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66|回复: 46

[女孩] 约1988年出生2001年左右和母亲哥哥在广东省汕头市走散的陈云芝寻亲185388bbhj

[复制链接]
蝶恋花 发表于 2016-5-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蝶恋花 于 2016-5-13 20:36 编辑

本网站不保证寻亲者本人的酬金承诺的有效性,知情人如需要有偿提供线索,请亲自与寻亲者本人联系确认,本网站及志愿者提供的寻人服务均是免费
http://www.baobeihuijia.com/view.aspx?id=185388
寻亲类别:宝贝寻家
寻亲编号:185388
姓    名:金佳娥(失踪前名:陈云芝)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6年04月04日
失踪时身高:152厘米左右
失踪时间:2001年03月25日
失踪人所在地:广东省,汕头市
失踪地点:广东省,汕头市,泰山路鸥丁路段
寻亲者特征描述:身高:165cm 浓眉、单眼皮、小眯眯眼,厚嘴唇,头发乌黑、较粗,小耳朵、没耳垂。下嘴唇上有一小学一、二年级时被人扯着头发往地上磕破,缝三针后留下的疤痕;右脚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有小时候西瓜刀插入留下的疤痕。身体躯干和四肢没有一粒黑痣,非常干净。
其他资料:(蝶恋花 跟进)父亲的名字是:陈雄亮哥哥的名字是:陈云浩伯伯的名字是:陈雄华不知道母亲的名字,有一个姥姥,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过,父亲大概在1999年去世。
注册时间:2016-05-03 15:38:37
寻亲者照片:
陈云芝.png 陈云芝2.png
宝贝回家志愿者唯一QQ接待群:1840533
站务电话:0435-3338090(吉林通化)
宝贝回家寻子网 咨询信箱:baobeihuijia@yeah.net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宝贝回家寻子网  http://www.baobeihuijia.com/
公益网站 宝贝回家志愿者为寻亲者免费服务重点帮助16岁以下失踪儿童




点评

抖音3-11https://v.douyin.com/N6eL3MK/  发表于 2022-3-23 01:45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蝶恋花 发表于 2016-5-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蝶恋花 于 2016-6-12 14:38 编辑

收集整理信息如下:
寻亲者血型:未知
现在身高;165cm
失踪时身高:155cm
出生日期:约1988年(不确定,估计)
失踪日期:2001年3月25日(确定,这天与家人走散被送到福利院的)
失踪地点: 广东省,汕头市,泰山路鸥丁路段
失踪人所在地:广东省汕头市福利院
一:体貌特征
头部:头玄一个,直发,发质黑亮,浓密。
眼部:单眼皮,小眼睛
耳部:招风耳,耳垂无肉
嘴部:厚
疤痕:下嘴唇有缝合伤疤(记得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被同学扯着头发在地上磕破的,后来还缝了三针),右脚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指尖有小时候西瓜刀割伤的疤痕。
手部:双手手掌均为花掌纹
二:关于家的记忆
1:记得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自己。记得爸爸叫陈雄亮(约1999年去世),记得哥哥叫陈云浩(小名七郎),记得自己叫陈云芝(小名he  伊儿),记得有个伯父叫陈雄华。
2:记得家住在平原地区,没看见过山,家里房子是瓦房顶,砖砌的墙体,睡的是床,做饭用劈柴,房子内部顶部是用木板做的,还要加一个梯。才能上去。
3:记得村里每家门口都有几棵大杨树,自己家在马路边。记得家里出来不是很远的一个等车的地方有个石头上刻着字的牌子,石牌上写着:座马。(不确定)。
4:记得读书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到学校大概8点左右,学校是一层楼瓦房,很宽,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各一个班,学校外面有个酒厂。学校附近有一条小河。
5;记得家乡死人之后,就是在自家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棺材埋下去,堆很高的土包。
6:冬天下雪,用劈材烤火,用砖头放在两边,劈材放中间,人围着烤火取暖。雪下的比较大。种稻谷需浇水,小麦不用浇水,家里有个地窖,专门存放番薯用的(记得家里就叫番薯,可能是到了汕头的叫法给记混了)。
7:种庄稼的肥料一般是用猪牛粪便,撒到地里就可以了。
8:衣服都是平时穿的衣服,没见过少数民族衣服。
9:主食;面条,馒头,粥。
10:地里种土豆,花生,小麦。
11:距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有一座桥,桥比较长。如果要去买菜,得过了桥到桥对岸才有卖的。家里也有自己种的菜。
12:小时候父亲骑着三轮车做小生意,卖烟,瓜子,橘子,方便面,啤酒。我最喜欢吃的是方便面。
13:过年吃饺子,打灯笼,大年初二包大馒头供在桌子上。小孩手里都拿着大灯笼。缸里腌辣椒。还有一种豆也腌着吃。
14;每一家都有一个自家的压水井。
15:厕所就是在院里挖一个坑,里面放一个缸子,缸子上面搭几块木板。厕所挨着就是养猪的地方。
二:失散经过
1: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带着我和哥哥陈云浩连同亲戚以及村里其他村民一共二三十人,坐拉货的火车来到广东汕头乞讨,大多数时候是在乡下,后来,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去一个村里乞讨,让我在一个小池塘边上的石头边上坐着,母亲去乞讨了,我没有坐多久,就自己跑出去玩了,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母亲,后来是一个好心人打110报警,把我送入了汕头市福利院,一直到今天。
2:其他信息待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静染秋 发表于 2016-5-1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八方客 发表于 2016-5-1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方客 于 2016-5-16 10:14 编辑

