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鑫失踪之前的照片。(杨先生供图)
这名和小鑫相似的男孩看着镜头笑。
(本报拍客余先生供图)
杨先生的坚持
“下一个城市,还会有希望”
“累了一天,虽然还是没找到,但下一个城市,还会有希望。”随着寻子爱心车,从东莞到长沙、再从武汉北上山西太原,杨先生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看着手机屏幕上儿子的照片,都这么安慰自己。
杨先生的出门寻子是从1月中旬开始的。
寻子爱心车,是一辆小面包车,里面挤着12名孩子失踪的家长,其中包括车主和爱心车的司机程先生(西安人,一名6岁女儿失踪的父亲)。车子从泉州出发,第一站是广州东莞。为了节省车旅费,他们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饱餐。
还好,好人多。车子每到一个城市,所在地的“宝贝回家”志愿者们,就出来接应,为他们准备住处和活动场地,还有联系救助站等等。这些志愿者不少也是失去小孩的家长,虽然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打击,已让他们十分艰辛,但在寻子爱心车离开前,不少志愿者会偷偷地把钱塞进车子里。钱不多,50元,100元,也有20元的。
洪女士的思念
“在梦中见一下儿子,都是奢望”
“只有在梦中,见到儿子的笑脸,才感觉做人好幸福。有时候一整晚睡不着,连在梦中见一下儿子,都是奢望。”杨先生的妻子洪女士,在QQ空间里留下了对儿子的无限思念。
1月29日,洪女士记得最清楚了。因为这是她半年多来,最值得欣喜的日子——她在“宝贝回家”网上看到儿子的照片。尽管照片上的小孩满身污垢,但是她一眼就认了出来:“没错,这一定是我儿子”。
第二天一大早,洪女士就踏上泉州开往厦门的汽车。在“宝贝回家”厦门志愿者的努力下,找到了照片里的地点——厦门火车站附近。但守了几天,迟迟不见照片上的儿子。火车站旁边的卖报人说,每天早上5点到8点,有带小孩的乞讨者会从火车站路口经过。于是,洪女士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天还没亮,她就在火车站几个路口来回走。有时候走得脚底生疼了,也不敢停下来,就怕错过。
到8点左右,卖报人说的时间已经过了。洪女士简单吃了早餐,就往其他人多的中山路、南普陀等地方赶,一路问,一路发传单。走累了,她就在路上歇一歇。后来好心人看了心疼,借了一辆自行车给她。可那自行车太高,洪女士又比较矮,骑不动,只好边推边骑。
洪女士找了10多天,厦门警方也帮忙找了,但儿子还是没有半点音讯。最后,她病倒了,只好回家。
徐先生的希望
“有一丝希望,我就尽百分百的努力”
有人说,上帝如果给你关上了一扇门,那他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6月16日晚,一条QQ信息,再次燃起了杨先生和洪女士一家的希望。
信息来自武汉,里面说他姓徐,也是一名失去儿子的父亲,在网上看到,他失踪3年的儿子,和杨先生的儿子在同一张照片里出现。就这样,泉州和武汉,相隔千里的两名父亲,因为一张照片,联系到了一起。
打字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他们迫切的心情,他们通了电话。当晚两名父亲决定,第二天一起前往厦门,找寻照片中的孩子。但是铁路沿线出现塌方,原定的火车取消了。最后,徐先生在武汉警方的陪同下,几经周折,在昨天中午来到厦门,两名父亲终于聚到了一起,并开始了他们新的希望之旅。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将尽百分百的努力。”徐先生说,每次3000份的寻人启事,印了多少回,他自己也记不得了。3年多了,他一直是在寻子的路上,很少回家,因为家里的老母亲,一看见他,就说要看孙子。“儿子当时上六年级了,成绩很好,他奶奶特别疼他。”徐先生说着,眼睛渐渐湿润了。
拍客的热心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帮忙寻找”
“当时我路过时,看见一名坐在地上的小男孩,对着我笑,很有灵性。”坐在两名父亲中间,说起那一组照片,本报拍客余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杨先生和徐先生手上那张百看不厌的照片,其实,是本报拍客余先生的一次偶然街头随拍。
去年11月15日,余先生开着车到火车站载货,由于火车晚点,他就拿着随身携带的相机四处走。在火车站BRT出口处,他看见一名30多岁、穿着红褐色衣服的妇女,坐在路边乞讨,身边有3名小孩,其中一名是六七岁的小男孩,看着他微笑。还有一名大概13岁的男孩,躺在地上,似乎在睡觉,但皱着眉头。还有一名不会走路的婴儿,那名妇女正在给他换尿布。
孩子的不远处,放着一个空铁盒子。不少路过的市民,将5角、1元、、5元零钱放进盒子。
回家后,余先生将当天拍的照片,发到本报的读者虚拟社区“百家村”的“随手拍”栏目中。后来“宝贝回家”厦门志愿者找到他时,他才知道他无意间拍下的照片,被厦门志愿者链接到了“宝贝回家”网。
“我当时只是好奇,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多问一下。”听完两名父亲的叙述,余先生十分后悔。“我是开车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帮这两名父亲寻找。我也是一个做父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