪里住,父母在贵州还是在外面打工,得知就在东莞,轮番说出各镇街名字时,小舟听到“洪梅”时其连连点头。为了确认家的方位,工作人员说起洪梅镇的数间超市和小学名称。提到洪梅小学和鑫鹏购物商场时,小舟点头表示离家很近。

  当月11日,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带着小舟前往洪梅镇,到达洪梅与望牛墩交界时,小舟不断拍车门,指引司机往望牛墩方向去,在他的指引下,终于在望牛墩找到了小舟父亲的住所,几经辗转,小舟终于回归家庭。

  尴 尬

  不欢迎他们回去的家庭

  还有十来天,就是小北十四周岁的生日,但这个生日可能既没有礼物,也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小北说,自己是湖北人,本打算坐车到广州找姑姑,不知道为何被人带来了东莞。其父母在河南打工,自己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湖北长大,印象中爸爸妈妈从未回过湖北,自己大些时候,曾一个人坐车去河南找过爸爸妈妈。

  “读到三年级时候就没有读了,不想读了,成绩也不好,之后我到过很多地方,都是一个人。”而当记者问“想不想爸爸妈妈”时,“不想”两个字很干脆地从小北口中蹦了出来。

  “已经打电话给他爸爸,说不打算来接他,说他太爱跑了,不想管他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工作人员做了工作之后,小北爸爸还是表示不来接他。

  而这个结果也在小北意料之中,“爸爸不会来接我的,因为自己老是要跑出去。”

  对此,救助站工作人员很无奈。而这也是他们常遇到的情况,去年12月15日,小西被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员费尽周折联系上在塘厦镇打工的小西母亲,其母亲也表示,自己被老公抛弃了,一个人在厂里打工,收入微薄根本养不了孩子。去年12月31日,工作人员带着小西在塘厦找到了其母亲,最后其母亲勉强接纳了小西。

  回 访

  跟踪“回归”未成年人助其成长

  “这些孩子送回去,但家长不愿接纳,我们也很棘手,有的孩子可能还会二次流浪,小西就是第二次被送到救助站。”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目前,救助站也建立了跟踪机制,针对小西母亲的状况,救助站和塘厦镇社会事务办进行了沟通,由该办安排社工对其进行回访以及提供帮助。

  针对小舟,去年9月12日至26日,社工进行了4次回访,了解到小舟回去后表现不错,社工又为其父亲提供了亲子关系辅导服务,改善父子间紧张关系。并针对小舟行为、就业、社会功能问题,交由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望牛墩社工跟进。

  对这些被救助的未成年人,东莞去年8月还颁布了《东莞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保护暂行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并要求2年以上仍查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由公安部门按照户籍管理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以便于其就学就业等正常生活。

  “之前找不到父母的孩子只能安置在救助站,办法出台后,有7名孩子被送到福利中心上了户口,他们有的在救助站已经待了两三年了。”救助站相关工作人员说。

  专家建议

  救助方式更多元化一些



  “未成年人之所以流浪,原因是多样的,有可能是家庭破裂造成也有可能曾经是留守儿童。”东莞天悦社会工作服务室资深心理专家许慕樵曾经给不少问题孩子做过个案辅导,他说,在国内,未成年的救助多局限于生活上的救助和将其送回家庭,这样孩子虽然回归家庭了,但很难真正回归社会,有的可能还会选择再次流浪。“这些流浪孩子个人情感并不是不丰富,而是长期的缺乏关爱造成了他们情感上的冷漠,改变的关键就是要让这些孩子从心里感受到爱和关怀,恢复他们对社会的信任,从而慢慢改变身上的一些陋习。”

  许慕樵建议,这样的一个组织最好由政府部门牵头,有基金会的进驻,有社会人士和志愿者的定期参与,“救助方式应该更多元化一些,如果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这样这些孩子的回归或许有更好的结果。”http://news.163.com/15/0109/08/AFGMURJG00014AED.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beibei 发表于 2015-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救助站流浪儿找到家却不肯回 称在这能吃饱