即种水稻又种小麦,大约在秦岭以南、淮河流域。
河南南阳地区 可能性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愿你所欢 发表于 2016-5-1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微博   http://t.qq.com/p/t/513163074494788?apiType=14
腾讯QQ      http://user.qzone.qq.com/1678844 ... 9DrOlY8vEAk2OhyW3I-
                 f6g99ANbTxIKUdaWAt0s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什么都愿意 发表于 2016-5-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带着我和哥哥陈云浩连同亲戚以及村里其他村民一共二三十人,坐拉货的火车来到广东汕头乞讨”这个地方应该是个突破点吧。怎么会那么多人一起去乞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温州乐清-恩心 发表于 2016-5-2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商河-忠诚 发表于 2016-6-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潍坊老白 发表于 2016-6-5 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让寻亲人回忆一下,当时做火车时有没有有倒车,坐了大约多少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小晕 发表于 2016-6-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小晕 发表于 2016-6-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描述的信息跟我河南老家的情况都吻合,很可能是河南周口,民权,许昌,漯河一带,,我是 河南漯河人,我小时候就是住砖瓦房,房顶是瓦里面是木头,有压水井等等,我们那里死人的话跟他说的一样的埋葬方式,会有唢呐班吹吹打打,跟进志愿者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给我留言或者找山东群管联系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潍坊老白 发表于 2016-6-5 1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亲人所说的稻谷应该不是大米,而是北方的谷子小米吧,从寻亲人提供的信息看,并没有把米饭做为主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潍坊老白 发表于 2016-6-5 1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QQ   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33364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胜己 发表于 2016-6-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疑孩子是山东省鱼台县唐马乡(现唐马镇)人。理由如下:
1、孩子说有个路边石碑,上面有“座马”二字。显然这是公路边的路标,用来等车的标记。“座马”可能是“唐马”之误。唐马乡地处山东江苏交界处,联通两省的公路穿越乡内,路边多有石碑标记沿途站名。
2、瓦房顶,砖砌的墙体,睡的是床,做饭用劈柴,房子内部顶部是用木板做的。鲁南苏北,这种建筑风格流行,如有必要我可以拍一些照片让孩子辨认。
3、学校是一层楼瓦房,很宽,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各一个班。在我的记忆里,1980和1990年代,农村没有实行“并校”之前,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规模不大,每个年级一个班,满足本行政村约三到四个自然村的上学需要。
4、学校外面有个酒厂。唐马乡北面不远处,有赫赫有名的山东孔府宴酒厂。
5、记得家乡死人之后,就是在自家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棺材埋下去,堆很高的土包。典型的北方丧葬风格。
6、冬天下雪,用劈材烤火,用砖头放在两边,劈材放中间,人围着烤火取暖。这个也符合1980、1990年代农村取暖方式。不过这种取暖方式现在已经不多见。
7、种稻谷需浇水,小麦不用浇水,家里有个地窖,专门存放番薯有的(记得家里就叫番薯)。据老人回忆,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山东南部鱼台县唐马乡一带在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就开始种植水稻。红薯或者番薯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冬天挖地窖储存。不过,当地并不叫番薯,我查了一下,番薯是南方对红薯的称呼。
8、种庄稼的肥料一般是用猪牛粪便,撒到地里就可以了。这是当地的农家肥。
9、距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有一座桥,桥比较长,桥下面像海一样的,很宽。如果要去买菜,得过了桥到桥对岸才有卖的。家里也有自己种的菜。这座桥极有可能是唐马乡南部跨红卫河的桥,叫高庄桥。红卫河,官方成为东鱼河,河面宽阔,在小孩眼里像海很正常。这条河的宽度,是我看过的河流里,仅次于黄河长江的。从唐马过桥,到了河对岸的集镇上买菜。
10、过年吃饺子,打灯笼,大年初二包大馒头供在桌子上。小孩手里都拿着大灯笼。缸里腌辣椒。还有一种豆也腌着吃。当地过年吃饺子,但不打灯笼。打灯笼要到正月十五,会不会是记错了。缸里腌咸菜也符合。还有一种豆子也腌吃。说的可能是咸豆子。就是把黄豆和萝卜放在一起腌着吃。

