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5|回复: 0

幼儿园“诱拐”演习 17%的孩子被“骗走”

[复制链接]
穿名牌喝酸奶 发表于 2011-4-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在线·教育04月22日讯 昨天,金华市南苑第一幼儿园及其江南翠庭分园进行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园内诱拐演习”。扮演“骗子”角色的是自愿报名的数十名幼儿家长,他们分别带着好吃的好玩的来到幼儿园进行“诱骗”。当“骗子”带着幼儿即将走出校门,园长和老师及时出现,对孩子进行强化教育。据统计,本次演习中,接受考验的幼儿有近500名,被“骗走”的孩子约占总数的17%。
  现场回放:精心策划的“园内诱拐演习”
  幼儿被冒领、绑架、拐骗等事件时有发生,孩子很单纯,一骗就走其实并不奇怪,所以成人积极做好防范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学会交往,另一方面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家里有家长管,在幼儿园里有教师管。在没有人管时,面对种种拐骗术,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整个演习中,幼儿园分高年级和低年级两部分,充当志愿者的家长穿插去“行骗”,高年级的家长“骗”低年级的小朋友,低年级的家长“骗”高年级的小朋友。家长们手中拿着“小玩具”、“小贴纸”以及糖果等,其中有小部分幼儿只要看到好吃的或是听到有好玩的地方,一骗即走;还有部分幼儿虽有一定的警觉性,但是一旦遭遇行骗者的情感投入,也立即上当。
  镜头一:张阿姨走到正在草地边玩耍的贝贝边上说:“贝贝,你认识我吗?我是你妈妈的朋友。”贝贝看了看她,说:“我不认识你!”张阿姨面带微笑地说:“你妈妈刚才打电话给我,让我来接你,我们一起去玩!”贝贝:“我不去,晚上我要和爸爸去吃必胜客。”张阿姨又说:“我们玩好了可以再回来的呀!我们再去买个洋娃娃吧。”贝贝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
  镜头二:4岁的诚诚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滚轮胎,陈女士走了过来,摸摸诚诚的头说:“阿姨带你到外面玩,好不好?”诚诚眨巴着眼睛,不做声。陈女士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糖。诚诚马上招架不住了,牵着陈女士的手立刻往外走,前后没超过10分钟。
  镜头三:张先生走到徐徐的边上问:“小朋友,你家是不是就住在前面啊!”徐徐睁着大眼睛,很惊讶地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我就住在你们隔壁的单元,我们是邻居!”张先生说。“现在你爸爸说家里来了几个亲戚的小朋友,让我来接你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张先生补充道。几分钟之后,徐徐站在张先生的电动自行车上,准备和他一起回家。这时,园长廖敏芳出现了,问徐徐:“你认识这位叔叔吗?”徐徐摇摇头。“那你怎么可以跟他走呢?说不定他会把你卖掉。”徐徐这才下了车。
  演习结果:近17%的小朋友被骗出幼儿园
  昨天下午4时许,南苑第一幼儿园以及翠庭分园的小朋友全部演习完毕。该园演习结果统计显示,幼儿园一共20个班级,其中4个班级没有接受过之前的“防骗防拐”知识的强化,这4个班“被骗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近6成。其他16个班级,由于事先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情况要好得多。平均下来,全园“被骗走”的小朋友比例约在17%。
  演习收获:部分小朋友防骗意识强
  “防拐”演习的结果令不少家长担忧,看着一群一群小朋友被骗出幼儿园的大门,在幼儿园门口的家长们不禁感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小朋友的防骗意识比较强,经受住了考验。
  案例1:“慧慧,你爸爸叫我带你去吃肯德基。”“不去。我不认识你。”“那我带你去商场买芭比娃娃,好吗?”“不去。我妈妈会给我买的。只有奶奶来接我才能走。”无论“拐骗者”拿什么诱惑慧慧。慧慧都不搭理。
  支招:要从小培养孩子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的习惯,告诉幼儿在接受他人东西前,一定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避免孩子误入骗局的好办法。
  案例2:“晨晨,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她叫我来接你。”“不,妈妈会来接我的。”“她有事情来不了了,你还是跟我走吧。”这时晨晨跑到老师那里,问:“老师,她说是我妈妈的同事,要接我走?”在老师的提醒下,晨晨打电话向妈妈确认,在得到否定回答时,她仍然疑惑地看着教师。最后,她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脱离“骗局”。
  支招:晨晨很机警,在无法判断自己该不该相信陌生人时,他懂得向教师求救。家长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在自己无法作决定时不妨先问问身边值得信赖的人。另外,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反抗意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拉你走,一定要敢于大声说‘不’。”
  演习表明:培养孩子的机智交往能力,真的很重要
  幼儿园对演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格外向的幼儿容易受骗,性格内向的幼儿反而警觉。这是由于外向的幼儿大大咧咧,容易相信别人;内向的幼儿比较胆怯,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信赖感。此外,演习中女性拐骗者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这是由于幼儿普遍对长相慈祥的成人有好感,并且对女性的信任多于对男性的信任。
  园长廖敏芳表示,除了幼儿园加强防骗教育之外,家长在生活中也要尽量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别将坏人模式化。儿童对于好人、坏人的理解大多来自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代表“坏人”的大灰狼形象通常都是贼眉鼠眼。这些故事形象或一些艺术化的形象刻画,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思维定势,造成对缺乏经验的孩子产生判断上的误导。一旦骗子西装革履、面带微笑,很多小孩都会丧失警惕。因而,家长要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坏人的含义,并教会孩子辨识和应对真正的坏人。
  家长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还需注意“度”的把握:“不要因为怕孩子被‘诱拐’就不让他们和外界接触,相反,只有让他们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才能培养他们的机智交往能力。”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11/04/22/017463309.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0-21 02:54 , Processed in 0.03269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