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6|回复: 0

[打拐政策] 山西大同“乳娘村”:寄养孤儿和乳娘的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1-11-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同“乳娘村”,6户寄养家庭从土窑洞搬进别墅式新居
  10月22日,一排充溢着现代气息的别墅式建筑在著名的 “乳娘村”——大同县散岔村落成,6户寄养家庭从破旧的土窑洞搬进了亮堂的新房。今后几年,寄养在散岔村的200多名孤儿和乳娘都将陆续住上新房。
  11月2日,记者前往散岔村,探访了孤儿及寄养家庭乔迁新居后的幸福生活。
  新居是全村最显眼的建筑
  散岔村不大,也不富裕,但矗立在村口的那座写着“中国乳娘村”的照壁告诉人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这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庄,先后为当地福利院养育了1300余名被遗弃的孤儿,村里80%的家庭都有代养孤儿的经历。
  近十年的时间内,记者曾多次造访这里,最初,这里最好的建筑是贴着瓷砖的校舍。后来,有了二层楼的孤儿康复活动中心。这次,站在村中排排土窑洞中,最显眼的就是那6幢别墅式新居。
  记者了解到,此次散岔村寄养家庭首批住房改建工程投资总额达130.77万元,由德国利保益有限公司援助15万美元,福利院筹措补充资金34.2万元建造完成。工程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巧妙结合的设计风格,建筑面积662平方米,可供6户寄养家庭入住。
  “要把俺孩养成板宽板宽的大后生”
  石鼓、朱门、瓷砖门楼,当地农户少见的气派。踏入院里,眼前更是豁然开朗,3间簇新的正屋敞敞亮亮,南房、西配房、卫生间一样不少,当院是一块平整好的土地,四周是很有韵味的木艺小栅栏。正屋前,一道镂空小花墙为整座院子增添了不少情趣。
  这个院子的女主人是30岁的曾菊女,见有客来访,正在院中晾晒尿布的她赶紧招呼记者进家。屋内铺着光洁的瓷砖,曾菊女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换着拖鞋,“怕划着这水滑光溜的地呢。”进入卧室,崭新的沙发、衣柜、冰箱一应俱全,“这都是这次搬家新添置的。”
  曾菊女操起茶几上的茶壶,捻茶添水招待客人。之前,曾菊女一家的居所是3间土窑洞,换拖鞋、倒茶水的生活方式曾经距离她那么遥远。如今,虽然搬进新居不过10天,但这名年轻的乳娘显然已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铺着大红炕毯的火炕上,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婴儿正躺在褥子上,另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哄着他玩,逗得小家伙两条小腿欢欢地蹬着。“这个婴儿叫东东,是寄养孤儿,大孩子是自己的。”曾菊女是第一次做乳娘,相比其他年龄稍长的乳娘,她虽然缺乏经验,但年轻、意识新却是优势。“现在的孩子都得科学喂养。”曾菊女说,自己抚育儿子时,就曾有意识学过一些科学喂养婴儿的知识,现在正好用在东东身上,“科学喂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究卫生。”
  在曾菊女看来,虽然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但生活在土窑洞里,要求稍高的卫生条件却达不到。“以前院子里柴草多,还养着牲口,一到夏天,满家都是苍蝇,孩子的奶瓶一放下,奶嘴上就落了苍蝇。还有用水,以前虽然院子里也有水,但总不如现在从家里一拧水龙头就出水方便。”
  对于十几天前搬家的那一幕,曾菊女现在想起来还像在梦中。她说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沾东东的“光”能住进这么好的房,“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定要把俺孩养成板宽板宽的大后生。”曾菊女爱怜地将东东举起重重地亲着,小家伙好似听懂一般,手舞足蹈个不停。
  “这下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
  曾菊女的东隔壁住着靳和贵,这个55岁的男人在村里是个名人,“他为国家培养出3个大学生。”这句话,就是靳和贵在村里的口碑。“那都是他们妈妈的功劳。”坐在客厅,老靳说这句话时,却低下了头。
  靳和贵领养孤儿,并不是冲着补助去的。他的姐姐是村里最早的乳娘,正是从姐姐家看到了那些没娘疼的孩子,靳和贵才心头一热,也想给这些孤儿们一个家。之后,他和老伴先后从福利院领养回六个孩子。而当其中3个孩子都被他们培养成大学生后,老伴却患了宫颈癌离开了人世。“要是她能活到今天,看到这敞亮的房子,该多心宽!”老靳眼角挂着泪。
  时近中午,10岁的小女儿板板放学回家了。看到孩子衣扣没系,爸爸靳和贵严肃地批评,“这么冷的天,冻着咋办?”然后又爱怜地拉过来抱在怀里。之后从茶几上抓起一个大红苹果塞在板板手里,“先吃个苹果,爸爸做饭去。”
  板板是靳家领养的最小孤儿,虽稍有智障,但说话行动丝毫不差。乳娘在她5岁离开人世后,乳爹靳和贵就担负起全部责任。曾经在靳家那三窟破旧的窑房里,板板和以前一样,过着有人爱有人怜的幸福生活。“以前的环境是差点儿,但孩子的生活质量没落下,这下换了新家,生活质量就更上一个档次了。”在锅灶前,老靳麻利地拣菜洗菜。“大孩子们都在外头,听说国家给盖了新房,都嚷着说要回来看看。”搬家那天,他用手机拍了新家的照片,给孩子们一一发去了彩信。“等过年大家都回来,院子里大大地垒个大旺火。”老靳憧憬着,眼睛里似乎已经有热烈的火焰在跳动。
  半个小时后,饭菜准备齐全,一盘炒鸡蛋、一盘肉炒蘑菇、一小盆土豆豆腐烩粉条,主食是米饭。板板迫不及待地坐在餐桌前,等着爸爸一样样端上来。“以前在老屋里就是手端碗吃饭,看到电视里的城里人在桌子前一盘盘地吃饭,板板经常说咱们啥时候也能这样。”还没摘下围裙的老靳亲切地拍了下板板的头,“这下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
  ■记者手记
  从破窑洞到别墅式的砖瓦房,大同“乳娘村”的变化,无疑是孤残儿童生活质量、养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带来的直接福音。对于和孤儿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有着水乳交融的亲情的乳娘们来说,这也是对她们多年付出的回报与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这个儿童福利领域的新的闪光点,必将会推动当地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作为全国福利院家庭寄养模式的发祥地,创建于1949年9月的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福利院为保障,以社会为支持,以“乳娘村”为中心,辐射全市300多个家庭的育孤管理服务体系,使孤儿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大同育孤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国福利院中推广,“乳娘文化”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大特色。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1103/5197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6 22:40 , Processed in 0.03875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