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3|回复: 0

[一般新闻] 青岛救助站采集DNA比对寻亲 基因技术帮流浪者回家

[复制链接]
湖北美文 发表于 2016-6-8 1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湖北美文 于 2016-6-8 15:32 编辑

核心阅读
根据民政部、公安部下发的相关意见,青岛救助站对于所有进站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DNA数据采集。通过数据比对,已有5名失踪人员回到了家。
愿意来救助站寻求救助的,想法子帮他们回家。但不少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来救助站,觉得乞讨更挣钱,而且根据相关规定,不能强迫对其收容遣返。
此外,还有一些流浪者过度寻求救助,几年内来到救助站上百次。如何减少二次流浪,让救助站帮助真正需要的人?相关工作人员建议流出地从源头预防,对于贫困流浪人员进行精准扶贫。
史慎花终于回家了。
离家两年未归,亲人四处找寻,仍杳无音信。智力障碍、口齿表达不清,史慎花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身在山东栖霞的家人焦急,担心,苦盼。
前不久,一个电话让家人兴奋不已,史慎花找到了。就在青岛市救助管理站!
“史慎花是我们DNA数据采集以来,第三名寻家成功的流浪者。”青岛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何永才说。
一到救助站,7天内采集DNA数据
自2016年1月开始,青岛对长期滞留在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DNA数据采集,分3批采集血样共计221份,其中,男性135份,女性86份。目前,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的DNA数据信息已经全部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和全国打拐DNA信息库。
据何永才介绍,根据初步对比,已基本认定涉及刑事案件受害人2人,通缉犯1人,失踪人口6人。其中,通缉犯已经移交公安部门;失踪人口已有5人被家人接回或者由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回家,还有1名即将护送返乡。
去年年底,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对当前滞留在救助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尽快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公安机关应及时组织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给救助管理机构。而对于新进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在其入站7个工作日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
“长期滞留在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多有智力障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提供个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等,DNA采集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何永才说,“我们救助站DNA血样采集工作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采取边入托边采集,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不过,目前通过DNA比对送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还是少数。“如果流浪乞讨人员的家庭成员血样入库了,我们这边采集流浪乞讨人员的DNA血样,进行对比,基本能找到。”青岛市救助管理站安置科工作人员孙静说,还是得呼吁失踪人口的家庭成员去报案,并采集血样。“两端的采样,才能将流浪乞讨人员DNA寻亲做好。”
二次流浪问题让工作人员头疼
在青岛,长期滞留在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在200人上下浮动。由于青岛救助管理站内安置能力有限,青岛市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托养在专业养护机构。
相对于有智力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长期滞留站内,通过DNA比对助其回家,一些智力正常的流浪乞讨人员如果愿意回家,救助站会给其买票,有一些身体条件不是很好的,还会派人护送回家。可是,在采访中,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并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有时候,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到街面上劝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除了表达感谢之外,流浪乞讨人员并不愿意接受救助。在街头,有流浪乞讨人员表示,虽然露宿街头,没有住救助站遮风挡雨,但是每天的乞讨收入不菲,比去救助站强多了;有的表示,去救助站不自由,不能喝酒不能抽烟;还有的流浪乞讨人员会“提醒”工作人员,“我懂政策,你们不能强制我”。
“确实不能强制,以前是强制收容遣返,现在是救助自愿,对流浪乞讨人员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位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
“但是我们依然要到街面进行劝导,争取能够尽最大努力帮到这些流浪乞讨人员。”何永才说,特别是对一些老人孩子,在寒冬送温暖,给他们送去棉被、棉衣和食品防止其冻伤;夏天会送水送饮料。
据介绍,目前,青岛多数流浪乞讨人员是外地人,或无亲人,或有亲属也不管,当地政府也难以合理安置。
青岛自然环境好,经济发达,市民也很有爱心,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在此以乞讨为业。一些流浪乞讨人员不要面包只要能够买到面包的钱。
有一些市民给救助站打电话,建议救助站救助这些流浪乞讨人员,但是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来,给外界造成了一种救助站不作为的错象,这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感到委屈。现行的救助制度规定从强制收容改为救助自愿,确实人性化了,但也让救助工作难以开展。
救助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救助机构,以助流浪乞讨人员返乡为主要救助目的。何永才跟记者大倒苦水,有时候苦口婆心地劝,流浪乞讨人员好不容易到了救助站并答应回家,于是派人护送其回家。“可我们的人还没回来,流浪乞讨人员却提前又跑回来了。”说到这些,何永才也哭笑不得。目前,青岛的救助工作已经纳入网格化管理,但是二次流浪问题让救助站工作人员头疼不已。
5年“进站”192次,恶意寻求救助要制止
一些流浪者不愿被救助,而另外一些流浪者或者打着流浪者旗号的人,过度寻求救助站的帮助。
据介绍,流浪乞讨人员来救助站求助,都会将身份信息等登记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一次救助信息都在系统中留有记录。记者在该系统看到,一位名字叫惠友余的流浪乞讨人员,从2010年12月28日起,第一次到淄博救助站,到2016年5月12日到安徽省霍山县的救助站,5年多“跑站”192次。今年3月,惠友余来到青岛时,青岛市救助管理站给予了不予救助通知书。
全国地级市救助站有600多个,有的流浪乞讨人员几年间跑站超过300个。重复性救助也让救助站不堪重负,严重浪费了国家的人财物力。还有些流浪乞讨人员,农忙时节想回家,也会到救助站让救助站送自己回家,农忙过后再回到所乞讨的城市,如此往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救助站救助范围也有扩大的趋势。何永才坦言,一些钱包被偷、被抢的外乡人也会来救助站求助,按政策讲是不应该给予救助的,但是在一个陌生城市无依无靠,作为救助机构,还是要施以援手,相关政策规定也要调整。“不然,这些人没法子也可能去偷去抢。”
有专家指出,虽然有制度规定,但是这些人确实有可怜之处,关键就是法与情如何衡量,对于恶意“跑站”的要坚决制止并打击,对于确实遇到困难的要给予帮助。
不少农村的贫困者,如果不能及时救助就可能会去流浪;对于流浪者护送回家后当地没有安置,可能就会形成二次甚至多次流浪。何永才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基层做起,从源头预防,在流出地建立一个精准的帮扶机制。
“现在不是讲求精准扶贫嘛,如果能把家庭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精准扶贫’了,在家门口有事业,有收入,谁还反复去城市乞讨呢?”何永才说,当然,还是得分类识别,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政府还是要“兜底”,给予生活保障;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可以采取产业扶贫、提供公益岗位等形式来进行帮扶。
有专家指出,单纯靠政府的力量开展救助工作有些力不从心,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社会救助机构和慈善组织参与进来创造条件。比如,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推动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开展街面服务,开展救助。
链接
在站流浪人员应尽快采集尽快比对
根据民政部、公安部下发的相关意见,对经快速查询未能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在其入站后24小时内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站等适当形式发布寻亲公告,公布受助人员照片等基本信息,并在其入站后7个工作日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后一个月内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并将比对结果反馈救助管理机构。对当前已经滞留在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尽快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组织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救助管理机构

http://www.chinanews.com/m/life/2016/06-08/7898197.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4 06:35 , Processed in 0.03338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