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5|回复: 1

[一般新闻] 智障老人宜兴走失 何时可以回家

[复制链接]
河北悠闲 发表于 2015-6-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场车祸之后,60多岁的老太太成了严重智障。她是谁,从哪里来?唯独的线索是她自称“南湖人”,口语中把“没有”说成“mei de”,把“妈妈”说成“妈麻”,随身物品里还有一包南京产的红糖!她是不是南京人?消息在网上发出后立即引起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江南时报记者也第一时间介入……
  江南时报记者 张旭
  求助
  智障老人口音中最明显的
  把“没有”说成“me de”
  昨天上午,南京一家知名网站的论坛里,一则题为《帮她一把,看看她是不是南京人,给她一个回家的机会》的帖子很火,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
  发帖人称,有位60岁左右的拾荒老太,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骑着三轮车到了江苏宜兴,从今年初开始就滞留在当地一所医院里。她不知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也不知道自己家人的信息,平时靠病人家属施舍为生,只知道自己是“南湖”(音)人。热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排除了嘉兴南湖及江苏周边口音和地名相近的约十个地方,现在只剩下南京建邺区的南湖了。
  另外,她所骑三轮车里有一包产地为南京的“甘汁园”红糖,她的口音中最明显的就是把“没有”说成“me de”,“妈妈”说成“妈麻”,有人觉得与南京人的发音有相似之处,不排除她是南京人的可能,故发帖请热心网友听一下音频并看一下照片,一起来帮她找到亲人。
  发帖人还强调,请建邺区的朋友特别注意一下,如果您觉得眼熟,请把她的照片给家中的老人或小区的保安看一下,说不定能认出她是谁,因为已有多位南湖附近的网友反馈信息说以前很可能看到过她,走起路来身体一弯一弯的,有别于常人。
  帖子除了附有一张照片,还上传了一段录音,从老人简单的发音来看,的确有浓郁的南京口音。
  感人
  医护人员
  给老人一个临时的家
  老太太是不是南京人呢?昨天下午,记者和江苏宜兴市人民医院取得联系。据该院神经外科D5病区一名王姓护士长介绍,今年2月25日上午,120急救车将一名年约60岁处于昏迷状态的老太太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救治,老人脱离了危险,转到了他们科室住院治疗。
  王护士长说,不知道老人原来就是智障,还是因为车祸所致,她的智商非常低,就像几岁孩子一样,说话也不清楚。由于无法联系到老人的家属,老人住院期间,都是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一起照料穿衣吃饭,渐渐地老人就和他们熟悉了。
  为了帮助老人找到家人,医护人员一直在努力和她交流,问她家住哪里,老人除了说“南湖”(音)之外,没有其他有用的信息。
  王护士长告诉记者,两个月后老人伤愈出院,但是她没有离开医院,而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白天出去拣点废品,晚上就回来睡在医院的过道里。看到老人十分可怜,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都非常同情,大家还是像原来一样给老人提供吃穿。
  “虽然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都愿意向她伸出援手,但是老人总留在医院也不是长久之计,帮老人找到家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王护士长说,为了帮助老人找到亲属,他们与公安、民政和社会机构都联系过了,但是至今没有结果。
  寻找
  多个“南湖”查无此人
  南京南湖引关注
  昨天傍晚,江南时报与发帖人凌先生取得联系,原来他就是宜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提到帮老太太找家人,凌先生既着急又无奈。他告诉记者,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向宜兴市政府12345热线递交了一份材料,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于是救助站就开始帮老人寻家。
  据凌先生介绍,他们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由于老人患有严重的智障,沟通起来非常困难,于是他们就围绕“南湖”这个地名开始搜索,首先排除了浙江嘉兴的南湖,随后又排除了两个安徽附近的南湖,以及本地几个叫南湖的地方,但是,没有一点信息和老太太有关联。
  为了扩大搜寻范围,他们又对老人的口音进行分析,发现在江苏有三个地方将“没有”说成“me de” ,“妈妈”说成“妈麻”,其中和老人口音最相近的是江苏沭阳,而且也在江苏沭阳找到了叫南湖的地方。本以为有了线索,但是通过与当地公安、民政和救助站的联系,仍旧没有结果。
  在给老人寻家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们,老人的口音像南京人,而且在南京建邺区也有南湖小区。得到这个消息,凌先生立即在南京一家知名网站上发出了求助帖。凌先生说,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名南京的网友和他们取得联系,称在南湖蓓蕾社区好像见过老人。让人兴奋的是,帖子里并没有描述老人腿脚有问题,而南京的网友却说出了这样的特征。
  有了这条重要的线索,救助站立即和南京南湖蓓蕾社区取得联系,遗憾的是该社区通过查找和比对,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走失人员。他们又与南湖派出所取得联系,由于没有任何信息,派出所也表示爱莫能助。
  “也许老人就是南京南湖的,那名网友提供的线索非常有价值,虽然蓓蕾社区查不到此人,但有可能是该社区附近的人,我们仍旧希望南京的网友伸出援手,让老人早点回家。” 凌先生希望南京的网友能留个心,继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声音
  老人情况不符合
  现有的救助条例
  昨天晚上,江南时报记者拨通了回帖提供老人可能是南京人线索的南京网友段先生的电话。段先生说,昨天他看到了网帖上那张老人照片,第一眼就觉得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应该是在南湖的蓓蕾社区。
  段先生说,他原来的单位就在南湖,他每次在蓓蕾小学附近一家面摊上吃早点,经常看到和照片上很像的一个老太太在附近溜达,由于老太太有点智障,附近的好多人都认识她,还经常跟她开玩笑。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走路腿脚有点小问题,因此,昨天他和宜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联系后说老人腿脚有问题时,对方也觉得他描述的老人情况和这名老太太有很多相似之处。
  段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南湖工作三年,经常看到这名老太太,所以印象很深,唯一觉得有差别的是帖子照片上的老太太年龄要大一些,因为自己离开南湖那家单位有几年了,老人变老了也有可能。印象中他经常吃面的那家早点摊老板娘跟她是熟人,如果能找到这个老板娘,她应该知道。
  结束对段先生的采访后,宜兴救助站的凌先生再次来电话,称他们不会放弃这条线索,将继续和南湖的其他社区取得联系,希望老人早点回家。
  采访中对于老人无法联系到家人最终何去何从的问题,凌先生非常担忧。他说按照相关的救助办法,对于正常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提供最多10天的救助,在这期间他们将联系被救助人员户籍所在地的救助机构进行对接,或护送或购买车票,或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领走。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可以直接和当地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并得到妥善处理。
  但是这名老太太的去留问题很麻烦,因为她不属于精神病患者,也不属于流浪乞讨人员,而她又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这些都不符合现有的救助办法。因此,老人目前只有留在医院,等待最终确定老人的身份,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老人的家属。
  一包南京产的红糖,一口疑似南京的口音,能不能帮助老人回家?如果最终无法获取老人的身份信息,老人该何去何从?老人的尴尬情况和现有的救助办法是否存在政策的空白?江南时报将继续关注。

