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21|回复: 0

[方言帖] 江汉平原方言总汇——荆门方言

[复制链接]
 楼主| 武汉沌口—小龙 发表于 2020-12-1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门方言例说
荆门北通襄阳直与宛洛相连,南及荆州直达潇湘,西接宜昌与川渝为邻,故荆门方言受北方官话影响深远,川方言、湘方言的渗透亦不可忽视。可以认为荆门话是北方官话、西南官话、湘方言三大方言区过渡带上的次方言。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广播电视的普及,社会环境的开放,使用荆门方言的人群逐渐减少,荆门方言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然而语言现象是发展变化的,考察其异同可以揭示荆门方言的某些特点,帮助荆门人学好普通话。本文试从荆门方言语音及词汇两个方面来做些探讨,
   一、语音片区及方音辨正
  (一)语音区片划分
声调俗称口音,即某种方言的基本特征。根据荆门方言内部腔调特点,可划出荆门、钟祥、京山三大方言区及沙洋毛李、京山坪坝、钟祥柴湖、沙洋农场等四个方言片,其语音调值可见下表。

荆门方言区域划分及声调调值对比表
序码
区划名称
分布地域
声调调值
阴平
(55)
阳平
(35)
上声
(214)
去声
(51)
1
荆门方言区
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各乡镇;沙洋县五里铺、十里铺、拾回桥、曾集、沈集、高阳、沙洋、马良等乡镇;钟祥市石牌、旧口、冷水等乡镇。
45
13
42
24
2
钟祥方言区
钟祥市郢中、洋梓、长寿、丰乐、张集、胡集、磷矿、文集、客店、双河、罗集、长滩、九里等乡镇;京山县绿林镇、孙桥镇西部。
24
31
53
214
3
京山方言区
京山县新市、孙桥、永兴、曹武、罗店、宋河、三阳、绿林、孙桥、石龙、永隆、雁门口、钱场等乡镇;屈家岭全部;钟祥市东桥镇东部。
55
13
31
44
4
沙洋毛李方言片
沙洋县毛李、后港、李市、官垱等乡镇。
24
55
42
44
5
京山坪坝方言片
京山县平坝、三阳镇东部、罗店北部
44
21
52
35
6
钟祥柴湖方言片
钟祥市柴湖镇
55
35
214
51
7
原沙洋农场方言片
沙洋监狱管理局所辖地域
45
212
42
24
说明: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括号内数字为普通话调值,1、2、3、4、5所示为调值相对音高,相当于乐谱中的1、2、3、4#、5#
(二)声调辨正
一 荆门方言区
荆门方言区声调与普通话相比:阴平相近,阳平偏低,上声读若去声,但降调不够明显,去声读若阳平而上扬高度不够。
二 钟祥方言区
   钟祥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阴平略升,阳平略降,上声读若去声,去声读若上声。如“水库”(shu kù)读为shuì k,“土地”(t dì)读为tù d,伟大(wi dà)读为wèi d。
三  京山方言区
   京山方言区声调与普通话相比:阴平相同,阳平低升,上声低降,去声为半高平调。
四  沙洋毛李方言片
  沙洋区毛李镇、后港镇、李市镇及官垱镇部分地区,处于荆门、荆州、潜江等三地方言区的包围之中,其方言声调与普通话相比:阴平偏低,阳平读若阴平,上声只降不升,去声中高。阳平读高腔是这个方言区的显著特点,如“毛李荸荠”(máol bíji)读为màol pjiú,按方言读音,毛(阳平)调值最高,与周围方言很不协调。
   五 京山坪坝方言片
受孝感方言影响,坪坝方言片阴平平而略高,阳平低降,上声读若去声,去声读若阳平。保留部分入声韵,入声无塞音韵尾。
荆门方言中入声字大都读若阳平,只有京山坪坝方言片与沙洋毛李方言片保留有入声,其读音舒缓,无塞音尾,如黑、麦、北、木、白分别读若hé、mó、bó、mén、bó。而普通话中入声字大都归入去声,这点需要提醒注意,如把木头mùtou读为mútou,力量lìliàng读为líliàng,法律fl读为fl,学业xuéyè读为xuéyé。在学普通话时须特别注意,否则别人听起来就成为“荆门普通话”了。
六 钟祥柴湖方言片
1966—1968年,国家兴建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内的河南省浙川县部分移民整体搬迁到钟祥县南部的柴湖地区,组建钟祥大柴湖区。现辖38个行政村。居民虽已是移民第三代,但仍使用河南方言即中原官话口语,语言人口近5万人。柴湖方言调值与普通话相近。
七 原沙洋农场方言片
涉及沙洋监狱局(原沙洋农场)所辖各单位干警、职工及家属计5万人,分布在我市沙洋区、钟祥市及天门市、潜江市等10多个乡镇,形成方言“飞地”。语音与武汉相近,声调与普通话相比,阴平略低,阳平若上声,上声下降,去声读若阳平。
