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9|回复: 0

[一般新闻] 来莞寻亲的八旬老伯还没找到亲人 却十分感动……

[复制链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6-8-1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辉来的儿子(左)委托东莞的朋友给父亲买到了本报帮忙寻亲的报纸。受访者供图
叶辉来与家人的合照。

四岁时被亲生父母卖到河源,年近八旬来莞寻亲的叶辉来说:

寻亲过程得到很多人关爱,十分感动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找下去”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77岁的老人家叶辉来,四岁被父母从东莞卖到河源。他记得父母的名字和一些儿时生活环境的信息,希望通过媒体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到东莞寻根认亲。三天前,77岁河源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到东莞横沥、茶山、道滘等地寻亲(详见《东莞时报》8月11日A03版,8月16日A03版报道)。叶辉来告诉记者,自从在媒体发出他来东莞寻亲的消息后,受到不少人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借助本报表达其感激之情,“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继续找下去。”

在叶辉来到茶山寻亲时,茶山京山村叶氏宗长叶锡棠告诉记者,当年因为乱世而离开东莞的人很多。以水埗村为例,现在的叶氏后人所剩无几,据其统计,从这个村里出走到广西的叶氏后人已繁衍了2万多人,而从这里去到澳洲的叶氏后人也有了3000多人。

叶辉来老人的经历,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借此机会,本报希望通过老人的人生故事,展现一个时代的背影。

/ 回忆 /

初到河源,哭了两个月

横卧在莞邑大地里的东江,静谧地流淌着,宛如一条玉带。谁曾想到,70多年前的东江两岸,战火纷纭,硝烟弥漫。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民不聊生。出生于东莞的叶辉来,其命运也因一纸“卖身契”而改变。

“今因国难当头,家乡沦陷流至惠州,米食很贵,无法生活,现将长子名唤亚苏仔出卖送至河源县曾田乡叶芝甫先生为子,并补回养育费国市三千陆佰大元,只日三面交接后由叶芝甫先生带回家中抚养成人,如有山高水低,各安天命。”这些卖身契上的只言片语,深深地刻在叶辉来的脑海中。

四岁那年,叶辉来成了叶芝甫的养子。“我记得初到河源的时候,离开父母而语言不通,在新环境里几乎每天都哭,哭了近两个月。”叶辉来回想起这段记忆,不禁哽咽。

慢慢地,叶辉来融入了新家的生活。其养父家境殷实,家里有田有地,叶辉来的童年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十分富足。6岁那年,叶辉来进入了国立小学读书,读了五年后又进入私塾读了一年国学。不过,在叶辉来13岁的时候,家境生变,家里变得一无所有。更令他悲痛的是,养父母在他成年之前也离世了。

组建新家庭,白手起家

叶辉来20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本大队一位小他三岁的姑娘,在互相了解以后,两人建立了新家庭,先后生育了五个子女,其中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叶辉来夫妇俩每天都勤劳地在生产大队干活,“孩子多,生产队一年分下来的粮食往往只够吃半年,全家人都吃不饱。那时候,只能勒紧裤带,不停地干活。”叶辉来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他主要是去砍树做船板,而砍伐的地方往往是在东江以及万绿湖附近。改革开放以后,他甚至去过江西等地干活,这也使得他的普通话比同龄人要好一些。

生产队改革后,“分地种田养猪,没日没夜地干活,那时候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累,只是一心想让孩子们能吃饱喝足,让这个家有点起色。”他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经过他们的努力,最多收获的时候,“一年收获了90多担稻谷,除去家庭吃用的,还把50多担稻谷拿到县城卖了。”

叶辉来觉得,生活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只要你考得上,我哪怕是借钱也会让你们读书。”他经常这样对子女们说,“要认真读书,没文化会穷一辈子。”他的儿女们也很争气,尤其是儿子读书特别用功,“高中考上了河源重点中学,后来到了广州读大学并留在广州发展。”

