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0|回复: 0

[新闻转帖]年末岁尾倍思亲 独居老人频迷路

[复制链接]
如意宝宝 发表于 2010-1-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末岁尾倍思亲 独居老人频迷路

杨增

http://dpaper.sxcm.net/sxdsb/html/2010-01/16/content_161938.htm

 

  □ 本报记者 杨增 文/图

  不知道家庭住址到底在哪儿,也记不起亲人的联系方式,更有甚者连自己姓什名谁都记不起来……年末岁尾,类似的“迷失老人”频频在国内各地救助管理站“被迫赖站”。同样是年末岁尾,“悬赏寻亲”、“千里寻亲”,类似的“启事”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老年人”和“不慎走失”等字眼频频亮相,不断叩击市民的心扉。

  现象的另一面:救助管理站里,大量走失老人因为无法提供有效的护送线索,致使站里人满为患,而同时大量的寻亲者却不惜悬赏重金寻亲、千里寻亲不遇。这不禁让人联想:这些走失的老人会不会就在救助站里面?

  事实说明,确有此事!

  调查发现,万州区救助管理站从元旦前夕至今,就已经通过最大的努力送回了20多位迷路的老人,并且目前还有多位老人因无法提供护送线索而滞留在救助站。

  年末岁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年人走失?他们为什么走失?如何防范他们走失?记者为此专访万州区救助站的10多名救助管理和医护人员,以及万州区老龄委,请他们根据实际工作当中的一些案例为走失老人以及老人们的亲人如何预防迷路支招。

  ■ 核心提示

  一杯热茶温暖迷路老人

  第一困

  迷失救助站一问三不知

  1月4日上午,天气特冷,还下着小雨。万州区救助管理站内,一位老婆婆身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火炉边痴痴发呆。她,就是一位无法及时回家的求助者。别看她衣着整洁,在有人经过身边的时候还热情地与人搭话,但她却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自己住哪儿,更不知道子女的联系方式,尽管已经在救助管理站食宿好几天了,但还是无法及时回到亲人身边。

  这位老婆婆来自哪里?至今无法知道。救助站工作人员只晓得她是被热心市民送到救助站的。当天上午,一位热心女市民在北山大道的马路边发现了老人。当时,老人一身污浊,头发散乱,神情木讷地站在电线杆旁瑟瑟发抖,从脚上粘着的黄泥土和身上的尘土可以看出,她走了不少路并且在外面露宿了不少时日。出于同情,这位女市民当即给老人买来面包、牛奶吃下后,将她送进了救助管理站。

  然而,救助站人员给老人洗漱完毕并换上干净衣服之后,却发现又遇到了一个“三不知”,只听到老人不停地叫着一个叫“峰儿”的名字。

  案例剖析

  “‘峰儿’可能是老人的儿子,老人因为思念他才独自外出迷了路。”救助站管理人员介绍,救助站每个年末岁尾救助的人员当中,这类因为思念亲人而走失迷路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约占救助总数量(专指老年人,下同)的70%,其中男女各半,是救助管理站最为头疼的一群求助者。这群求助者,由于自身有病,更需要家人的照顾,在遇到亲人不在身边,或者病情发生反复之际,往往会离家出走,时常迷路。

  焦虑:许多老人无法送回

  第二困

  不想回家去感觉太冷清

  如果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迷路老人是救助站“第一困”的话,常到救助站来求助的另外一个特殊群体就是“第二困”。他们知道自己姓什名谁,也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或者亲人的联系方式,但就是不愿说出来。救助人员告诉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人群大多独处另居,没有什么生活爱好,由于家中冷清且又不愿与同龄老人沟通、娱乐,故离家出走而迷路的较多。其中老大爷占了绝大部分。

  来自白羊镇的魏某就是一个自愿走失的老人。2009年年初至2010年一月中旬,他总共到救助站来了6次,平均间隔两个月时间就要到救助站来小住。起先,救助管理人员以为老人是在旅途当中遇到小偷,被偷了钱财无法回家。但经过两次“送去又来”之后,引起了救助人员的注意。结果通过走访居住地的社区干部、邻居等人后救助人员发现,其老伴已经去世多年的魏某,不会打牌、也不爱好什么运动,在家的时候总是搬个凳子坐在院坝,独守空房甚是孤单寂寞。老人告诉救助管理人员,其实他每次出来都是想到万州城后乘车去忠县看亲妹妹,但每次一到城中,他就不知道该乘哪路车,该到哪里去,为此总是迷路。可迷路之后他又不想回家,所以就经常被人送到救助站来。

