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力果 袁延武
通讯员 杨超
一辆安徽牌照的厢式大货车,满载残疾人,停在城区车站北路市二十一小南侧的人行道上。每天早上,有人用一辆三轮车将这些残疾人先后拉到城区的各个地段去乞讨。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三天。热心市民通过本报新闻热线反映这一情况后,记者当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昨天上午9时许,我市公安部门、民政部门赶到现场,将刚刚换上“乞丐服”的乞讨者堵在了车里。
狡辩: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车牌号为皖C10381的蓝色厢式大货车,车内被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一部分放着煤气灶、铁锅、电饭煲、电视机,设有上下铺,甚至还养着花,腌着咸鱼;后面的一部分却紧闭着。记者试图打开车厢看个究竟,却被一名年轻男子推开。
“你们是哪里人?来南阳干什么?”面对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询问,一名年轻男子嬉皮笑脸地说:“我们是河南人,只是路过这儿,你能把我们咋样?”
记者上前对该年轻男子进行拍照,该男子不停地遮挡镜头,并对记者恶语相向。
交警七大队的民警要求该年轻男子打开车厢进行检查。该年轻男子一会儿说没带钥匙,一会儿说车厢被焊死了,根本打不开。
围观的群众当场拆穿了该年轻男子的谎言:“别信他的话,我们都是附近的居民,这辆车已经在这里停了两三天了,里面全是残疾人。每天早上,那些残疾人分头出去乞讨,晚上又陆陆续续回到车上。”
一位市民说,几分钟前,他看见有6名残疾人从车上下来,换好“乞丐服”后,拿着乞讨工具,坐上三轮车到城区乞讨去了。
实话:
“我们是商丘人,来南阳要饭”
看到自己的老底已经被戳穿,该年轻男子只好打开车厢的后半部分。记者看到,这部分车厢非常狭小,仅有几平方米,被分成3层,那些乞讨者吃、住都在这里,还堆放着小推车等乞讨工具。散发着臭味儿的车厢内还有3名残疾人,年纪都在60岁左右。
记者问这3名残疾人来南阳做什么,其中一人回答:“要饭!”
随后,其中的一名盲人老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他们都是商丘某个村子的人(不愿说出村子的具体名字),长期以来,被人集中在这辆车上,拉到各个城市去乞讨,乞讨得来的钱被统一管理起来。
看到盲人老者还要继续说下去,那名年轻男子立即赶过来,警告他不要乱说,让他“一问三不知”。这名盲人老者再也不说话了。
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询问这些乞讨者是否愿意去救助站,他们都不愿意去。
调查:
“跟我们回派出所”
为了尽快把情况调查清楚,民警当场对车牌号为皖C10381的蓝色厢式大货车进行网上对比查询,证实该车确实是安徽省的车。随后,民警要求那名年轻男子出示身份证,该男子声称自己没有身份证。最终,民警将那名年轻男子及另外一男一女带回了派出所。
一位姓赵的市民说,这显然是有组织的职业化乞讨。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把这些残疾人当成牟利工具。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这一行为。
截至记者发稿时,建西派出所正在对此事进行审理。
提醒:
“不要向职业乞丐施舍钱财”
针对这一情况,市救助站有关人士介绍,入冬以来,他们已多次组织人员到街头寻找流浪人员、乞讨人员,劝说他们进站接受救助,但很多人不愿进救助站,拒绝救助。此外,目前,城区内的很多乞讨者是职业乞丐,市民不要轻易向他们施舍钱财。如果他们真的需要救助,民政部门会提供救助,市救助站的24小时救助热线是63551034。
据记者了解,按照有关规定,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和其他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主动进行询问,告知其向救助管理站求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在履行告知程序后,还应负责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并办理交接手续。对强讨、强要、妨碍道路交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部门应按照治安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置。
据本报法律顾问介绍,对于那些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进行乞讨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http://www.01ny.cn/2009/12/29/24/83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