   (三)声母辨正
一 唇齿音(f)与舌根音(h)
荆门方言中有部分地区将F混入h,一般只出现h,不出现f,即把“刮风”(gufng)读成guhng,“肥皂”(fezào)读成hezào, “衣服”(yf)读成yh。其乡镇有沙洋县的高阳、马良,钟祥市的石牌,冷水、旧口,京山县的永隆、石龙等乡镇,似与汉水流经的地域有关。
例说:“夫、父、付、弗、伏、甫、孚、复、福、分、凡、反、番、方、乏、发、伐、风、非、峰”以及由这些字为偏旁组成的汉字其声母都是f,不能读成h。
二 齐齿呼音节与开口呼音节
“家”读成g,“下”读成hà,“界”读成gài,“街”读成gi,“鞋”读成hi,“夹”读成g,“咸”读成hán,“苋”读成hàn。这一现象十分普遍,差不多在荆门各个方言区都有存在。
三 部分舌尖后音(r)变成零声母
如把“饶”读成áo,人读成n,“荣”读成yn,“柔”读成óu,“然”读成án,在掇刀区团林铺镇、漳河新区及钟祥市部分乡镇都保留这一语言现象。
四 鼻音(n)与边音(l)
荆门语音中大多没有鼻音(n),一般只出现边音(l),例如把“脑袋”(no dài)读成lo dài,“纪念”(jìniàn)读成jìliàn。主要分布地域是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以及钟祥市,而京山方言区的许多乡镇又把边音(l)读成鼻音(n),如老鸹(logu)、豺狼(cháiláng)分别读成了now、cáináng。总的说来,荆门方言中n、l难辨,什们时候读什么音不够稳定。
例说:荆门话将n声母读成l声母,这些字有“那、乃、奈、南、脑、内、尼、倪、念、捏、聂、宁、纽、农、奴、诺、懦、虐”以及由这些字为偏旁组成的汉字。
五 卷舌音(zh ch sh)与平舌音(z c s)
荆门方言中,一般只出现平舌音(z c s)的乡镇有荆门市区、沙洋县沙洋、后港等乡镇。一般只出现卷舌音(zh ch sh)的乡镇有东宝区的子陵、栗溪、仙居,沙洋县的五里、曾集、高阳、马良、李市,京山县的杨峰、石龙等乡镇。而钟祥市的洋梓、张集、丰乐、乐桥、客店、长寿等乡镇平舌音与卷舌音均有存在,但哪些字卷舌哪些字不卷舌时有混淆。在现代汉语中,读平舌音(z c s)的字远比读卷舌音(zh ch sh)的少,如果我们记住了常用的读平舌音(z c s)的字,平舌与卷舌音是不难区分的。
例说:荆门话将z读成zh的字有“匝、早、澡、蚤、造、责、则、泽、兹、甾、子、曾、奏、宗、足、卒、族、钻、作、最、尊”以及由这些字为偏旁组成的汉字。
荆门话将c读成ch的字有:才、采、曹、慈、此、次、刺、凑、差、错、崔、参、仓、从、寸以及由这些字为偏旁组成的汉字。
例说:荆门话将s读成sh的字有“素、宿、司、思、叟、梭、锁、索、随、遂、散、桑、松、孙”以及由这些字为偏旁组成的汉字。
(四)韵母辨正
(一)不圆唇元音(e)读成圆唇元音(o)
荆门方言中,部分不圆唇元音(e)混入圆唇元音(o)的语言现象很常见,而且地域分布广。如“哥”读成gu、“个”读为guò、“课”读为kuò,“麦”读为mò。各地方言中圆唇元音(o)与不圆唇元音(a、e)的分混复杂多变,无一定规律可寻。
(二)撮口呼韵母(ü)读成齐齿呼韵母(i)
以钟祥市郢中、洋梓、长乐、丰乐、胡集一带较为普遍,如把“语”读成yù、“鱼”读成y、“举”读成jì。
   (三)撮口呼韵母(ü、üe、üan、ün)读成口呼韵母(u、uo、uan、un)
   京山方言区东部,坪坝方言片这种语言现象较为普遍,如“居”、“说”、“军”、“圆”分别都成
z、sué、zn、ún。
  (四)前鼻音韵母(in、en)与后鼻音韵母(ing、eng)的混淆
   鼻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单韵母后面带上鼻音(-n、-ng)构成。发音时,发音器官由韵母(a o e等)发音状态向声母(-n、-ng)的发音状态逐渐变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发前鼻音韵母(in、en)时气流由舌边出,发后鼻音韵母(ing、eng)时气流由鼻腔出。荆门方言中,前鼻音韵母(in、en)比较丰富,后鼻音韵母(ing、eng)较少,基本上是“人民”rén mín与“人名”rén míng不分,“姓陈”xìng chén与“姓程”xìng chéng不分,“新城”xn chéng与“星辰”xng chén不分。从音韵学角度看,“新城”之“城”属下平声之“八庚”, “星辰”之“辰”属上平声之“十一真”,作诗填词是不能互相叶韵的。这一点荆门人学写旧体诗当分外注意。至于哪些字读前鼻音,哪些字读后鼻音,多查查字典便逐步可以掌握。
   另外,荆门方言片南部后港等地前鼻音韵母(an)与后鼻音韵母(ang)混淆,如把后港hòu gng读成hòu gn,“糖厂”táng chng读成tn chn,也是属于此类。
(五)特殊读音辨正
