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故乡》让失散10年父子重逢
2007年初,在上海路立交桥边经营录像厅的莫先生发现,一个小男孩每天都来看录像,一看就是一整天。而一名身高1.65米左右、长脸、白皮肤、操北方口音的中年妇女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趟,给小男孩一些钱,然后又走了。
2007年底,小男孩和伙伴离开录像厅到处玩耍,母亲两次到录像厅找不到儿子,从此母子二人失去了联系。半年后,小男孩再次回到录像厅时,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
莫先生见小男孩可怜,便收留了他。因为不 知道家人名字,派出所民警在花了大量精力寻找后,还是无法找到小男孩的家人。
小男孩只记得自己叫袁海超(音),因为离家太久了,对家乡的印象变得很模糊。他依稀记得,在他6岁的一天,父母吵架后,妈妈带着他到了广州。因为钱包丢了,母子二人便以捡破烂、捡空矿泉水瓶子为生,并跟着火车到处跑。2007年的一天,因为他生病了,两人便在桂林停留了下来。
小男孩渴望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哪儿,家在哪儿?他想回家。
网友受鲁迅的《故乡》启发
今年3月10日晚报第10版刊登了《我家在哪儿,我想回家》一文,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宝贝回家网的桂林志愿者高清来到录像厅看望了海超,通过交谈将小海超对家乡的一些印象发到了网上———“自己叫袁海超(音),母亲的名字叫袁洛平(音)。自己年龄大约15岁。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以前住在袁庄(音),家里种梨,梨很大,表面粗糙。家乡也应该有种西瓜的,曾和小伙伴爬上人家拖拉机,一人抱一个下来,人家也发现不了。在家吃面食、馒头,家乡的冬天很冷,下很大的雪,穿棉衣棉裤毛衣。”
根据这些信息,志愿者通过网络搜索到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都有袁庄,并与当地公安和村委会联系,核实当地是否有孩子走失。然而,志愿者找到了山东、河南的“袁洛平”,却都不是海超的母亲。
直到今年7月,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红黄凤凰”在翻阅鲁迅的《故乡》时,看到鲁迅对在闰土家乡的雪地捕鸟的描述。这名志愿者突然想到江浙一带下雪的情景,“江浙会不会也有个袁庄?海超会不会是江浙人?”接着,“红黄凤凰”就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结果查到江苏徐州丰县常店镇有一个袁庄。之后,其他志愿者通过跟当地村委电话联系,确认袁庄有个叫袁维义的人10年前丢过孩子,是孩子妈妈带走后失去联系的,孩子名叫袁海潮。
村委主任通过袁维义的弟弟,得到了远在新疆打工的袁维义的电话号码,随后袁维义与海超通电话。因为离家太久,小海超已经听不懂袁维义的江苏话了。
视频里的海超就是失散的儿子海潮
7月28日11时,远在新疆打工的袁维义和海超通过视频见面。刚开始,父子间的对话显得格外生疏。“我从视频里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他是我10年未见的儿子。”袁维义说。
虽然袁维义觉得海超的样子和儿子小时候几乎一样,但他还是问了海超几个问题,“你家里有什么人”、“家离学校有多远”、“你的班主任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海超回想后一一回答,这 和袁维义心中的答案完全符合,这更加让他确认,海超就是他的儿子海潮。
“不管怎样,我一定要亲自到桂林一趟。”抱着这样的心情,袁维义在路边等了3个小时,终于搭上了前去伊犁的班车。7月29日晚上9点多,袁维义抱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搭上了回徐州的火车,历时48小时,终于和在徐州丰县常店镇袁庄的弟弟见了面。村里的人得知他找到儿子的消息,都替他高兴,而看到袁维义带回去的从晚报电子版下载的儿子近照时,村民纷纷说:“这不就是你的小儿子海潮吗!”
