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6|回复: 1

娃带92分试卷失踪,咕咚式教育却还在无数家庭上演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5-5-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一只熟透了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咕咚”一声,正好掉进湖里。 小白兔听到那“咕咚”一声,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拔腿就跑。 一只狐狸看见小白兔慌慌张张逃跑,很是奇怪,忙问:“你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了?”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喘着气:“咕咚――咕咚――”,狐狸看到小白兔那副惊慌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吓了一跳,也跟着跑起来。森林里的动物们一个个都说不清“咕咚”是什么,但大家也都跟着没命地跑起来。 于是,整个森林都陷入恐惧中……
  
  某校,一个7岁的小男孩失踪了,忙坏了家长和老师,问遍亲戚朋友,杳无因讯;学校派人找了全城,结果在一桥洞下发现了该孩子。孩子蜷缩在那里流着眼泪甚是可怜,问其原因,才知道因为这次考试得了92分,他的爸爸说拿不到100分就砸断我的腿。然而父亲的回答很轻松:“我不过吓唬吓唬他!”
  在不少家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
  2岁的宝宝边吃饭边玩,玩着玩着入神了,头也不抬饭也不吃,这时奶奶急了:“你不吃,我叫警察来抓你!”一开始,宝宝不知道警察是什么东西,但随着奶奶的多次渲染,宝宝觉得警察应该是个恐怖的东西,所以每当被奶奶威胁,宝宝都乖乖地抬头吃饭。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宝宝晚上迟迟不想睡觉,大人会威胁说“叫大灰狼来抓你”,“你再不睡我把你推出屋外,让妖怪把你抓走”;餐馆里,小孩玩弄桌子上的牙签筒,将牙签倒在桌子上,为了阻止孩子的行为,大人说“老板要来打你了”……但这样的教育真的是对的吗?
  幼儿教育专家小编告诉你,这其实是“大人省心、宝宝受伤”的一种教育方法,大人通过威胁达到了目的,不需要苦口婆心去摆事实讲道理,却能立竿见影。但是,这种“咕咚式”的教育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1、对孩子心理造成虐待
  年幼的宝宝不知道这是大人为了让他们听话儿做出的一种恐吓,他们把大人的威胁当成是一种即将发生的事情,给孩子的 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恐惧感会让孩子晚上作噩梦、夜醒、哭闹。
  2、孩子会变得胆小
  经常被“咕咚式”地教育,孩子会变得“规矩”,甚至内向和胆小。常常表现为对某些事物产生心理障碍,如很多孩子怕打雷、怕黑,喜欢躲在大人身边不敢跟别人玩等等。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先天恐惧的东西很少,很多都是后天习得。
  
  3、孩子没安全感
  年幼的孩子,需要从父母和周围环境得到安全感,在成人看来不足以引起恐惧或害怕的恐吓性话语,却有很大可能使孩子产生神经性恐惧。 宝宝出生时在子宫感觉很安全,但是出生后,父母和家人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如果经常受“咕咚式”的威胁,应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孩子会模仿
  “你不给我,我要打死你!”一个孩子跟玩伴抢玩具,孩子举起手威胁玩伴,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大人如何做,孩子学着做。因为他觉得父母那样做是正确的,那么自己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头像被屏蔽
陈季卿 发表于 2015-5-2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6 21:56 , Processed in 0.04619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