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吉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新华网吉林分公司承办、吉林大学协办的“中国网事·感动吉林”2016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鼎新大讲堂举行。金英淑、赵洪新、杨凤艳、徐振明、张宝艳、刘刚、张超凡、魏志刚、王琪及吉林省公安厅出入境集体等来自不同岗位的10名(组)“平民英雄”载誉而归。 当天,吉林大学前卫南区鼎新大讲堂里座无虚席。“中国网事·感动吉林”2016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回放着那些平民英雄的感人事迹,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感动了现场500多位观众。 9日起,新华网吉林频道带您去领略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请看第五期: 题 张宝艳:找回1400多丢失的孩子 张宝艳陪伴孩子们玩耍 张宝艳家住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东昌街道清真委,家中三人。一次儿子的走失,让张宝艳夫妇体会到了孩子走失后的焦急。于是她和爱人自费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完全免费的公益寻人网站。经过她和家人的努力,已经成功让一千四百多个丢失孩子的家庭团圆。
一次惊险经历让她想到了“宝贝回家”
2007年,张宝艳和丈夫创建了“宝贝回家”网站。后来她为此放弃了工作,成为“宝贝回家”的专职志愿者。创办此网站是由于张宝艳之前的一次经历。有一天,张宝艳的儿子跟着外婆外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几个小时的寻找,张宝艳一家人一直悬着心。所幸只是虚惊一场,但这给张宝艳最深的感受是,如果儿子丢了,那她也没法活。
从那时起,张宝艳就开始关注孩子被拐的不幸家庭。有时看到电线杆上贴着的寻亲启事,张宝艳就觉得除了痛心外,也非常忧虑。这样的寻找方式不仅费力,效果也不好。2002年张宝艳接触到网络,意识到这是寻亲最好的途径。
2006年,张宝艳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了“宝贝回家”。创建初期,面临很多困扰。不仅没有工资,每月打电话都要花上千块钱。随着网站知名度的提高,陆续有四名志愿者无偿加入,他们每天要在网上发布寻亲资料,还要随时跟进寻亲进展,并且与警方联络。他们没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五个小时。
2009年,25岁的小伙子小谢联系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说他在20年前被拐卖到了河南,他特别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张宝艳和网站志愿者顺着零星线索开始工作,锁定方言为“牙牙”的地区是在陕西。
至于父母名字、长相,小谢一点印象都没有。志愿者不断从饮食、植物等方面启发他。好不容易,小谢想起来他小时候总能够看到飞机,还能隐约看到里面坐着人。张宝艳兴奋极了,初步断定小谢家应在汉江和安康一带。张宝艳再次把小谢信息发到网上,几天之后,有位安康的热心人打电话说,他们邻居家在20年前确实丢了一个孩子,但那家人是独子,跟小谢情况不太吻合。
张宝艳还是很兴奋地找到这家人,对方说他儿子小时候喜欢跟着邻居家的姐姐和哑巴哥哥玩耍。当对方看了小谢照片之后失声痛哭,连声向张宝艳道谢。很快,这个失散了20年的家庭最终团聚。张宝艳如释重负。
像这样顺利的寻亲经历并不常见,张宝艳和志愿者遇到的冷遇往往更多。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网站受到过很多质疑,她甚至在半夜三更遭到过辱骂。每次哭过之后,她都会很快坚强起来,她说:“还有那么多找不到亲人的家庭需要我帮忙!”
她的建议促成了DNA数据库建立
经过3年探索,张宝艳跟公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提出“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宝艳的努力付出,最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获奖后,张宝艳说她跟丈夫没有庆祝:“我们感觉这个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说实话,很多志愿者都是默默地在做这个工作,这个荣誉不只属于我自己。”
张宝艳认为自己仅仅是个“代表”。他们夫妇代表的是身后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是帮助别人寻找丢失孩子的志愿者。他们用默默无闻的行动,用一颗感动你我的心帮助别人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或许找到的孩子只是少数,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在这条寻找的道路上,失望与希望不断转化,他们也正在以坚韧一路执着前行。 http://www.jl.xinhuanet.com/2017-06/13/c_112111652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