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穿名牌喝酸奶 于 2011-6-11 00:24 编辑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防拐宣传风起云涌。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强 实习生/昌道励 通讯员/吉日格勒)“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行动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但儿童的维权之路依然艰辛。昨日,广东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笔者从会上获悉,为净化儿童成长环境,我省将全面推广社区“稻草人”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成为儿童的社区“保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组长邓维龙,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出席了会议。 现状:外来工难以顾及子女 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开始以来,截至今年3月6日,全省已救助流浪乞讨儿童610名,解救被拐儿童4名。尽管“打拐”行动初见成效,但拐卖儿童案件仍时有发生。省公安厅副厅长罗娟表示,尽管新发案件大幅减少,但仍有一批积案没有破获。 “外来务工人员既无法自己照顾子女,又没有能力将子女送到当地的儿童教育场所,造成这些儿童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犯罪分子极易作案得手。”罗娟表示,外来务工人员防拐意识薄弱是导致拐卖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查证、破案和解救难度大,也使得拐卖案件难以遏制。 “我省是人口大省,有3千多万流动人口,其中外省的流动人口有2300万。”邓维龙表示,人口基数大、儿童权益涉及面广、困境儿童维权需求迫切,是我省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难题:儿童保护证据能力弱 儿童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亦不稳定,知识也不完善,这些特殊因素都加大了儿童权益保护的难度。据省高院审委会副厅级专职委员陈佩霞介绍,在儿童意外伤害案件中,由于部分儿童司法保护意识薄弱,未能有效保护证据和掌握相关情况,削弱了法院对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的实效。 儿童本身就“自身难保”,社会的外在条件也让儿童维权之路“雪上加霜”。陈佩霞表示,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权益保护中就出现了家庭教育难、学校管理难、权益维护难等“三难”问题。 对策:社区“保镖”力争年内推广 “汪伯伯,你能不能在我们的小区安排一些志愿者?那样父母让我出去玩也不会担心我被坏人拐走了。”这是今年“六一”前夕,广州协和小学小记者辛浩加对省委书记汪洋的建议。 据团省委副书记陈宏宇介绍,这个建议在白云区景泰街已成为现实。5月30日,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就成立了“稻草人”社区少年儿童守护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成为儿童的社区“保镖”,他们将提供校园周边警戒护卫、社区重要地段的安全守护。 陈宏宇透露,将以此作为试点及示范,推动各社区成立“稻草人”服务队,力争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广,为少年儿童打造安全、祥和的社区环境。 除了以“稻草人”服务队守护儿童,省妇联也在全省开展了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求使“儿童友好示范社区”达到“五有”:有场地、有氛围、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 但如果社区还没有安全“保镖”怎么办?罗娟建议,为外来工子女建立收费低廉的托管中心或学校,使他们可以按年龄正常入托、入学,减少因无人看管而被拐的情况。 出路:防拐知识送达“指尖” 防拐不光要靠志愿者,儿童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省目前已经在此方面迈出新的一步。 只需轻点鼠标,青少年就能学到防拐知识,各种法制宣传理念直达青少年“指尖”。据陈宏宇介绍,首届广东省青少年网上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设计开通网站,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据了解,整个活动期间,活动官网总访问量达到410万人次。 据了解,童谣、漫画、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等儿童喜欢的形式,也已经运用到儿童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教育中来。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06/10/content_2525605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