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5-10-15 23:29 编辑
3岁被拐亲人天各一方 19年后寻家DNA终得圆满
——陈树河回家
编 辑:依 依
糖果,是每个孩子从小都喜欢的零食,那份含在口中甜甜的味道,让人回味,让人留恋,然而,对于陈树河来说,这却是他19年来挥之不去的恶梦。
1996年,时年3岁的陈树河独自走在路上,路边一个年轻男子给了他一块糖,并说带他回家,就是这块糖,让他从此与父母天各一方,19年未曾谋面。被带走的陈树河,先是来到一个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一个女人给他换了一件带着帽子的黄色衣服,几天后,又被带到了现在的养家。虽然陈树河没有过多的记忆,可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家的孩子,他心里一直想着亲生父母,想回到父母身边。
2015年8月27日,陈树河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登记了寻亲信息,在与志愿者怒放沟通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树河的心扉慢慢打开,他亲切的称怒放为姐姐:“怒放姐,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找到家。很早就想寻亲,可是中国这么大,我的家究竟在哪里?我要从何地开始寻找?前几天,我从央视《等着我》节目中,看到了民间有个公益组织叫宝贝回家,帮助了上千个家庭圆了团聚梦,我鼓起勇气,决定从宝贝回家开始迈开我寻亲的第一步。我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很少和别人说我的身世,这些是我压在我心底19年的话,是你一点点的启发,才帮我慢慢的回忆起了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像有人在真正的关心我、帮助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的养家经常虐待我,稍有不慎就是拳打脚踢,14岁我外出打工,自己养活自己……”看着屏幕上出现的这些话,怒放的眼前慢慢出现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身影,她知道,此时的陈树河,已经把她、把宝贝回家当成了回家的桥梁,要让这个孩子回家,一方面要挖掘孩子的记忆,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去警方采集血样,以便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孩子尽快送回家,送回父母的身边。
在怒放的启发下,陈树河慢慢回忆起了被拐前的一些情况: 1、家乡种瓜子,隔壁邻居家里也种很大的瓜子。家乡好像还有蜜蜂,对水稻、大米没印象; 2、家里有爷爷,还有爸爸,记得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被拐的时候,他已经上幼儿园了,幼儿园离家不远,好像在公路附近; 3、家附近有河。房子好像两层楼高,外墙是红泥土。 根据陈树河所述,怒放整理信息后发布了寻亲帖: 约1993年出生1996年被拐到广东揭阳的陈树河寻亲143667
随后,怒放联系了志愿者云谷,请她帮助协调陈树河采血事宜,9月16日,陈树河在广东深圳宝安市公安局顺利采集了DNA血样。在等待比对结果的同时,怒放也将帖子发到了案例群讨论,希望志愿者们群策群力,能大概分析出孩子的家在哪里。只可惜孩子的记忆太少,且种瓜子、养蜜蜂等不具有地域特性,众多参与讨论的志愿者都无法判断出孩子的到底来自哪里。怒放又利用论坛高级搜索功能,查找与陈树河出生和失踪日期相近的家寻帖子,遗憾的是,怒放将搜索到的疑似帖子逐一排查,也没有发现和陈树河相似的案例。
就在怒放仔细分析比对案例的时候,9月24日,陈树河发来信息:“怒放姐,警方今天打电话说我的DNA已经对比上了!幸亏宝贝回家帮我圆了梦,感谢宝贝回家的所有志愿者和帮我协调采血的云谷姐。”得知这一消息,怒放的眼前,再一次浮现出了那个14岁就在外打工的少年,她知道,这个从小离开亲生父母,被迫漂泊在外的孩子,终于要回家了!
2015年10月14日,在志愿者深圳宝安-听海的陪伴下,陈树河来到深圳宝安市公安局与从四川赶来的亲生父母相认,泪如雨下的父母激动的一把抱住了孩子,全家人号啕大哭,陈树河激动得说不出话,19年的分离,让这一家人苦不堪言,19年的分离,让父母和孩子都生活在痛苦的深渊,如今,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和警方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团圆了!
稍稍平静后,父母讲述了陈树河当年被拐的经过:失踪当天,是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三天,前两天下午,孩子4点钟就回到了家,可这一天,父母直到4:30也没看到孩子蹦跳着回来的身影,焦急的父母立刻赶往幼儿园找孩子,可老师却说孩子一放学就走了。父母沿着幼儿园回家的路线一路打听,终于一个村民说,看到孩子和一个男青年手拉手走了,听到这一消息,父母立刻报了警,并发动村里人帮忙寻找,可再也没能找到孩子的踪影,陈树河就这样消失在了父母的世界……丢失了孩子父亲不甘心,他相信孩子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父母去接他回家,于是在采血之后,父亲每年都要外出七八个月,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所幸孩子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上采集了血样,这才有了今天的重逢之喜!
面对着相拥而泣的一家人,我们除了祝福,更多的则是希望,希望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希望那些怀疑自己来历不明的孩子,都能去公安机关进行DNA血样采集,让自己和失散的亲人早日团圆!
认亲现场诉不尽离别苦:
志愿者听海陪在孩子身边:
深圳宝安刑警大队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