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说:“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你就是一个富有的人。”我笑而不语,我本来就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首歌都会让我动容。《等着我》录制现场,我流下的眼泪应该是最多的,有的人说《等着我》是一个赚人眼泪的节目,我身为导演,同意也不同意。 我在《等着我》已经快两年半了,心怀敬畏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但是经过将近3年的时间,我觉得我看待求助人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在最开始我接触求助人时的落泪,那是觉得他们可怜,那种眼泪是一种同情的眼泪。但是慢慢地,通过对他们深度采访,全方位了解他们并成为朋友后,我也会落泪,但是那种眼泪是为他们在坎坷遭遇中,展现出的坚韧、坚强、坚持和温暖而感动。那种眼泪是一种敬畏、欣喜、感动的眼泪。所以,我同意《等着我》会让人落泪,但不同意我们是为苦情而落泪,而是为求助人在遭遇中展现的人性美好而感动落泪。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河南的当事人许志涛,因为找家跑了30多个城市,所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中华”,他相信人到“中”年一定要有变“化”,虽然会“十”分辛苦,要跑遍全国,但总有一天会找到回家的路。 开始电话采访的时候,他的经历让我惊讶,一个35岁的男人,凭着零碎的记忆跑了30多个城市,他留着所有的车票和地图,也留着每一个城市刊登寻家信息的报纸,他这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除了打工挣钱就是找家。我被震撼了,我们遇到过很多求助人,他们虽然也一直在坚持找家,但是这么倾其所有、无比执着找家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我当时就以“执着的寻找”为主题写选题表向总导演和制片人申报,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当求助人来京参加导演群体采访的时候,面对制片人和总导演“你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找家?”这个问题时,他从侃侃而谈叙述一下子变得沉默了。群采完,制片人和总导演跟我说:“你没有走到他内心,你再跟他聊聊吧,我们节目不仅是要让求助人团圆,还要疗伤要圆满要真情,在不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我们不建议录制。” 随后3天,我尝试用各种方法走进他的内心。我和他聊他的童年记忆,聊他在寻家路上的遭遇,但是一切都不如愿,每当问到为什么不顾所有去找家的时候,他又沉默了。看到他这样我不忍放弃,最后我打算从旁人入手,因为他是在宝贝回家寻子网报名的,所以我约了网站负责人张宝艳大姐,向她了解情况,原来中华是宝贝寻子网的红人,他不光一直在找家,而且只要有寻亲活动,他知道的他一定要参加,他也帮很多孩子找到了家。虽然这件事情让我有意外收获,但也不足以让我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执着。第三天夜里两点多,我决定向对人性性格和心理方面有研究的春蔚老师请教,当晚我们聊微信打电话到凌晨四点多,最终春蔚老师得出的大概意见是,他没有表面看着那么坚强,他是一个有伤痛的人,让我跟他聊聊他开心的事情。 第四天,我问他最开心的事情,他回答就是作为志愿者帮助每一个孩子回家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是下一个回家的孩子。他的话匣子就是从这里打开的,我发现他的内心非常善良,他相信帮助更多人回家,就一定有希望让自己回家,我真正地走进了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最后被他无心的一句话戳中了泪点,他说:“只有在找家的路上才觉得自己活着。”我终于了解了他的执着,因为一块糖被拐的记忆让他印象深刻,对于他来说,那是一个噩梦,而回家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美梦,他整个人生都是靠着要回家这个信念在支撑,只有在寻梦的路上他才不痛苦。所以说在找家的路上,他表现出的执拗、坚持,都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是对爱和善的追求,我发自内心地被他感动,所以更加迫切想帮他找到家人。 在节目现场,当他见到家人时流出幸福眼泪时,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我不仅仅在帮他找家,也在帮他迈过心里那道坎。最后中华在团聚后依然选择延续温暖,他和其他志愿者合作帮助将近20个孩子回了家,他说自己要传递这份温暖,去温暖更多的家庭。 像中华一样带给我感动的当事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有不同的遭遇,但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相同的品质,那就是执着、坚强和坚持,咬住一口气,和遭遇抗争,和困难抗争,直到最后实现各自的团圆梦。和他们每一个人对话的过程,都让我觉得内心无比充实。我为身为《等着我》的一员而骄傲,因为我们做的已经不是工作,而是良心,我们一直与感动同在。 (作者系《等着我》导演)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719/c40606-294152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