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彬 本人供片 8月24日下午,一条“87岁老兵寻找当年恩人”的讯息进入了我的视野。60多年,半个多世纪时光,87岁的河南老兵张思彬却用如此漫长的时间来缅怀一份恩情。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5日下午,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张思彬的联系方式,了解到这段已尘封了近70年的往事。 躲避搜捕, 他成了老大娘的“三儿子” 当天下午,得知有来自威海的电话,正在散步的张思彬一路小跑回到家。 “这个电话,等了太久太久。”虽已87岁高龄,张思彬的思路却非常清晰,在讲起60多年前的往事时,即便透过话筒,我仍能感受到他激动的心情。 张思彬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17岁就参军入伍,打过日本鬼子,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兵。 有一次,张思彬在一场战斗中腿部负伤,为躲避敌军的搜查,他被转移到文登一个村子里养伤,一位老大娘收留了他。 据张思彬回忆,老大娘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寡妇,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还在身边,三儿子参军离了家。张思彬就以老大娘三儿子德子的身份,藏身于她家。 白天,张思彬随老大娘一家下地干活,晚上,他和老大娘一家睡在炕上。“那段日子,每天过得像老鼠一样。”张思彬说,白天下地干活时,见了人他从不敢开口,生怕陌生的外地口音引起村民怀疑,晚上每每听见村里有狗叫声,他就立即惊醒钻进炕下的地瓜窖子里…… 老大老二吃玉米面, 他却常吃白面饺子 当年,每个村里都有敌人的眼线,老大娘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收留张思彬的,更为难得的是,她对这个“三儿子”比亲生儿子还要好。 “老大娘给自己的孩子吃玉米面,却常用珍贵的白面给我蒸馍馍、包饺子。”张思彬至今不忘老大娘一家生活很清苦,却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他吃、用。他多次跟老大娘说要跟大家吃一样的饭,老大娘却一如既往为他“开小灶”。 在老大娘家住了两个月后,张思彬的腿伤痊愈,必须得归队。临行前,老大娘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粗布,亲手为张思彬缝制了一身新衣服。“那是我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当张思彬从满身补丁的老人身上接过衣服时,眼泪不停在眼眶里打转。 张思彬离开那天,老大娘的二儿子牵出家里的小毛驴,准备趁夜色将他送到码头坐船离开。“我舍不得老大娘,老大娘也舍不得我,我俩抱在一起哭了好长时间。”分别时,想到老人的救命之恩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未有过的伤感笼罩在张思彬心头,他强忍着泪水安慰老大娘: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回来看她。 有生之年, 他只想再回恩人家乡看看 让张思彬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就是60多年。 从文登离开后,张思彬回到战场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复员回家后,他一直想回文登看望老大娘,但被生活和工作拖累,没有办法了却心愿,这也成为他久久不能释怀的遗憾。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多次说起那位待他如亲人的老大娘,说她是自己第二位母亲。”张思彬的大女儿张云告诉我,如今,寻找那位善良的老大娘已经不仅是父亲的心愿,更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张云和兄弟姐妹们四处联系媒体。 60多年过去了,张思彬不知道老大娘的名字,也记不清她居住的村子,这无疑给寻人之路增添了不少困难。尽管如此,任何一丝找到老大娘或其后人的机会,张思彬都不愿放弃。 “或许老大娘已经不在世了,但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她的家乡看看……”嗓音沙哑的张思彬断断续续,几乎用了近一分钟时间才说完了这句话。 用将近一生的时间感怀一份恩情,张思彬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即日起,我们将根据他提供的零碎信息,在尽可能多的村子中寻找,希望帮老人完成心愿。(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http://weihai.sdchina.com/show/34780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