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王胜泉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和这个一模一样的枕头。 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黄智斌 摄影报道
星辰在线5月13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黄智斌)“这个绣花枕头相伴了我72年,亲朋戚友和左右邻居都要我不要用了,当垃圾丢了,我怎么能丢呢,这是我寻找儿子惟一的认亲物证啊……”昨日,宁乡县流沙河镇流沙河村沙坪组,百岁老兵王胜泉向宁乡新康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廖倩讲起这个埋藏在心底72年的尘封故事时,老人早已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抱着一个陈旧的绣花枕头哭着说:“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我的大儿子我也就无憾了。”
述说:72年前的往事
王胜泉,宁乡县流沙河镇流沙河村沙坪组人,今年5月7日是老人的百岁生日,宁乡新康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老人过了一个隆重简朴的生日。看着志愿者们为自己的生日忙前忙后,深受感动的老人经过几天时间的考虑后,决定将藏在心底72年的往事告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廖倩,并拜托她为自己寻亲。
“我1938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入伍,做过班长、排长,最后当了通讯连连长,打过日本鬼子。”昨日,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的王胜泉回忆起了当时的从军经历时一脸自豪。老人回忆,自己1942年初调山西,在云中县、龙门县与日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得很惨烈,我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与部队失散了。”与部队失散后,王胜泉辗转到河南阌乡县开牛肉馆谋生。
王胜泉在河南阌乡县开牛肉馆时,认识了在当地教书的姚给珍(音)。姚给珍来自山西龙门县,对于两人的婚姻,姚给珍的母亲当时是反对的,但在两人的坚持下于1942年12月结婚,1943年儿子姚山闻(跟母姓)出生,1944年,姚给珍患水肿病病逝。
妻子病逝后,王胜泉找到了原部队,部队要求他即刻归队抗日。王胜泉在离开1岁多的儿子之际,岳母将妻子姚给珍所绣的两个一模一样的枕头作为今后认亲的物证,一只由王胜泉携带,一只由儿子保管。枕头上所绣数字为当时王胜泉所掌握的电报密码:阌乡纪念。
寻亲:欲了却多年心愿
1944年,王胜泉回到原部队后任少尉技术员。同年12月,王胜泉随部队参加河南灵宝县战役,后调到陕西一直在后方预备通讯第二营;1947年,他随部队在延安投诚到共产党的部队后,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年8月14日,王胜泉从四川勤来县复员回到老家宁乡流沙河种田。
回到流沙河后,王胜泉又结了婚,并养育了两子一女。70多年过去了,找到自己的大儿子成了老人最大的心病。昨日,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各种原因,老人一直没向家人透露过70多年前的这段尘封往事。“每天枕着这个相伴我72年的绣花枕头,难免会睹物思人。”随着年岁的增高,王胜泉思子之情日益见增,寻找儿子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并觉得现在是寻亲的时候了,如是,老人在昨日将尘封在心底72年的往事向儿孙和志愿者和盘托出。
昨日,晚报帮帮团记者和志愿者们联系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亲》栏目,一场为王胜泉老人寻亲之旅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