8月1日上午,袁维义和弟弟在村干部和下村民警的陪同下来到徐州,兄弟二人乘车到郑州转车,终于搭上了前往桂林的火车。
“我找了10年,以为再也看不到你了”
8月3日下午5点左右,宝贝回家志愿者高清、猪猪(网名)带着袁海潮(以前报道称袁海超),早早在火车站出口处等待。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列车一再晚点,海潮只能望着出站口,一句话也不说。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晚上7点54分,广播中传出晚点了两个多小时的T189次列车到达桂林火车站的消息。
出站口很快出现拥挤的人流,曾在视频中见过袁海潮父亲的高清非常用心地留意每一个从出口走出的人。“来了!”一会儿,高清轻轻地说了一句,两个身材魁梧、庄稼汉打扮的中年男人来到了出口。
“长得很像哦。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一名录像厅附近的邻居说。两人在高清的指引下,向袁海潮走来。走到离袁海潮还有一米远时,两个男子突然停下了脚步,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面前的男孩,空气也好像凝固了起来,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突然,海潮的父亲双手捂脸,眼泪溢出。几十秒后,这位父亲将手从脸上放下,大声哭了起来:“这个小子,我找了10年了,以为再也看不到了……该高兴了,太好了!”
就在大家以为这位父亲会上前拥抱儿子时,他突然走到高清和记者面前,“扑通”一声双膝着地跪了下来。“快起来,快起来。”这位父亲的行为让高清和记者措手不及,大家赶紧用力将他拉了起来。起来后,袁维义紧紧握着高清和记者的手,哽咽着不停地说感激的话语。
袁海潮静静地看着,任凭大家怎么问,也一言不发,但眼神一直注视着陌生了的爸爸。记者走过来,对他轻轻地说:“海潮,这是你爸爸,你终于有真正的家了。”他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起来,嗯了一声。
“先到酒店把东西放下吧。”在高清的提议下,一行人来到了宝贝回家志愿者预先订好的临桂大酒店。
连正在看录像的人都感动了
刚放下行李,袁维义就要求志愿者和记者带他去看望养育了袁海潮多年的好心人莫先生。
录像厅正在放一部战争片,莫先在门口招呼前来看片的客人。看到袁海潮,早已得知是怎么回事的他匆忙地放下手中的活儿,迎了上来。得知莫先生就是好心人后,袁维义大步走了上去。两个男人随之拥抱在了一起,还没说上几句话,都哭了起来。
“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你的心真好呀,要不我的儿子也许就没了。”袁维义哽咽着说,在莫先生前磕头跪下。莫先生手足无措,哭着将袁维义扶起,“你不要这样,我也是当了父亲的人,一点小事我受不 起、受不起……”话语未落,袁维义又一头向莫先生的妻子跪了下去,“我们永远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的恩人。”莫先生的妻子非常慌乱,莫先生将袁维义再次扶起。莫先生夫妻俩不停地说:“不要感谢,找到就好,找到就好。”
不少正在看录像的人和周边餐厅、商铺的员工听说袁海潮找到了家人的消息后,纷纷走来询问。看着眼前的一幕,大家都被感动了。一些女性了解基本情况后,眼睛红了,掏出纸巾擦拭眼睛。
“桂林人好呀,感谢你们了。”面对众多围观的人,袁维义非常激动,向人群抱拳作揖,掏出香烟向每一位男士派发。大家都为他们高兴,向他们送上祝福。
一位市民说:“莫先生是个真正的父亲,是个好心人,以后我只要看录像就来这里看,要为他捧场。”他的提议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记者了解到,10多年前,莫先生在现上海路立交桥附近放电影,其电影院取名为“东方红电影院”。多年前,因为电影不景气,改为放录像,但还是每况愈下,惨淡经营。录像厅附近一名邻居说:“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他还是收养了当时无家可归的小海潮,并一直视如己出,真的是个好人。”
10年寻子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在酒店客房,袁维义向记者出示了海潮的医学出生证明和户籍证明等资料,讲述了10年来艰辛的寻子路。
2000年暑期的一天,才上了一个学期学前班的袁海潮由母亲带着离开了家。几天过去了,没有看到母子俩回家,袁维义开始还以为是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到那里一看,得知妻子根本没有回家后,一家人急了,大家开始分头在周边村庄寻找。原本在附近一个矿上做事、一星期回一次家的袁维义辞掉了工作,每天在周边集市上找。孩子的爷爷只要看到袁维义在家,就命令他出去,囔着:“你给把我孙子找回来。”
