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8|回复: 0

孩童安全之防拐防骗篇

[复制链接]
落寞梧桐雨 发表于 2016-1-29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北悠闲 于 2016-1-30 09:55 编辑

和孩子一起学“防骗”
镜头一:四岁的乐乐跟小伙伴们玩得正欢,陈女士走了过来,摸摸韵韵的头说:"阿姨带你到外面玩,好不好?"乐乐眨巴着眼睛,不做声。陈女士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QQ糖,乐乐马上招架不住了,牵着陈女士的手立刻往外走,前后没超过5分钟。在远处观望的乐乐妈妈连连摇头。
镜头二:陈先生跟小宇套近乎,小宇警惕地看了他几眼。"你是不是喜欢小动物啊,叔叔现在带你去动物园玩,好不好?"话音未落,小宇立刻扑上去连声说好。在园门口他们正好撞到小宇的妈妈。"这个叔叔你认识吗?"妈妈提高嗓门,希望儿子清醒过来。"我认识的,他要带我去动物园。"小宇搂着认识不到10分钟的陈先生,好像很熟的样子。妈妈直跺脚。
类似上述“防骗演练”,近年来各地许多幼儿园、学校都会开展。虽然充其量只是个“演练”,但结果却令很多父母忧心忡忡:面对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年幼的孩子如何抵挡?紧急关头,父母、孩子又该怎样应对?
幼儿篇
案例:
经不起“诱惑”的孩子
   一幼儿园征得家长同意,组织家长当“骗子”,进行“防拐骗演练”,看看小朋友遇到“骗子”会如何应对?十位家长充当“骗子”,大班的家长去“骗”小班的小朋友、中班的家长去“骗”大班的小朋友、小班的家长去“骗”中班的小朋友。
  结果,45名幼儿中有25名幼儿被“骗子”轻松地“骗”走,受骗率达55.6%。其中大部分是性格外向的孩子,大多数幼儿因自制力不强,经不起各种诱惑,只要看到好吃的,一骗即走;有的幼儿虽有一定的警觉性,但“行骗者”用上哄孩子说“阿姨带你去超市”、“阿姨带你去外面玩”、“叔叔有特别好吃的东西”等各种行骗手法,孩子就会容易被骗。
幼儿心理关键词:倾听、夸奖、新鲜事物
45名幼儿中有25名幼儿被“骗子”轻松地“骗”走,这样的结果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预料之外主要是产生一种担心,正如该幼儿园老师所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先进,不排除一些坏人以这类高科技产品为诱饵对学生进行拐骗,我们将对学生展开更多的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孩子们的监护,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那么3-6岁的孩子面对“诱惑”,有哪些弱点呢?专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对外界也有了一定的辨认能力。尽管如此,他们的心智仍然非常幼稚,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也就是说,他们区分好人、坏人的标准很简单,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和他们交谈,愿意蹲下身来和他们玩游戏,耐着性子听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毫不犹豫接纳这个人。当然,如果再送上零食、玩具甚至是时髦的高科技产品,大多数儿童就难逃骗子的“魔掌”了。
专家支招:
家长要教育孩子:
首先,孩子在外玩耍时,要尽可能跟在爸爸妈妈身边。如果是一个人,遇到陌生人有亲热表示时,要提高警惕,立即走开,千万不要跟他搭讪。
其次,要记住:如果有陌生人给你买吃的或者给你玩具时,你要坚决地拒绝。要大声告诉他:“我不要!”