一、颤音(r)
r的发音,是舌尖翘起,气流冲击舌尖,舌尖忽塞忽通,反复开闭,连续进行而发出一连串颤动音。发音时,舌尖上下摆动。多数情况下,“r”相当于“子”缀;作用与“子” 缀无异,如“儿子”、“麦子”、“瞎子”、“雀子”、“梨子”、“妹子”、“腿子”、“被子”、“驴子”、“棚子”、“疯子”等。还有些处于词尾的“子”或发音接近“子”的音节,虽然不是“子” 缀,但可以读为颤音(r),如“堆了一屋子书”,“提了一篓子鱼”。沙洋方言区更有把“好大的风啊”中的“的”也读为r的。颤音(r)在地域上的分布东起钟祥东桥镇,西至漳河新区,北起钟祥市胡集镇,南至沙洋县后港镇、京山县永隆镇,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近220万,成为荆门方言的最明显特征。
二、单元音韵母(er)的音变
荆门方言发舌尖、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er)时,重在“e”上,而不卷舌(r),如二、儿、而、尔、耳、迩、洱等字却读为“e”,发音分布荆门市全境。
三、个别例字
荆门方言还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读音,如吃(ch)读为qí,角(jio)读为gu,六(liù)读为lù,绿(l)读为lù,孽(niè)读为yè,缩(su)读为s,续(x)读为sù,咱(zán)读为zá。这些字没有什么规律可寻,靠在日常用语中仔细捕捉与探究,并加以纠正与规范。
  二、方言词汇及书写规范
  (一)荆门方言词特点
  什么是方言词?方言词又称土语词,它“是指在普通话里不用而只在某个地区里的人所共同使用的词”。作为普通话词汇的补充词汇,用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可以使人物形象个性更突出,作品的地区色彩更鲜明,在当今影视作品中风靡一时。荆门的方言词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荆门许多方言词夹杂着文言成分。这些俯俯首即拾,例如:日头(太阳)、走暴(下暴雨)、薅(ho)草(锄草)、格锯(锯木)、拈菜(进餐时用筷子取菜)、焌(qü)米茶(炒米稀饭)等等,其中第一个字都取其古义。“走”,古义为“跑”,例如“飞禽走兽”、“走马观花”云云,“走暴”比“下”表达得更为急切形象。“格锯”之“格”,《说文》解为“长木貌”,《辞海》有义项为“击打”,例如“格斗”、“格杀”云云,可见“格锯”比“锯木”更为文雅,“拈菜”比夹菜的动作更为优美、雅致。
   再如:黑黢黢(黑洞洞)、菜蕻子(菜薹)、谈玄(挑剔)、雨盖(雨伞)、茅厕(厕所),其中第二个字取其古义。如“茅厕”,“厕”古读cì,《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如厕,陷而卒。”现今荆门农村不少人仍然把“厕所”称为“茅厕(sì)”,说明这一古老处所名称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之前。
   还有两个字均采用古义的:因之(仍然,例“这件事因之你去做”)、庚兄(同年生的哥哥)、守岁(等候旧年过去新年到来)、调羹(小汤勺)、忤逆(不孝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荆门方言词的古朴典雅,昭显着荆楚文明,可增强荆门人的自信与自豪。
二是诙谐幽默,能抓住被界定对象的本质特征。例如亮星(启明星)、罩子(雾天)、千张(豆皮)、下水(猪肠),这是因特点而命;“鸡头苞(芡实果)、团鱼(鳖)、蛾眉豆(扁豆)、龙须菜(豌豆苗子)、鲶鱼杆子(小腿腓侧)、鲇包肚子(小腿胫侧)、螺丝拐(踝骨)”这是因形象而命;“涎兜子(兜肚)”这是因用途命名。
    再如把人人讨厌的臭虫称为“香姑娘”,把挖空心思这一成语说成“弯心拱洞”,把猪舌头说成是“赚头”,何等风趣、何等幽默!这些都展现了荆门古代劳动人民的幽默与智慧。
    三是倚声说义,通感转移,词义的单一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结合。
   荆门方言词中有一些双音节的单纯词(区别于合成词,不能再做词素分析),如“嘎事(开始)、玍古(脾气古怪)、 撮莽(多事 充能)、厄么(表强调语气)”等等。还有三音节及多音节的单纯词,如“尬郎子(器物不稳定)、安不上(不敢当)、日它瞎(不可信任)、浴罢弹琹(随随便便,吊儿郎当)、无状打爷(无条理,胡扯)、把持其事(认真过细地从事工作)、咋么偷子(忽然)、刺拉果子(荆棘)、克膝包骡子(膝盖)”等等。词义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或许只能从声音上去揣摩,声与义似乎有某种“通感”的关系。这些词的意义又是确定的,需要依语言环境而定。

