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过年回家,去看望我90岁的姥爷,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了。姥爷给我提了个要求,我发到这里,希望万能的网友能够帮忙。
我姥爷生于1925年,1942年,十八岁的他带着他的母亲(有点智力残疾)和两个弟弟(分别是8岁和12岁)来到青岛谋生,在大港一带给日本人打工,由于饥荒等原因,母亲在一次外出要饭时丢失。同来打工的工友陆续有人死去。万般无奈之下,姥爷将两个弟弟托付给了当时的四方一家开药铺的人家。姥爷将自己卖身,卖了16块钱,将10块钱留给两个弟弟,自己拿着六块钱走了。后来辗转回到了潍坊临朐老家。姥爷一行人出发时86人,陆续回到临朐的只剩16个。 姥爷是家中第二子,三弟后来在南京联系上了。丢失在青岛的是当时12岁的四弟乳名瑞祥(老家发音shuixiang)和8岁的五弟该祥(老家发音gaixiang),丢失时间是1942年,地点为当时四方的一家开药铺的。 只有这么些线索。 我把姥爷的照片也发上去。他们弟兄几个的脸型都差不多,希望能够做一点线索。如果有看到此帖子的,能够帮忙联系上的,重谢。符合条件的,可以做DNA鉴定确定身份。这两个姥爷,如果现在还在的话,应该已经是78岁和82岁了。 感谢志愿者刘洋发来的消息: 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四方区主要有三个药店,都是中、西药兼营,店堂内有中医坐堂先生,为病人看病,把脉、问诊、开处方,并在其店中配药。其中两个为解放前成立的药店,一个是在海云街上的‘鲁东药房’,一个是在小村庄河南的小阳路上,名曰‘宫家药房’,公私合营后改称‘同盛药房’后迁至路西改称‘人民路药店’,现为‘国风大药房同盛药店’。药店以前都是以人为本、救人为主,营业时间下班后都是有店员值班的,开有专门的卖药窗口,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全天候地提供服务,人们隨时都可买到自己需要的药品,当然是指本药店所拥有的药品。第三家药店是六十年代初在四方剧院路北的小路上开办的,名称忘记了,是‘同盛’的一个分店,也是较小的一家药店。 我最初在青青岛社区发表帖子,获青岛早报3月1日登报,现在据一位热心读者反馈,她小时候在四方小村庄、嘉禾路一带有一家药房,老板姓万,没有儿子,带着据说是他的两个外甥营业。非常符合失散的两个姥爷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