最后,提防对你表示过度亲热的熟人。要知道,骗子不一定都是陌生人,有时候也可能是你认识的人。所以,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场,即便这个人你认识,当他对你表示过度亲热,你也要留心。当他给你事物、玩具或其他东西时,你可以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吃(要)别人的东西。”还要记住,回到家后要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先直接告诫孩子对陌生人要心存提防,然后再通过其他途径加以解释。另外,家长应做好平时的教育工作,如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任何食物、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以防止坏人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不让坏人得逞。
家长、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平时的防骗教育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度”。 郑州教育学会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认为,幼儿防范教育做得不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做得过度,确实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发展。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防范教育时禁止使用让孩子感到恐惧的语言和行为。
  那么,如果孩子被骗走,家长该怎么做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说,一旦孩子丢失,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自救:尽快借用该场所广播等播报寻人启事;立即通知家人,组织10余人按照“四追法”寻找孩子:10余人分成四个方向,每组两人分别追赶;另外一人守候在家中,接受各种反馈信息;让对孩子外貌较清的亲友奔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堵截人贩子,以抢在人贩子乘车离开前救下孩子。
王大伟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为孩子制作一张身份识别卡,将孩子指纹、头发、电话、血型等信息保存下来,并为孩子们编了一首歌:斗智斗勇智为先,多听多看记心间;要吃要喝足睡觉,争取同情适度谈;学会留下小标记,拔腿逃跑要果断。
学龄童篇
陌生的“哥哥”
案例:某年9月,8岁的女孩芳芳下午放学时,被一个陌生的“哥哥”叫住。这个“哥哥”不但知道她的名字,还说她爸妈正在他家吃饭,让他接芳芳过去。芳芳本心存疑虑,但听到“哥哥”又夸她漂亮、懂事,便相信他,坐上了他的自行车。可是这个人带着芳芳兜了好几个圈子也没带她见到爸爸妈妈。天黑后,又一个人蹬着一辆三轮出现,两人把芳芳带到一个黑暗的地方,蒙住眼睛,捆住手脚。芳芳被绑架了。
学龄童心理关键词:权威、知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慢慢学着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的个性。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讨人欢心。而且,这一年龄的孩子已经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他们还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叔叔”“阿姨”,而认为他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此外,希望得到大人赞赏的心理成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软肋”。虽然对待陌生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警惕,但是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前来嘘寒问暖,那么他就会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专家支招:
家长要教育孩子:
提防那些你尊重的“叔叔”“阿姨”,特别是那些号称“权威”的陌生人。对他们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相信。
遇到陌生人自称“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等,只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告诉他们你不认识他们,然后离开,不要再理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解释。家里有什么事,都会直接跟你说的,不会让别人来跟你说的。如果爸爸妈妈有事,让别人来接,也会先给学校老师打电话,不会让别人来接你回家。
在这个案件中,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遭遇绑架该怎么办?王大伟介绍,首先要学会“以逸待劳”。也就是说,如果被坏蛋抓起来了,自己千万不要害怕。再有一个要“假痴不癫,不露锋芒”,他要问你家里情况,你爸爸是谁?你爸爸是不是有钱,是不是百万富翁,就要装穷,不要跟犯罪分子多说。另外就是分化同情,你要说叔叔,你家有小孩吗,你们小孩多大了,这样和他聊一聊。最后是“金蝉脱壳”,一旦看准了机会,果断地逃生。
父母要及时掌握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与他们做平等沟通。孩子入学后,许多家长让孩子自己上学、回家,却没有给孩子储备足够的安全知识。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教孩子。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孩子的上下学路程尽可能有家长陪同。
少年篇
