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助寻,续战友情
编 辑:周周乐
1973年杨宁华从四川万县入伍,曾经在四川邛崃某炮兵团服役,成为汽车连的一名士兵,由于工作原因,和修理所的马振魁熟识,俩人逐渐成为好战友。1979年马振魁退伍后,俩人就断了联系,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宁华越来越怀念当年的老战友。 2016年5月23日,杨宁华在《等着我》登记了寻找战友马振魁的求助,接到案例跟进任务的是宝贝回家其他寻人工作组志愿者雨蝶,雨蝶在与杨宁华的沟通中了解到,马振魁原籍是武汉市的,曾经在河南当知青,然后从河南入伍来到四川省邛崃某炮兵团服役。1979年马振魁退伍后,不知道是回了河南,还是回了原籍武汉。杨宁华退伍后则留在四川万县,1990年搬迁到重庆市工作和生活至今。关于马振魁的家庭信息,杨宁华并不清楚,只知道马振魁的舅舅地址是:武汉市胜利街。 随后经过近5年的寻找都没有结果,期间雨蝶请志愿者淡然和河南的志愿者一起寻找过,当时找到一个疑似马振魁的人,可是没有他本人联系方式。志愿者辗转努力下找到了疑似被寻人儿媳的电话,但是对方告诉志愿者打错了,说她不认识马振魁,此后再也没有更多线索。2021年雨蝶整理老旧案例,再次发帖: 寻找1956出生1979年失联四川省邛崃市土地坡战友 马振魁528651 发帖后雨蝶再次请志愿者淡然帮忙寻找,2021年3月中旬,淡然联系上雨蝶,说在湖北省找到一个疑似被寻人。雨蝶按淡然提供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说他没有当过兵,肯定是打错了,此线索予以排除。几天后,淡然再次发来了新的疑似被寻人马振魁儿子的联系方式,雨蝶打过去却是一个女的接的,这次对方也是说打错了,她表示并不认识马振魁。 无奈,雨蝶把这些情况都反馈给淡然,淡然又找到了一个疑似被寻人儿子和儿媳的电话。雨蝶考虑到是不是自己的是外地电话,对方会误以为是骗子而拒绝沟通,甚至干脆说不认识。便找到了河南当地的志愿者随缘,请随缘帮忙打电话联系,然而随缘得到的答复仍然是“打错了”。几经挫折,淡然、雨蝶和随缘觉得这不应该总错的,随后雨蝶再次联系上杨宁华,杨宁华反馈他在别的战友处了解到,马振魁1978年退伍,退伍后去了许昌铁路局工作。然而淡然最后找到的疑似对象祖籍也是湖北的,后来也是在铁路局工作,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家人总说我们打错了。 不甘放弃的淡然再次查找后,发来了另一个联系号码,随缘打过去一直是正在通话中,雨蝶告诉随缘可能是电话被对方拉黑了,随后随缘用家人的电话打过去,但都是打不通的状态。随缘只得选择给对方发一个短信说明情况,可惜的是仍是没有回信。线上联系无果,正当雨蝶和河南志愿者商量,准备找地方志愿者去家里实地走访时,随缘激动地联系上雨蝶,说对方回应了,那正是我们要找的马振魁,进一步沟通中,雨蝶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原来,马振魁儿子、儿媳以为志愿者是骗子,所以拉黑了志愿者,当时马振魁又刚好不在家。等到马振魁回家,儿子给他提起这事,马振魁才告诉儿子的确有这样一位战友,这才证实了志愿者的真实性。 之后马振魁加了随缘的微信,想了解战友杨宁华的情况,随缘把杨宁华保存的照片发给马振魁。马振魁看到自己的两张单身照,还有和战友杨宁华以及另一位战友的照片被保存的这么好,这让他很是感动,连连说自己连一张这样的照片都没有。得知战友寻他寻了那么多年,他更是激动不已。 雨蝶将马振魁的情况告诉了杨宁华,正在开车的杨宁华高兴万分,迫不及待地找了个服务区停下车,发了一张穿着军装的照片给雨蝶,他说:“就用这张行着军礼的照片给志愿者们行个礼,非常感谢大家!”随后然后拨通了马振魁的电话。最后,两位战友分别联系了雨蝶和随缘,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依依(539683555)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