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2|回复: 4

[家寻亲人] 寻找张立 编号:79780

[复制链接]
等着我管理-震 发表于 2016-3-2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等着我管理-震 于 2016-6-15 20:05 编辑

雨蝶 发表于 2016-3-12 13:13:1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亲生儿子 张立
编号:79780登记日期:2015-11-18 01:16
类别: 家寻亲人
姓名: 张立
性别:男
失踪人籍贯: 安徽省萧县黄口镇梁吴楼村
出生日期: 1958年09月
失踪时身高: 不详
失踪日期: 1959年底
失踪地点: 新疆额敏县兵团第九师一六六团
特征描述: 张立在当年出生后不满周岁时,由于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穷的喂养不起,孩子奄奄一息了,被迫送人保住活命,
家庭信息: 不详
失散经过: 寻找 亲人 我叫张景云、女、今年82岁,籍贯安徽省萧县黄口镇张寨村,现家住新疆塔城地区兵团第九师一六六团。寻找我失散几十年的儿子,这是我一生困扰在心里的病,我常年在梦里见到亲生儿子的幼小身影,我殷切地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和儿子再见一面,了却我多年的夙愿!”事情的经过是: 儿子的出生时间是1958年秋天,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诞生,很不巧遇到自然灾害的年份,全村和周边的老百姓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人都没粮食吃,靠挖野菜和树叶维持性命,要饭都没地方去要,我也由于好几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挨饿受冻,全身浮肿,多少次在生死线上挣扎,艰难的活着,哪有奶水喂养可怜的孩子。 就这样全家人艰难的在生死线上挣扎,到1959年底,孩子刚刚一岁多的时候,家庭的生活更是陷入了困境,孩子身体干瘦如柴,饿的嘴唇泛紫,奄奄一息了,全家人也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再没东西吃就是死,邻居也多次劝,做工作说,与其等死,不如打听找个能有饭吃保活命的人家,送出去算了,我那个时候还想着一个念头,自己的亲骨肉,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养活孩子,但坚持几天实在不行了,村里天天传来饿死人消息,在邻里和家里人劝说下,自己也看不到一丝救命的希望了,邻居帮忙牵头联系送个人家保住孩子的性命,经多方打听,在离家乡40多公里的徐州铁路上,徐州市大巷口,找到了一家小俩口结婚几年没生育孩子,迫切也想抱养个孩子,后经共同协商,双方都同意了,写了合约,就为了保小孩命,匆忙送出,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心情,多少天以泪洗面,过了不到一个月,偷偷去看孩子,人家害怕不让见,经中间人做工作,勉强让看一眼,还不让抱,并答应人家从此不许再看,就这样。。。。。。 1960年,再不出走就会饿死的情况下,随丈夫带着不满四岁的大儿子,背井离乡,逃荒要饭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数月后跟着其它逃荒者来到了大西北,新疆兵团九师一六六团,安家落户,成为国营农场的工人,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比在家等饿死好多了,开荒种地,但能吃饱肚子,感到欣慰和满足,多少年来,辛苦操劳,和众多职工一样,维持着一个家庭,我们相继又生了三个子女,慢慢度过难关,拉扯抚养他们长大成人,中间曾有回家探亲的机会去找过儿子多次,都没找到,多少年来无时不想想见儿子一面,前几年又去寻找过,人家说旧房改造拆迁后早就变成高楼大厦,至今下落不明,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兵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孩子们也都健康长大,成家立业,我们夫妇也早年退休,住上了楼房,并拿着退休工资,吃的、住的也都很好,子女也孝敬,和老伴安度晚年,但美中不足,心病依旧,那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儿子未能相见,我渴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孩子一面,不留遗憾,衷心的期盼当地政府和社区好心人能给予帮助,圆我古稀老人的梦,我全家深表感谢。 张景云口述李光欣整理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等着我管理-震 发表于 2016-3-2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等着我管理-震 于 2016-6-15 20:05 编辑

姓  名:张立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58年9月
失踪日期:1959年10月
失踪地点:安徽省萧县黄口镇梁吴楼村
特征描述:额头有点胎记  ,不是很明显。
失踪经过:儿子的出生时间是1958年秋天,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诞生,很不巧遇到自然灾害的年份,全村和周边的老百姓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人都没粮食吃,靠挖野菜和树叶维持性命,要饭都没地方去要,我也由于好几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挨饿受冻,全身浮肿,多少次在生死线上挣扎,艰难的活着,哪有奶水喂养可怜的孩子。 就这样全家人艰难的在生死线上挣扎,到1959年底,孩子刚刚一岁多的时候,家庭的生活更是陷入了困境,孩子身体干瘦如柴,饿的嘴唇泛紫,奄奄一息了,全家人也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再没东西吃就是死,邻居也多次劝,做工作说,与其等死,不如打听找个能有饭吃保活命的人家,送出去算了,我那个时候还想着一个念头,自己的亲骨肉,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养活孩子,但坚持几天实在不行了,村里天天传来饿死人消息,在邻里和家里人劝说下,自己也看不到一丝救命的希望了,邻居帮忙牵头联系送个人家保住孩子的性命,经多方打听,在离家乡40多公里的徐州铁路上,徐州市大巷口,找到了一家小俩口结婚几年没生育孩子,迫切也想抱养个孩子,后经共同协商,双方都同意了,写了合约,就为了保小孩命,匆忙送出,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心情,多少天以泪洗面,过了不到一个月,偷偷去看孩子,人家害怕不让见,经中间人做工作,勉强让看一眼,还不让抱,并答应人家从此不许再看,就这样。。。。。。 1960年,再不出走就会饿死的情况下,随丈夫带着不满四岁的大儿子,背井离乡,逃荒要饭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数月后跟着其它逃荒者来到了大西北,新疆兵团九师一六六团,安家落户,成为国营农场的工人,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比在家等饿死好多了,开荒种地,但能吃饱肚子,感到欣慰和满足,多少年来,辛苦操劳,和众多职工一样,维持着一个家庭,我们相继又生了三个子女,慢慢度过难关,拉扯抚养他们长大成人,中间曾有回家探亲的机会去找过儿子多次,都没找到,多少年来无时不想想见儿子一面,前几年又去寻找过,人家说旧房改造拆迁后早就变成高楼大厦,至今下落不明,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兵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孩子们也都健康长大,成家立业,我们夫妇也早年退休,住上了楼房,并拿着退休工资,吃的、住的也都很好,子女也孝敬,和老伴安度晚年,但美中不足,心病依旧,那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儿子未能相见,我渴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孩子一面,不留遗憾,衷心的期盼当地政府和社区好心人能给予帮助,圆我古稀老人的梦,我全家深表感谢。 张景云口述李光欣整理,李光欣是张景云的女婿。
相关人名:父亲:王桂洋  母亲:张景云  哥哥:王学会  妹妹:王学英、王淑英   弟弟:王安新
口    音:不详
家庭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盆地

点评

新编号79780  发表于 2016-6-6 11:16
跟进志愿者:四川-雨蝶  发表于 2016-4-24 1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雨蝶 发表于 2016-6-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川雨蝶 于 2016-6-6 11:17 编辑

占位补充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1 13:19 , Processed in 0.0468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