案例:
丢失路费的“网友”
13岁的女孩小叶酷爱上网聊天,她认识了一名河北的王姓男网友,两人聊得很投机。一天,两人聊天时,王某称在武汉自己钱包被盗,身无分文无法回家,请小叶送点路费。小叶于是带着400元钱从成都赶赴武汉。两人见面后,王某以自己还未吃饭为由,骗走小叶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后,不见了踪影。当小叶意识到自己受骗后,为时已晚。最后,通过报警求助,小叶才平安回到了家。
青春期少年心理关键词:
逆反、异性、理解
上述案例的被骗人其实很“幸运”,从后果来看,只是造成了财产损失。在很多网络骗局中,受害人遭受的是人身伤害。
如今,很多孩子发育较早,从11岁左右就进入了青春期。这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容貌,对异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好奇。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他们渴望被尊重,但讨厌老师家长的说教;他们渴望独立,却不得不依赖父母;老师、家长不让做的事,他们偏要想办法去尝试。
专家支招:
家长要教育孩子:
如果你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建议你多和父母、老师、同学多沟通,多交流,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平时要适度使用网络,养成科学使用的习惯;每天上网的时间最长不宜连续超过两个小时。另外要注意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结交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孩子自制力差,有时很难控制自己。这时家长最好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份上网时间表。必要时带孩子接受一些心理治疗。
家长篇:
案例1:
谨防“晒幸福”泄露隐私
   某市一小学生小磊获得小红花奖励,其妈妈让他胸戴小红花,在班级门口拍了张照片,并发到微博上。
  照片被同一社区的小混混张立(化名)看到,张立根据照片中班级门口的表扬榜上的内容,得知小磊的班级信息。随后多次到小磊就读的学校门口蹲守,每当看到家长接小磊回家,就上去打招呼,混脸熟。直到有天小磊的妈妈有事来晚了,张立就把小磊骗走,并勒索10万元。最终,警方抓获张立并成功解救小磊。张立交代,他想挣点“外快”,从网上得知小磊的信息便起了歹心。
专家支招:
很多父母喜欢在微博与个人空间,一些亲子论坛、QQ群分享孩子的照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而且一些家长在与群友聊天时,因为感觉对方也是孩子家长就放松警惕,常在聊天时有意无意谈及孩子的情况。  
这样很容易让犯罪分子了解到孩子的个人隐私;家庭的经济情况;一家人的作息时间、出行规律等信息,从而给犯罪分子提供作案线索,趁其家人不注意,将孩子“连抢带骗”地拐走。因此,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尽量不要在网上透露孩子的个人信息。
案例2:
别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孩子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了。当时感觉孩子跟在身后,可眨眼的工夫没了。”昨晚,提起儿子丢时的情景,唐先生泣不成声。
唐先生是四川人,带着妻儿在北京打工居住已有10多年。去年10月8日晨,唐先生带着4岁的小峰到北京西站接从老家赶来的奶奶。火车晚点,父子俩就到车站附近一餐饮店买吃的,“我在前边走,小峰后边跟着,前后也就两步远,还和他说着话,上一句还应着,下一句没人搭腔,我扭头就再也看不到孩子了。”唐先生开始在车站周围疯狂寻找,并打110报警,10多位老乡得知情况后也帮着寻找,可至今杳无音讯。“肯定是被抱走了。”小峰妈妈梁女士说。
专家支招:
据调查,流动人口的子女是防拐防骗的高危群体,因为一般是父母在忙生意,根本顾不上在旁边玩耍的小孩子。这种“放养”的教育方式无疑给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做呢?
王大伟教授总结出以下有效防拐的办法:
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不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中;不让孩子独自出门办事或玩耍;带孩子外出,要留意是否有人、车尾随; 孩子一学说话,就教孩子背会家人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称、门牌号以及父母的名字; 教孩子学会打110电话求助; 在街头或是地铁里,如果遇到流浪儿在乞讨,千万不要只给几元钱了事,要观察是否有人躲在远处监视,要问清孩子情况并报警。 如果赶不上接孩子,要一定给老师电话,告知代替接孩子的人的姓名和特征; 教孩子对陌生人说“不”; 教给孩子一些防护知识,告诉孩子同人贩子斗智斗勇。
链接:
日本孩子防诱拐训练
  由于近年来诱拐儿童事件时有发生,日本小学“父母联合会”专门举办了安全防范讲座。主讲人是负责小区治安的警察,他首先通过动画片对孩子们约法三章——不跟不认识的人走;如果不认识的人要把自己带走,要大声喊“救命”;不能一个人在外面玩;出去玩时要告诉家里人要去哪里、和谁玩;看见别的小朋友被不认识的人带走,要大声喊“救命”。
首尔投巨资建设对儿童无危害城市
  首尔市政府日前表示,将投资1300多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分30个项目实现“建设对儿童无危害的城市”的总目标。其中包括,分阶段完善“首尔儿童安全体系”,将手机119定位系统的精确度从半径1500米之内提高到半径250米之内;将分布在全市的6225台闭路电视监控设施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建立起影像信息共享系统,以便警方和相关部门尽快找到失踪儿童;在地铁、银行和媒体设立的电子屏幕上播放“橙色警报”,及时、大范围地向市民通报被诱拐或失踪儿童的信息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22 12:17 , Processed in 0.0418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