为方便外出找孩子,袁维义将另外一个孩子袁海波交给孩子的爷爷,自己和弟弟一起到南京、济南、郑州、沧州、徐州等城市寻找。在《扬子晚报》刊登了两次寻人启事没有消息后,他和一个弟弟每天走在街头或者深入村庄,将一张张印有儿子照片的寻人启事贴在电线杆上、人流量大的城市墙壁上、人行道过道等地方,向过往的行人一个个询问。
一年过去,没有任何消息,袁维义估计孩子已不在本地了。于是,他凭一手木工活技术,先后到安徽多个城市、沧州、图们江等地打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是上半年打工攒钱,下半年在所在的城市漫无目的地去寻找。每次乘坐班车,只要有可能,他就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眼睛往外扫描,希望奇迹的出现。但是,每次的期待都是失望。
“10年来,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今晚终于可以好好放心地入睡了。”袁维义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http://news.guilinlife.com/news/2010/08-5/123476.html
宝贝回家编号:17351
姓名:袁海超(音)
性别:男
出生日期:95年
失踪时身高:不祥
失踪时间:00-02年开始和妈妈流浪,07年到桂林半年后和妈妈失散
失踪人所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失踪地点:广西桂林市
失踪人特征描述:食指关节上有刀疤
提供准确信息者:(酬金:元)
能够护送回家者:(酬金:元)
其他资料:(解玉跟进),特别感谢桂林-高清利用节假日时间探访了小袁,并用他的电话让我们聊了几十分钟,从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谢谢!
线索:
1、自己叫袁海超(音),母亲的名字叫袁洛平(音)。自己年龄大约15岁。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
2、家乡就叫袁庄(音),应该是村或乡镇,因为对于县城,小袁是称县城的。(袁庄河南江苏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都有)
3、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带着从家骑车到县城,然后坐公共汽车到一个很大的城市(说到这里小袁提到济南,但不太确定),那里的火车站很漂亮。从那坐火车一直坐到广州东,没有转火车。(现在到广州东的吃面食的地方只有郑州和太原)
4、家里种梨,梨很大,表面粗糙。家乡也应该有种西瓜的,曾和小伙伴爬上人家拖拉机,一人抱一个下来,人家也发现不了。家乡有西红柿,曾去偷吃过。
5、在家吃面食、馒头。
6、食指关节有刀疤,应该是被砍过的,但不记得是怎么回事了。
7、小时候游泳差点被淹死,应该是在河里,记不清了。
8、冬天很冷,下很大的雪,穿棉衣棉裤毛衣。有炉子。
9、哥哥大我一两岁,两三岁。
10、在村里上的小学。
2010年6月拍摄
2010年3月10日桂林晚报登载照片
站务电话:95178995(国内免区号直拨|免长途费)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宝贝回家寻子网http://www.baobeihuijia.com/
公益网站 宝贝回家志愿者为寻亲者免费服务 重点帮助16岁以下失踪儿童
宝贝回家寻子网信箱:baobeihuijia@yeah.net
宝贝回家志愿者接待群QQ群号:1840533
附 桂林晚报记者采访袁海超的文章
http://www.guilinlife.com/glwb/html/2010-03/10/content_137848.htm
随妈妈到桂林后走散如今已长成少年的他想妈妈
“我家在哪儿,我想回家”
■记者霍文 文/摄
一个15岁的少年近来特别想家,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不知道父母的名字是什么,甚至连自己真实的姓名也不清楚。望着街上那些孩子在父母带领下回家的情景,他常常偷偷哭泣。收留这名少年的市民莫先生希望大家来帮助,让这个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和亲人团聚。
莫先生:已收留男孩好几年
在中山南路上海路立交桥边的一家录像厅,记者见到了不知家在何处的男孩袁海超(音)和市民莫先生。
