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年5月,“宝贝回家”湖北志愿者在汉口江滩举办防拐宣传活动 资料照片 楚天都市报讯 见习记者袁喆 不久前,“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办者张宝艳,获得央视“十年法治人物”荣誉。全国上万名“宝贝回家”志愿者为此激动,他们在论坛上留言:“大姐,我们爱你!”
湖北有近300名“宝贝回家”志愿者,分布在荆楚各地,其中武汉100多人。拍下街头流浪儿童的照片发到网上、安慰寻子20余年的悲伤父亲、送一个成功找到家庭的孩子回家……他们目睹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力量。
隔着网络心心相印
湖北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大多是年轻的妈妈们。也许因为自己有儿女,他们更能体会丢失孩子家庭的悲痛。
“经常有人问我:‘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走丢过?’”“宝贝回家”武汉骨干志愿者“逍遥”(网名)告诉记者,她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是所有志愿者都经历过悲剧。正是因为生活稳定,我才能投入更多精力帮助别人。”
十堰资深志愿者“大瞳小亦”(网名)介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个依托网站和QQ群建立起来的公益志愿者组织,除非举行大型宣传活动,志愿者之间很少见面,平时大多通过QQ联系。按照分工,全国的志愿者分别被划分到“群亲群”或“孩子群”,分别与父母或孩子接触。每个省份还有地方群,最积极的志愿者可以加入“骨干群”。
希望加入这一志愿者组织的网友,首先必须进入一个接待群。它像“接待大厅”,核实每个新成员的身份,然后指导他们加入相应的群组。
虽然隔着虚拟的网络,却并不影响志愿者之间的互动。“逍遥”说,有段时间,她经常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不断在志愿者QQ群发言,“因为我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群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伸出援手收获感动
向失子家庭提供帮助,既有付出,也有收获。“每次接触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看到他们同命运不屈的抗争,我都十分感动,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逍遥”说。
一次,她在网上看到一则宝贝寻家的帖子,照片与一位胥姓父亲丢失的孩子很像,便约老胥见面核实。虽然结果并不如意,但在聊天过程中,老胥的乐观和勇气让她十分震撼。
原来,1988年,老胥5岁的儿子千千在汉口武胜路丢失,几天后千千的表兄弟奇奇也失踪了,老胥一家陷入极度的悲痛和无助之中。他辞掉工作,骑着摩托车,开始了数年的艰辛寻子之路,家中的积蓄也消耗殆尽。
时间慢慢流逝,伤痛渐渐平复,特别是女儿降生后,老胥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然而不久前,奇奇意外回家,让他的心中再起波澜:“奇奇回来了,千千呢?”
通过心态调整,老胥重归平静,并做起小生意:“我要好好地生活,让家人更加幸福,等着儿子回家!”
一位志愿者说,很多家长在孩子丢失后,会陷入一种赎罪式的疯狂寻找中。“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值得敬佩,但像老胥这样,在寻找孩子的同时也能正常生活下去,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掏出手机拍张照片
“我们的工作其实并不轰轰烈烈,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很小的举动。”一位志愿者说。
本月13日,武汉今冬第一场雪落下的前一个晚上,志愿者“小么熊”(网名)下班后路过武昌中南路天桥时,见到一名中年女子怀抱着一个兔唇孩子行乞,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他们真的是母子吗?孩子会不会是被拐卖的?“小么熊”蹲下来和中年女子聊天。中年女子说,她30岁,来自江西农村,丈夫患病,亟需救助,不得已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来汉乞讨。
这番话并未打消“小么熊”的怀疑。她掏出手机,给孩子拍了张照片,发到“宝贝回家”湖北群里。
这样的怀疑,是很多“宝贝回家”志愿者的习惯。“看到街头的流浪儿童,我们都会仔细询问,拍下照片;如果怀疑孩子是被拐卖的,就把照片发到网上,或者当场报警。”一名志愿者说,“这么做也许成功的几率很低,但我们依然会坚持下去。”
三大武器如虎添翼
除了关注身边的流浪儿童、参与论坛讨论和转帖,一些资深志愿者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在浩瀚的网络中,有着大量“寻宝贝”和“寻亲”的案例。有的志愿者将这两部分案例进行仔细比对,寻找淹没在其中的那些被拆散的家庭。
媒体也是志愿者们的好帮手。2009年,“宝贝回家”网站与武汉媒体合作,成功为在武汉走失后被瑞士家庭收养的女孩王高琴寻到亲人。当时负责媒体接待工作的“逍遥”,仍清晰记得王高琴与亲人在天河机场抱头痛哭的感人一幕。
DNA比对是寻找失散亲人的另一有效方法,因此,志愿者们会帮助寻子家长和寻亲孩子参加公安系统的DNA采集。
不久前,身在内蒙古的小虎向志愿者“云谷”(网名)求助,希望寻找亲人。“云谷”带着小虎到公安部门采集DNA信息,通过比对,他成功找到家人——原来,1991年,小虎在宜昌走失,他的父母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采集过DNA。 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5/201012/t156375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