    四是荆门方言词有加“子”作为后缀的特点,如“末丸子(豌豆)、欧萝子(野葡萄)、橘柑子(柑橘)、眠亮花子(萤火虫)、嘴壳子(嘴巴)、白扯子(扒手)”等等。“子”发弹舌音,无论走到哪里,一听就知道是荆门人在讲话。有“子”后缀与没有“子”后缀所表达的词义是不完全一样,微妙之处在于带有某种喜爱或者嫌弃的感情色彩。

另一个用得较为普遍的后缀是“哒”,如“黑哒(夜晚)、亮哒(白天)、过身哒(去世)、火来哒(火气好)、吃多哒(多事)。还有一个“倒”,如“抱倒(抱着)、站倒(站着)、箍倒(拥抱)、踹倒(踏着)”。“哒”与“倒”作后缀在日常对话中很常见。再如,“逑”与“哒”、“倒”一样,也有作后缀的用法。

荆门方言词中加前缀的情况不常见,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如以“死”字作前缀的:“死要面子、死苕、死懒、死慢”等等,“死”已经完全脱离了本义,可以作“特别”解。还有以“胖páng”字作前缀的:“胖臭、胖酸、胖些菲(麻烦)、胖恼火”,表示些许的怨恨。再如,“蛮”与“死”、“胖”一样,也有作前缀的用法。

(二)正确地书写方言词

首先,需要在普通话里认真寻找与方言词相对应的同义词,不可随心所欲,胡乱涂写。现代汉语实际上是各地方言的集结版、精选版,一般来说方言词总是可以找到正确的书写形式:如与“三不之一”相对应的是“偶尔”、与“手扶杆子”相对应的是“手扶拖拉机”、与“袱子”相对应的是“毛巾”、与“妈子”相对应的是“乳房”、与“哈”相对应的是“都”。等等。
   其次,要仔细推敲读音,找出与词义最近的汉字,尽可能让外域读者能读懂听懂。如“曲鳝”(蚯蚓)比“曲闪”好,“马蜒”(彩虹)比“蚂颜”好,“扯野芜子(不着正题)比“扯野务子”好,“托子”(拳头)比“沱子”好,“三匹罐”(茶叶)比“三皮罐”好。这是因为:“曲蟮”与“蚯蚓”形态有相似之处;“马蜒”与“彩虹”都是霓的比喻;“野芜子”是田间杂草,以“扯野芜子”喻“不着正题”恰到好处;“托子”用手字旁指代拳头;“匹”是骡马计数量词,又通疋,作绸布计数量词,引申为树叶计数量词,“三匹罐”即三匹树叶可以煨一壶茶,故以此来称呼廉价而深受大众喜爱的大碗茶叶,如果写成“三皮罐”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再次,不要把因方言发音差异而误读的词误认为是方言词。如“皮孔”是“鼻孔”的误读(不送气的双唇音读成送气双唇音所致),“克”是“去”的误读(荆门人在对话中把“去”读成“克”)。再如,把“今儿”写成“机耳”,“昨儿”写成“戳耳”,“明儿”写成“磨耳”,“阶檐”写成“街秧”,“挨爷”写成“挨也”,“鞋子”写成“孩子”,都是极不慎重的。读者匪夷所思事小,引起人们对方言词的误解甚至鄙弃事大。

   最后还有一点,地方新出现的地名、企业名不是方言词,黑社会流行的黑话更不是方言词。不能用字母拼写来代替汉字表示方言词,这是为了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中文中允许加入的拉丁文必须是符号或简称,而且需用大写字母书写。其实,书面使用方言词时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文字工作。
   自古以来,荆钟京三地地缘相连,礼义相通,风俗相近,语音相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划为同一行政区划后,人们交往更为频繁密切。研究地域方言语音现象,对学好普通话,增进社会交往,增强社会凝聚力,建设鄂中金三角有着现实与深远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1 21:50 , Processed in 0.04264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