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家的孩子 二 能干的“二宝”我想帮妈妈干活儿
黄海林:男,16岁,家址不祥。由于智力方面的残疾从家中走失,后辗转被拐卖到天津。刚来的时候,无自理能力,不能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起居,思维混乱,吐字不清,表达能力差。 2005年元月26日,黄海林由热心群众护送到救助站。据当时热心群众讲,他经常在他们居住的小区里出现,饿了就在垃圾桶里捡东西吃,困了就找个避风的地方睡下。小区里很多居民看他可怜,总是会给他吃的,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将他送到了救助站。由于他未成年,就住进了儿保中心。 自儿保中心启动“责任家长”模式以来,我就一直负责黄海林的日常生活起居。在儿保中心大家都喊他叫“二宝”,都说他是我们儿保的宝贝,身上又有两个突出的宝贵优点,爱劳动和懂礼貌,所以大家就给他冠以“二宝”的绰号。让一个智障儿童接受一个新的名字,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儿。起初叫他,他根本不理,只能一遍遍的告诉他“二宝是你的新名字,因为老师们都喜欢你,所以给你起了新的名字”,慢慢的喊他“二宝”,他就把头歪歪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在问“是在叫我吗?”,有这种反应我很开心,证明他已经试着接受这个名字了,就这样一次、两次……直到有一天,当我喊他时,他回答“到”,呵呵,他就是这么可爱又随性,真不知道他怎么会回答“到”,不管回答的是什么,至少从现在开始他已经认可这个新名字了。虽然很多天下来,只是努力让他接受一个新名字,但这对于一个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二宝很爱笑,不管谁喊他,他都是笑脸相迎,表现的很友好。他吐字不清,但是却时时渴望有人与他“交流、沟通”,慢慢的我快成他的“专职翻译”了呢,他说话时,大家听不懂了,就朝我看意思是翻译一下吧。 刚开始接触他时,发现他很勤快,每天都闲不住,但是不长时间就发现了他有一个“致命”的坏毛病,不喜欢换衣服。他每天都洗漱,但是却很少看到他换衣服。必须要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我注意到不是他不爱干净,而是他根本没有换衣服的概念,我想这可能跟他过去的生活环境及经济状况有关,但现在生活在儿保中心,他必须要克服这个坏习惯。我每天都会督促他换内衣、袜子,隔三四天提醒他换外面的衣服。开始时,每当我提醒他,他就会向我摆手示意衣服不脏。通过给他讲道理,他慢慢的也明白了,勤换衣服对身体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现在他已经形成了换衣服的习惯,不仅自己还帮助别的儿童换洗衣服。二宝很有趣,他会时不时的跟我开玩笑,比如装作怕脏的样子,用两个手指夹着脏衣服,然后另一只手捏着鼻子,还冲我摇头。 二宝是个“爆脾气”,他的东西从来没人敢动呢,不过有新来的不知道他习惯的小孩,一不留神碰了他的东西,那可崴泥了,就等着他发现后大喊大叫吧,这时候谁都不能劝他,越劝越坏,所以只能等他消气之后安慰他一下。他很会帮助别人,也许他根本不懂这是种高尚的品德,可能在他看来只是出于喜好。他看见膳食科择菜就过去帮忙,看见司机师傅洗车就过去帮忙,看见有人搬重东西立马就过去帮忙。久而久之,二宝在单位的人缘特别好,好多不是我们儿保科的同事也经常给他带吃的用的,每次有人给他东西了,他就拿过来跟我“显摆”,我逗他假装伸手找他要的时候,他把东西抱到怀里,歪着头嘿嘿一笑说“不给”,然后转身就跑掉了。 别看他平时总是对谁都笑脸相迎,但他也有心情低落的时候,每当这时就能听到他自言自语的说“家”、“妈妈”之类的话,这个时候他肯定是想家了。看到他这样,我们也跟着着急,问他关于家乡的事情,希望能给他找到家,找到亲人,但是他有先天的语言障碍,加上智力残疾,连说带比划的,我们只能是猜到他说的是什么,然后再问他对不对。每次问出了一些我们觉得有用的信息,然后打电话向当地有关部门询问时,对方的回答总是“无此人”。如此循环往复,还是没有为他找到家,看到他从期待到失望的神情时,我们的心里也很难受,能为他做的就是对他好些,再好些,以此来弥补他感情上的缺口。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现在的二宝已经跟刚到儿保中心时那个自卑自闭、性格内向的二宝有着天壤之别了,他现在爱说爱笑、乐于助人,还能照顾其他孩子,现在的他俨然是儿保中心的大哥呢,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儿保中心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