/ 现状 /

安享晚年,却心系故乡

在叶辉来的同龄人中,他成了村里少有的识字者。“我记得小时候,村里如果有外出工作的人给老人家寄回家书,老人家都是拿过来让父亲读给他们听,并帮忙回信。”叶辉来的儿子叶耀金告诉记者,“我外出读书期间,也收到过父亲手写的家书。那些家书都很珍贵,不过因为保管不善,都丢失了。”

生活总归会善待勤劳的人。当下的叶辉来,四代同堂,全家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读过书的他,对地理、占卜八卦类的知识略知一二,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改革开放以前,市场上鲜有对联出售,每逢过年,就会有不少乡亲请他帮忙写对联。

习惯了乡村生活的他,和老伴在河源老家安享晚年,和村里的同龄人打打牌,偶尔还谈古论今,好不惬意。然而,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夙愿,就是寻根认祖。

在叶辉来的河源老家,也有一些人和他有着同样的遭遇,有的人现在找回了亲人,也有的人虽然找到了亲人,对方却不愿相认。

叶辉来说:“我寻亲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知道自己的故乡到底在哪里,想知道自己的亲人是否还安好?”

特别提醒

4岁被卖到河源,小名“阿苏仔”

如果你有相关线索请联系我们

据叶辉来回忆,叶国辉及梁芳珍是叶辉来的亲生父母,而叶芝甫是他的养父。1943年,东莞正兵荒马乱,父亲带着4岁的他从东莞坐火车到达惠州。几天后,父亲与几个陌生人碰面后,他就再没见到父亲的踪影,最后由养父叶芝甫带着他从惠州乘船到达东源县蓝口镇,再从蓝口镇步行十几公里回到曾田乡。到达曾田乡后,“阿苏仔”成了叶芝甫的儿子,取名“叶辉来”。他说,在那份契书上,介绍人是马秀美,在场人有李伯祥。

叶辉来说,认祖归宗是此生最大的心愿。“虽然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未找到最亲的血亲,但寻亲的过程,却让我十分感动,得到了更多亲人的关爱。”

叶辉来和其配偶目前都身体健康,共育四女一子,儿孙四代同堂。“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继续坚持寻找,尽力帮父亲完成他的夙愿。”叶耀金告诉记者,“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再陪同父亲一起到东莞寻亲,也希望有更多知情人士给我们提供线索和寻亲办法,不胜感激。”

如果你有任何和叶辉来老人相关的信息,请拨东莞时报热线22112008或者发邮件至电子邮箱417884373@qq.com,也可在东莞时报微信公众号留言,让我们一起帮老人找到亲人。

寻亲特征

老人生父为叶国辉,生母梁芳珍

卖身契书上的介绍人是马秀美

在场人有“李伯祥”这个名字

有比自己小约两岁的弟弟或妹妹

家门前有水井,街道旁边有河流

生母曾在水井旁摆摊卖过绿豆沙

龙舟比赛河道直,两岸砌红粉石
从大街到屠宰场要下10多级台阶
寻亲感言

叶辉来的儿子叶耀金:“感谢媒体和亲友们的关心”

前几日,叶辉来的儿子叶耀金发来一段寻亲感言:

感谢媒体和亲友们对我父亲的关心!其实,寻亲行动走到今天,我更关注、同情与我爸有同样遭遇的前辈们。这些日子,我脑海里时时会浮现出70年前沦陷区难民举家举族甚至是举村逃难的惨状。这些景象以前更多的是在电视和电影里看到,觉得离自己很远。而如今,我常常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思绪总是穿越时空,陪着父亲挤上火车、奔向码头,听到那令人心寒的汽笛声、跋山涉水后哭哭啼啼地走向远离亲人的村落。国破家亡,国仇家恨。家庭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于全体国民而言,是多么巨大的幸福。http://news.timedg.com/2016-08/19/20450632.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23 11:52 , Processed in 0.03984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