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范围:三河坝附近:广东江西和福建交界一带,被拐时间1943年-1947年,老家广东揭阳白塔新仓) 被拐大弟:大概84岁,聋哑人,做事很勤快。1943年,大概12岁,与二弟三弟随母前往江西方向。小名“老哑”(家乡话读lao ei四声) 被拐二弟:80岁左右(77-84岁间),1943年,大概8岁,(5-10岁间),身体比较高大,比较聪慧。外貌特征跟三弟比较像,附图。 家人信息如下: 父亲:张学士,户口名:张顺。左手断食指,在揭阳白塔新仓(新村)老家时在制糖厂被“石车”碾断,后因肌肉萎缩无劳动能力。 母亲:陈婵珠,揭阳德桥陈人(也读竹桥,德桥旧屋)1943年闹饥荒,携三子前往江西谋生。三儿在梅州合山口送人后,携大儿二儿继续前往江西。期间病重无力照看孩子,以致大儿二儿双双被拐。1947年独自回到广东汕头,以后没有跟家人提及1943年至1947年的经历。 本人:大姐:张巧美,今年86岁,在12岁的时候被送到邻镇龙尾镇高明村的“黄桐岭”当“童养媳”。(当年哥大概10岁,弟大概6岁) 三弟,今年75虚岁,在3岁时(大概哥12岁,弟8岁)途径梅州丰顺合山口为生存,把第三个儿子送给当地一家人换取“3筒米”(大概就是3杯大米)。 (据说当年三弟寻亲是得到表弟王金声王开声家人的帮助,大概是在揭阳锡场邻近镇的淡王村(淡钱/前王),表弟是行船的 曾奶奶举家离开故乡的时候奶奶的爷爷去了泰国,奶奶的奶奶已离世 奶奶说她家附近有小溪,有荔枝树,屋子旁边是婶婶的家 注:广东的兄弟姐妹的姓名里有“张~美~”,所以猜测兄弟俩以前的姓名也可能有“张、美”二字。 关联词:“1943年-1947年”“闹饥荒”,“合山口”,“新仓”,“揭阳”,“汕头”,“姓张”,名字有个“美”字,“哑”。 在广东的四兄弟姐妹相认过程:62年前大姐与在汕头的母亲相认,46年前在梅州丰顺合山口的三弟与母亲相认,同年三弟得知在揭阳“黄桐岭”的大姐,遂从龙尾镇一直沿路问询找到大姐。 查阅相关资料:1943年五月九日粤赣当局合组赣省救济粤东移民委员会登记 现年大姐86岁健在,梅州合山口的三弟,还有后来在汕头出生的小弟小妹都期盼有一天能兄弟姐妹团圆! 感谢一切力量的支持!深深地感恩!致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