莫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这个地方经营录像厅已经有10多年了。他注意这个男孩,大约是在2007年年初,那时,他发现一个长得很可爱、已到读书年龄的小男孩每天都来看录像,一看就是一整天。而一名身高1.65米左右、脸有点长、皮肤较白、操北方口音的中年妇女每隔两三天会来一趟,给小男孩一些钱,然后又走了,让小男孩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录像厅。
经过和小男孩的交谈,莫先生了解到,那名中年妇女是小男孩的母亲,多年前,就带着小男孩在火车上捡破烂、捡空矿泉水瓶子为生。把小男孩放到录像厅后,她就随火车捡瓶子去了,每隔几天,将瓶子卖掉后,就给小男孩一些钱。
莫先生说,不知什么原因,2007年年底的一天中午,小男孩离开了录像厅,过了半年又回来。期间,小男孩的母亲曾两次来找孩子,但没有找到。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名母亲了。所以,当小男孩再次回到录像厅时,就像孤儿一样没有人管了。
“看着小男孩可怜,无家可归,又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收留了他。”莫先生说,他每天让小男孩到家里吃饭,有时让小男孩帮忙在录像厅搞搞卫生。但是,因为没有户口,小男孩无法上学,因此一直到现在,还是一点文化都没有,连自己的名字也是不久前才懂得认写。为了帮助小男孩找到家,莫先生曾和派出所联系,但是因为不知道家人名字,派出所民警在大量寻找后,还是无法找到小男孩的家人。
“现在,这个孩子15岁了,除了没有文化,人品很好。近段时间来,他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莫先生说,他知道,孩子想家了。他希望能通过社会的帮助,让小男孩早日找到自己的家人,早日回到家人的身边。
迷茫男孩:我想回家
记者看到,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约1.6米高。当记者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说叫袁海超(音)。“是原来的原,还是袁?”面对记者的问题,小男孩一脸茫然说:“不知道。”
小男孩回忆说,他家乡的村名好像叫袁庄,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和他。他曾在村上的小学读过一年书,那时的校舍是几间很破旧的瓦房。在他读书时,爸爸妈妈经常争吵,从没有见过两人开心的情景。
一个秋天的早上,他爸爸和叔叔进城卖梨去了,妈妈用单车带着他去了县城,而后坐班车到了一个很大的城市,那儿的火车站很漂亮。当天,他在一家百货商场玩的时候,拿了一个玩具赛车,结果弄得他和妈妈一起被保安带走。不久爸爸来了,将他们两人领回了家。那次,他的爸爸和妈妈吵得很厉害。几天后,妈妈带着他离家,到了广州。
不幸的是,才到广州不久,装着妈妈钱包、身份证等东西的包袱就被偷了。从此,他妈妈开始在火车站以捡破烂、捡空矿泉水瓶子为生。后来,看到火车上的空矿泉水瓶子很多,他的妈妈就上到火车上,跟随火车到处跑。他们先后到过深圳、上海、河南、湖北等地,一路捡瓶子,捡到一定数量后,就近卖掉,而后继续上火车。
2007年的一天,小男孩和妈妈随火车到了桂林,他突然病了,头痛发烧。情急之下,妈妈带着他在桂林下车,到火车站附近一个小诊所看了病。随后,母子两人到了火车站附近的录像厅过夜。
第二天,大概是考虑到他病了,妈妈将他留在录像厅,一个人上火车捡空瓶子去了。就这样,他一直留在了桂林这家录像厅,他的妈妈每隔几天就来一次,给他20元到30元的钱。
2007年底,因为贪玩,他和在录像厅认识的一个全州籍伙伴离开了,在桂林市区四处玩耍。两人每天一起到处捡空瓶子,卖得钱后一起吃饭,一起在废弃房子和桥下过夜。
半年后,因为伙伴回家了,他一个人又回到了录像厅。但是,这次回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
说着说着,小男孩哭了起来,他说,自己长大了,却发现自己没有户口,没有家。要不是好心的莫先生一家收留他,他真不敢想象生活会是怎么样。他依稀记得母亲的名字叫袁路平(音)。他想知道他的亲人在哪儿,家在哪儿,他想回家。
2010年8月3日下午4点多,袁海超爸爸和叔叔来到桂林接海超。志愿者和海超一起在火车站接站。爸爸一出火车站,看见海超,马上就哭了,当场要向志愿者下跪,被志愿者扶住了,当时的场面太感动了。袁爸爸在火车站哭了好久,后来被志愿者劝着才到酒店去了。到酒店放了行李之后就前往录像厅了,看见老板和老板娘也哭了,逢人就发烟,还要向老板和老板娘下跪咧,随行去的女记者都哭了。志愿者帮助海超找家的过程见35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