http://news.sina.com.cn/o/2015-06-08/065431924877.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5-6-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智障老人宜兴走失何时可以回家有转机


昨日本报相关报道

一包南京产的红糖,一口疑似南京的口音,《智障老人宜兴走失何时可以回家》一文昨天经江南时报报道后,引起众多读者关注。昨天上午,江南时报、莫愁湖街道办事处以及南湖地区的多个社区,都加入了为老人寻家的爱心行动,虽然还没有人认出老人,但宜兴那边传来的消息却让人振奋,老人对于南京南湖一带似乎很熟悉……

江南时报记者张旭

走访现场

网友所说的面馆附近无人认识老人

按照网友段先生提供在南湖蓓蕾小学附近见过老人的线索,昨天一大早,江南时报记者就来到南湖蓓蕾社区,段先生所指的蓓蕾小学,实际上是蓓蕾幼儿园。这里的确有很多卖早点的小吃部,段先生所说的那家面馆也改成了牛肉锅贴店。

锅贴店的老板看了老人的照片后说,他这个店的前身就是那家面馆,他在这里卖锅贴也快两年了,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照片上的这个老人。“如果有这样明显特征的老人经常在这里出现,我们应该有印象,而照片上的这名老人,不管怎么看都觉得非常陌生。”

由于面馆老板两年前就离开了这里,因此段先生说老人和面馆老板很熟已无法证实。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江南时报记者带着老人的照片走访了南湖地区多个社区,不管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社区里的老人,他们均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名老人。

社区回应

蓓蕾社区未发现辖区老人与此吻合

在莫愁湖街道蓓蕾社区,得知江南时报记者来寻找老人的信息,该社区主任盛女士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她告诉记者,看到江南时报的相关报道后,社区十分关注,第一时间召集了社区所有社工开会,并将老人的照片和音频资料发给社工,社区负责残疾人工作的主任也第一时间查看了辖区残疾人的资料,但没有发现与老人有关的信息。为了让社区更多的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社区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做了充分利用,同时他们和宜兴救助站也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老人的情况,但是,所有收集上来的信息都跟老人没有任何关系。

盛主任说,如果是他们社区的人,而且是智障老人,他们都会认识,但是反复看了老人的照片后一点印象也没有。“有一点可以肯定,从网友上传的录音中听出,老人的确是南京口音。”

为了帮助老人早点回家,在盛主任的倡导下,莫愁湖街道工作群里已经上传了老人的信息,这样南湖社区每个社区都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并发动整个地区的居民参与寻找,盛主任说,如果没有结果,他们还将通过区政府社工群,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重大进展

老人知道去南湖是坐地铁2号线


昨天傍晚,宜兴救助站的凌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经过江南时报的报道,一名在宜兴工作的南京人作为志愿者,用南京话与老人现场交流,从口音确定她应该就是南京人。随即给她看了几幅南京著名景点的照片,当看到莫愁湖照片时,她一眼就认出来了,并且直接说出了莫愁湖的名字,而且她知道到南湖是坐地铁2号线,根据这种情况,基本确定老人的家就在南湖附近。

随后凌先生和南京救助站取得联系,南京救助站也表示立即介入,帮助老人寻家,江南时报也将继续关注事态进展。
http://news.163.com/15/0609/07/ARLDMO2V00014SEH.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7 00:10 , Processed in 0.0472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