  案例剖析

  “他想去忠县看看自己的亲妹妹而迷路,还是思亲所致。”救助站人员告诉记者,和魏某一样自愿走失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是单身且和子女分家离座,特别是那部分没有什么生活爱好的老人,隔三岔五就玩一次“走失”,原因之一是因为家庭重心转移想引起家人的重视,再就是感觉太冷清干脆借故出走几天去散心。

  第三困

  纯粹老糊涂走失难回家

  救助管理站遇到的“第三困”是纯粹的老糊涂人群。据统计,去年一年,这类老人约占救助总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别看他们所占比例不大,但要将他们安全送回到亲人身边还是很不容易的。救助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类人也知道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其他联系方式,但总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他们一会说住在这里,但一转身又说“搞错了,好像不是这里”。特别是在向救助人员提供联系方式的时候,经常把11个数字的手机号码少说或者多说一两个,有时候个数对头了,但打过去又不是要找的对象。

  湖北省利川市的秦某就是一个典型的老糊涂。他到万州流浪乞讨了不少日子后,才被热心市民送到救助站。之所以要“流浪许久”,原因就是他老爱张冠李戴,遇到想帮助他的热心人,他一会说住万州、一会又说住利川,让热心人颇感为难。来到救助站后,老人得到了救助管理人员的悉心照料。最终,救助管理人员根据其口音,多次和利川警方衔接,才落实清楚老人的家庭住址。然而将老人送回家时,子女们却面无表情,并一再埋怨老人不应该独自去万州寻找舅舅“告状、揭家丑”,让他们觉得有些丢脸。这一天是1月12日,距离老人离家出走,足足半个月时间。但他的子女们,直到老人被送回的前一天,也就是1月11日才向派出所报案寻找。

  案例剖析

  “仍然是因为思亲而迷路。”据救助站人员调查分析,这类老人之所以频频走失迷路,其实还是因为在家庭得到的关爱不够。他们自身思维紊乱虽然是一个原因,但作为子女,既然家中有老糊涂,就应该多给予他们关爱,即使老人外出,也应该有人陪同。

  现状:

  思亲太甚

  频频迷路

  截至1月12日,上文提到的这三位老人除不知姓名的那位婆婆之外,另两位都安全地回了家。这期间,被救助管理人员陆续安全送回家的,还有11位老人。回首去年全年,救助人员统计共有50多位老人因迷路后或主动或被热心人护送来到救助站求助。那么,导致这些老人频频迷路回不了家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常言说老小老小。老人到达一定的年龄,就跟小孩子一样需要后生晚辈的关爱和呵护。到老了,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对金钱、名利看得很轻,但对家人团圆、亲情友谊、天伦之乐却特别重视。一旦遇到子女的冷脸或者遭到少许心理方面的挫折,他们就会产生心理负担,在寻求不到解决途径的情况下,离家出走进而迷路便有如家常便饭一般。”万州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英洪认为,从直观上看老年人迷路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原因、自身原因,还有天气原因。但归根结底因思亲太甚而迷路的占了绝大部分。要预防老人迷路,首先要从“亲情”入手,解决了老人的思亲之情,将会给社会减少70%以上的迷路老人。

  一旦迷路着急异常

  与电视为伴

  护送老人回家

  救助站:

  随身携带联系方式好及时送回家

  作为亲人或者子女,该如何预防老人迷路?龙国城向记者讲述了年前刚刚遇到的一件事情。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从周家坝乘车出发,前往龙都广场去看望外孙女。可老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去过了,所以一下车几转几转就迷失了方向。晚上8点多钟了,附近热心人向救助站报告情况,希望帮忙把老人送回家。找到老人后,救助管理人员很快发现了老人右手腕的牌子,这是一块用不锈钢打造而成、上面写有老人姓名和家人联系方式的“指路牌”。通过牌子上的内容,救助管理人员只用了15分钟便将迷路半天的老人送到了子女身边。

  “这个实例说明,预防老人迷路,亲人或者家人除了可以给老人制作一个专门的指路牌外,还可以举一反三,比如给老人的衣兜里面多塞几张指路纸条,在老人的随身物品上(如发夹等)刻上名字、联系方式等,都可以在老人一旦迷路之后及时回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5 18:20 , Processed in 0.04706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