  昨日,媒体在采访沈旭 本组图片由记者 陈团结 摄
  昨晚8时许,“王龙”(真名蒲家辉)的家人办完手续,带孩子回家
  连日来,华商报持续关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里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家。报道刊发后,1月7日,聋哑女孩“雅雅”和任旭阳被父母接回了家。
  昨日,好消息继续传来:
  西安市民陈先生提供了沈旭家人的信息,记者顺利和沈旭老家所在地的派出所取得联系,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正在积极和沈旭老家所在的四川省巴中市民政部门联系。
  “王龙”的妈妈昨日找到了救助站,当晚就把孩子接回家。
  另外,根据贾艳红提供的信息,已经联系到四川警方,对方表示会积极帮助寻找贾艳红的家人。
  沈旭的原房东:华商报上登的这孩子我认识
  昨日,家住西安城西贺家村的陈先生打来电话说:“华商报上登的沈旭我认识,他的父母曾带着他在我家住过两年,后来他父亲突然带着孩子走了,因为没给我付房费,户口本还在我这儿。”
  在陈先生家,记者看到一个黑色的男式包。“这是沈旭他爸留下的,他和沈旭妈妈2012年12月到我家租住,他爸一直住到去年5月,沈旭这个娃特别乖,还在我们家旁边的小学上了一年多的学,那时他父母出去打工,中午娃回来没饭吃,就在我家吃。”陈先生说,沈旭的父母2013年9月分手了,“沈旭的妈妈把沈旭带回贵州老家,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娃又被送回西安”。去年5月,沈旭的爸爸突然带着孩子不见了,还欠了5000多元的房租和电费。“我当时想,看在娃可怜的分上,欠的钱就算了。看了华商报才知道,娃可能被抛弃了。”
  陈先生的妻子回忆,沈旭他爸好像是在外面包一些小装修活干,他妈经常打麻将不给娃做饭,两口子对娃都不怎么关爱。
  沈旭父亲留下的包里有儿子几张照片
  沈旭父亲留下的黑色男式包里,几个笔记本上面记了一些干活的收支,一个纸袋子里装着两张沈旭的照片,是7寸塑封的,照片上沈旭穿着漂亮的衣服,一脸笑容。
  包里还有一个黑色钱包,里面装了一张沈旭的一寸照片,目测是沈旭五六岁时拍的,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看着这张照片,陈先生感慨地说:“沈旭他爸应该是很爱儿子的,可能是实在没能力抚养孩子,才把孩子遗弃了。”
  昨日,记者拨打之前沈旭父亲留给房东的电话,接通后发现电话号码已经易主。
记者行动联系上了沈旭老家的派出所
  从沈旭父亲留下的户口本上,记者了解到,沈旭今年10岁,他的父亲叫沈×,家住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
  记者昨日辗转联系上邱家镇派出所的王所长。得知沈旭现在住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王所长说:“可以通过正常的手续,把沈旭移交到当地的救助站,这里毕竟离他家更近一些。”
  听说沈旭的家找到了,救助站的人都很高兴。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正在积极和沈旭老家所在的四川省巴中市民政部门联系。
  昨日下午5时许,王所长打来电话说,经过了解,沈旭的父亲目前在秦皇岛打工,一直没跟家人联系,家中只有孩子奶奶一个人。