11、每一家都有一个自家的压水井。基本属实,当时农村没有普及自来水。
综合以上,我觉得下一步只需让孩子回忆村子的名字或者小学的名字即可。




3、

点评

感谢胜己关注,孩子智力偏低,记不起哪怕模糊的地名了,就知道等车的地方有一个石碑上写着*座马*,问她是听大人说音读zuo ma 还是字型像*座马*,孩子说不上来。山东省鱼台市唐马乡已经找丁警查过了,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蝶恋花 发表于 2016-6-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胜己 发表于 2016-6-5 22:18
怀疑孩子是山东省鱼台县唐马乡(现唐马镇)人。理由如下:
1、孩子说有个路边石碑,上面有“座马”二字。 ...

感谢胜己关注,孩子智力偏低,记不起哪怕模糊的地名了,就知道等车的地方有一个石碑上写着*座马*,问她是听大人说音读zuo  ma  还是字型像*座马*,孩子说不上来。山东省鱼台市唐马乡已经找丁警查过了,没有查到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门峡-帘卷西风 发表于 2016-6-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八方客 发表于 2016-6-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唐马村。

点评

河南放飞心情核实,这个村里没有姓陈的,也没有这么一回事,排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2 14:23
这个有可能!能坐火车去汕头,应该在京九线沿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14: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胜己 发表于 2016-6-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方客 发表于 2016-6-6 11:48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唐马村。

这个有可能!能坐火车去汕头,应该在京九线沿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蝶恋花 发表于 2016-6-1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方客 发表于 2016-6-6 11:48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唐马村。

河南放飞心情核实,这个村里没有姓陈的,也没有这么一回事,排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州见贤思齐 发表于 2016-6-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思考过这个案例,当时论坛注册还未通过审核。感觉孩子走失时已经10几岁,乡音应改未改,可以让孩子录一段语音,放到疑似地方群让志愿者辨认一下,这样寻找的范围就会比较小了。另外90年代末大规模外出乞讨的乡村百度了以下主要集中在甘肃岷县和河南周口,可以重点放在这两个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unk1977 发表于 2016-6-2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90初好像是内地发大水,大规模的内地人到了新疆来乞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unk1977 发表于 2016-7-2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又看了下这个帖子,说是寻亲人父亲死了之后才开始乞讨的。人员比较多的乞讨应该是自然灾害造成的,99年中国大旱地区华北,黄淮,华南地区。能坐货车到深圳,并且能大规模的人能上去,很有可能是货运始发站或者是距离始发站比较近的地方。如果再结合旱灾的话,黄淮华南的的可能性比较大。结合家家都有压水井,意味着地下水源应该是比较充沛的,比较容易压出地下水。而家里的房子是瓦房顶更加能确认为是华南地区。从坟地的模样和吃饭习惯看应该是安徽河南的。南方的西瓜显然不如北方的估计也没人种植,西瓜刀伤了脚说明寻亲人对吃西瓜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两瓶啤酒 发表于 2016-9-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两瓶啤酒 发表于 2016-9-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山东小四月 发表于 2016-9-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乡村医生 发表于 2016-9-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阜宁-秋水无痕 发表于 2016-9-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流 发表于 2016-9-3 0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微博 http://m.weibo.cn/2011910477/4015460082799032?sourceType=sms&from=1060095010&wm=30001_0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桂江清泉 发表于 2016-9-3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诺夫 发表于 2016-9-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典型的北方风格,支持楼上说法,让孩子录一段音,请人们辨认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 20:49 , Processed in 0.05164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