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的一天,宝贝回家网站管理元接到一个电话,从电话里,网站管理元听到了一个悲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唐根兰,五岁那年随父亲唐主年,母亲李秀英(玲)住在甘肃省一个有藏民的地方。父亲给当地人做皮靴,母亲给当地人做布鞋,一家人就靠着这两门手艺生活。几年后,村里遇到灾荒,饿死了好多人,为了谋条活路,父亲带着母亲和唐根兰外出逃荒求生存。记得那时候母亲好像挺着大肚子,走路也走不快,还容易累,结果到了兰州火车站后母亲睡着了,父亲便去买票。唐根兰因为肚子饿,喊了母亲几声也没见回应,便在火车站里四处找父亲,没想到,不但没找到父亲,还把自己弄丢了,怎么也找不回父母呆的地方。
后来,唐根兰被好心人送到了兰州孤儿院,在那里住了有一两年,就被一对夫妻收养并带到了延安。当时孤儿院阿姨说唐根兰的口音有点象安徽人,又有点象江苏人。此后,唐根兰便随着养父母定居在了延安。直到2018年,唐根兰在电视上得知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便拨打了网站电话,希望能有人帮她找到亲生父母。
网站管理元听到这里,内心感慨万千,作为年轻人,她没有经历过那个苦难的年代,可是作为宝贝回家志愿者,她又见过听过了太多无奈与父母分离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孩子,因为离开父母时太小,记忆有限,要想找到失散几十年的亲人,谈何容易?所幸,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网站管理元想尽办法还是挖掘到了一些记忆。
在唐根兰的印象中,常听大人说到田里去,只是不知是“田地”还是带“田”的村镇;身边人说“小”是发“嘎”的音;唐根兰记得家里住的是草房,在家的周围没有山,但有一条小河,一到下雨的时候,房子周围会积很多水。
唐根兰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听他的一个同事说,1984年,他曾在陕西的一张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寻人启事,启事上寻找的正是唐根兰。得知此事后,唐根兰在1986年时分别在《陕西工人报》和《南京日报》上都刊登了寻亲启事,但都没有回音。
信息收集完成后,根据唐根兰提供的甘肃省和父母的姓名,网站管理元求助陕西阿头警官,经过反复排查与寻访,阿头警官在甘肃省民勤县东湖镇某村找到了一个叫唐主年的人,这个人出生于1933年,其妻正是叫李秀英,出生于1935年生,不管是从地址还是从姓名、年龄来看,这两个人都高度疑似唐根兰的亲生父母。同时,阿头警官还想办法查到了同村一个村民唐魁的电话。
收到阿头警官的反馈后,网站管理元立刻拨打了唐魁的电话,通过唐魁,联系到了唐主年,确认了当年唐家确实丢失过一个女儿。女儿小名叫根兰子,当时年龄小没有起大名,女儿大概属羊,1955年出生,丢失时十岁左右,在逃荒途中,丢失于兰州火车站。原本家里也还算是能吃饱饭,甚至还有当时最紧俏的条绒布(当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布料)。女儿丢失后,唐主年卖掉了布,两次上兰州寻找,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也一无所获。
有一年,一个新疆亲戚告诉唐主年,有个走失的孩子像他家根兰子,还带到了唐主年家,结果唐家一看不是自己的女儿,但出于对孩子的同情,想想自己的女儿漂泊在外不知所踪,感同身受的唐家人收养了这个女孩。多年后,这个女孩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从此离开唐家,再也没有回来过。伤心的唐家人面对一去不回头的养女百般无奈,之后,又连续收养过三个儿女,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留在身边。
如今,唐主年和李秀英都老了,相互支撑着,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靠领取低保金生活,让人扼腕的是,因为思女过度,李秀英已经精神失常。
在了解到所有信息后,网站管理元知道,这一定就是唐根兰要寻找的亲生父母了,但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不让两位老人的希望再度落空,她联系了甘肃群志愿者瀚海明珠帮助唐主年夫妇采血。瀚海明珠几经往返,最终顺利帮助唐主年夫妇采集血样寄往网站,而唐根兰也在网站管理元的指导下自行采血寄往网站总部进行DNA比对。很快,在宁夏警方与江西警方的帮助下,DNA比对有了结果,唐主年、李秀英,正是唐根兰要寻找的亲生父母!
可悲的年代,可叹的人生,还好,你们都还活着,还好,你们都还能团圆!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