  对话沈旭“我又想回去又不想回去”
  带着一张沈旭的照片和一本沈旭以前的作业本,记者来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看到这些,沈旭非常惊讶,一改以往的沉默寡言,主动问:“这是从哪儿找到的?”当得知记者是从他家以前租住的房子找到的,沈旭期待地问:“还有什么?”当得知还没有联系到他父母时,沈旭的眼神又黯淡了。
  虽然对父母的消息很期待,但对于要给他找父母或送回老家,沈旭却很矛盾。
  华商报:你爸爸叫什么?
  沈旭:沈×。
  华商报:你妈妈叫什么?
  沈旭:陈关分(音)。
  华商报:老家还有什么人?爷爷奶奶还在吗?
  沈旭:爷爷死了,还有奶奶。
  华商报:送你回四川老家好吗?
  沈旭:又想回去又不想回去。华商报:为什么?
  沈旭:不知道。
  华商报:想回爸爸妈妈身边吗?
  沈旭:……(沉默)
  华商报:更喜欢这里(救助站)?
  沈旭:(点头)
  华商报:为什么呢?
  沈旭:在这能吃饱。
  华商报:爸爸妈妈不给你做饭吗?
  沈旭:(点头)
“王龙”昨晚被妈妈接回家
  昨晚7时15分,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张军打来电话说,“王龙”的妈妈王晓毅找到了救助站,来接孩子回家,妈妈说,孩子真名叫蒲家辉。
  昨晚7时40分,记者赶到了救助站,此时蒲家辉还在救助站。见到记者,蒲家辉说:“姐姐,你给我妈妈说说,我就想在这,不想回家,这里有小伙伴,家里就我一个人,太孤单了。”记者注意到,蒲家辉说话时一口的南方口音,而此前救助站工作人员问他是哪里人、父母叫什么名字时,他一口咬定“头磕了,都不记得了”。
  晚8时许,王晓毅取了身份证赶到救助站,一同来的,还有蒲家辉67岁的奶奶。见到蒲家辉,奶奶一下子眼睛就红了,说:“你这娃,把家人快急死了,奶奶为了找你,把脚都跑肿了。”蒲家辉低着头不说话。
  王晓毅说,他们老家在旬邑,租住在西安韦曲的一个民房内,平日里她和蒲家辉的父亲在外打工,蒲家辉和奶奶在家。蒲家辉本来在老家旬邑上学,因为不好好学习,学校不要他,父母把他接到了西安,在家待着。“他晚上跟着奶奶睡,去年12月7日晚上,奶奶睡到半夜,发现他不见了,我们一家人到处找他,为了找他,我把工作辞了,他爸脚都崴了。他说自己叫王龙是瞎编的,满口南方口音也是装的,这娃真让人头疼。”
  问她是怎么找到救助站的?王晓毅说,昨日她去派出所报警,看过华商报的民警告诉她孩子在救助站,她这才找到了孩子。“谢谢华商报,不是你们登了他的消息,还不知道要找到啥时候。”
  昨晚8时10分,蒲家辉被妈妈和奶奶带出了救助站。临走时,张军叮嘱他:“回家乖乖听话,千万不要再乱跑了。”蒲家辉不情愿地点点头,离开了。
  三毛确认并非肖先生的儿子
  “我在甘肃呢,能不能拜托你们帮我去确认下,看看三毛到底是不是我丢失的孩子?”肖先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我的孩子鼻子下面有两个雀斑,头上有两个‘旋’,只要看看这两个特征是不是符合,就能确认了。”
  记者在救助站找到了三毛,遗憾的是,三毛鼻子附近确实有雀斑,但头顶只有一个“旋”。
  得知孩子只有一个“旋”,肖先生肯定地说,三毛不是他丢失的孩子。
  贾艳红家人还是没找到
  “根据贾艳红提供的家在塘河坝(音)以及父母的姓名,昨天我们联系上了四川南江县公安局,让他们协助寻找贾艳红的父亲贾正友,但目前他们还没有回复。”张军说。贾艳红说,自己所在的地方好像叫“赶场”,记者查询后发现,南江县有一个“赶场镇”,随即联系上了赶场镇派出所的杨警官。杨警官说:“孩子说的塘河坝是几个村子的交界处,不确定到底是哪个村子,就不好找。”昨日下午,杨警官说:“我仔细查询了,我们这里没有‘贾正友’和‘李勤珠’,也没有贾艳红的户籍,我最近还会多留意。”
  昨日下午,贾艳红原来的房东许女士赶到救助站看望贾艳红。看到许女士,贾艳红叫了声“奶奶”,被许女士一把搂在怀里。“你爸也太狠心了,怎么就舍得把你扔了?”许女士连连感叹。
  许女士说,贾艳红和他爸爸在她家租住的时间并不长,但她一直惦记着贾艳红。“娃乖得很,我还以为娃都找到家了,没想到还在救助站。”许女士表示,如果找不到贾艳红的家人,她可以把贾艳红带回家里过年。贾艳红说愿意和奶奶一起过年,但还是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家,“我想我妈妈,希望早点和妈妈团聚”。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5-01/09/content_12029281_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4-25 09:50 , Processed in 0.03669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