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岳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已近一个月,目前社会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开展如何?近日,记者探访了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未成年人救助中心。 红色的公寓楼与碧绿的蔬菜园交相辉映,一尘不染的寝室中,孩子们的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走进朔州市平鲁区未成年人救助中心,首先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平鲁区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成于2005年,设在平鲁区儿童福利院。说起它的来历,朔州市委政法委书记李锦告诉记者,这与一起案子有关。 2004年,朔州市的下水井盖频繁丢失,一时成为社会热点。朔州警方全力侦破,抓获了6名犯罪嫌疑人,令人吃惊的是,这6名犯罪嫌疑人竟然全是流浪街头的孤儿。时任平鲁区委书记的梁斌见到了这几个面带稚气的孩子,这一场景深深触动了他。 随后,2004年7月,平鲁区区委常委会通过了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中心的决议,2005年投入使用。 院长刘梅说,“目前,我们救助中心的孩子主要是平鲁籍的流浪儿童及孤儿,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孩子父母双亡;一方死亡,一方被解教;一方死亡,一方丧失劳动能力,如患有精神病或者改嫁;父母双方服刑;一方死亡,另一方服刑。满足条件的孩子只要自己提出申请,两级政府提供证明,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供父母双方户口注销证明及本人户口证明,在填写相关材料后就可进入我们中心。” 据了解,截至目前,救助中心已分批收养孩子300名。“我们在院的孩子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22岁,对于小于7岁的我们实行家庭寄养,费用由救助中心定期供给。”副院长程凤钧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的孩子情况比较特殊,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的心灵从小受到了伤害。自卑、自闭、自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程凤钧说。怎样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成为摆在救助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救助中心开展天天10分钟活动,要求老师在每天早操结束之后,走进宿舍与孩子交谈10分钟,并且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登记。针对孩子的自卑心理,老师们鼓励孩子们重新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对于孩子的自闭心理,老师们鼓励他们走向社会,多与人交往;针对孩子的自私心理,中心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为了进行日常管理,福利院还专门制定了《在院行为考核办法》,对于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考核。”刘梅说。记者在《在院行为考核办法》中看到,福利院对孩子们的行为也进行量化考核,对于一些打架、说脏话、不讲卫生、带小刀、火源等不良行为实行扣分,而对自觉学习、助人为乐等良好行为进行加分。 >> 下转第三版 >> 上接第一版 “我们将分数和孩子们的零花钱挂钩,所以扣除分数其实就是扣除零花钱,因此每一个孩子都会努力做好事来挣分数。”刘梅笑着说。 谈起最痛恨的事情,刘梅将矛头直接对准了社会上的网吧。虽然救助中心有自己的网络学习室,但是孩子们却不喜欢在这里上网,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阻止孩子们上网吧,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上下学由老师接送,周末放假要由孩子的亲戚接,但是依然会有孩子利用上课的时间偷跑出来上网。”刘梅说,“我希望整个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我们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孩子们已经受到了家庭的伤害,不要让再他们受第二次伤害了。” 据统计,目前,平鲁区大约有400多名流浪儿童、孤儿,除去救助中心救助的孩子们外,仍有100多名流浪儿童、孤儿有待救助。 刘梅说,“现在福利院的容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再进的话确实容纳不了。”“制约救助中心发展的主要还是人和资金。”程凤钧告诉记者,“一个孩子一年的生活费要5000多元。同时,我们的孩子中已有不少考上了大学,上大学的费用也成了一笔大开销。” 同时,平鲁区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年龄大部分在26岁到35岁之间。刘梅说,论及教育和心理引导,这些老师都没有问题,但是在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上就有点缺乏经验,“因此,中心还需要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生活老师。” 不过令人期待的是,李锦告诉记者,今年朔州市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已经将未成年流浪儿童及孤儿管理进行立项,下一步将借鉴平鲁经验在全市推广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设工作,并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在朔州的外地儿童。 李锦也表示,未成年人救助仅仅依靠政府和福利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http://legal.people.com.cn/h/2011/0912/c226563-37898948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