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28|回复: 0

[一般新闻] 6岁被拐离台湾67岁老人想到宝岛寻亲

[复制链接]
阳光天使 发表于 2008-7-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07-0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邱瑞贤
 福建,60%的台胞祖籍所在地,“台湾游”的开通,无疑将带来更加复杂的感情冲击。那些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忆、去盼望的老人们,终于有机会得偿所愿。尽管这只是一个开端,却意味着希望。
  记者无法对这群离开台湾几十年后再未踏上宝岛的老人们的数量做一个统计。他们零碎的记忆往往很难为记者提供真正有效的寻亲线索,然而,就像采访中卢文珍老人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去了,就肯定能找到。”这是他们的决心,也是记者的信心。
  福建与台湾特殊的情感联系,把记者带到了这里,也让记者得以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亲情故事,以及由“台湾游”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机会,更让记者见到了怀抱已久的希望实现之前的兴奋和紧张……
  文/本报特派记者邱瑞贤 
  图/本报特派记者邱伟荣 
 
  厦门市区一个幽静的海边小区里,67岁老人卢文珍的晚年生活非常安逸。但是他总放不下忙活——翻出那本不知已翻过多少次的台湾地图册,找到台中县那一页,眯着眼睛皱着眉,苦苦地拼凑记忆中的每个碎片。
  在厦门,像卢文珍这样的老人很多,同一家族甚至同一家庭分隔海峡两岸的比比皆是。厦门市台联并不承担寻亲的工作,但是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总是接到很多老人的求助,然而年代久远,记忆模糊,靠中间机构来帮忙的机会极微。
  “如果我能亲自到家旁边那片地上走走,我就一定能找到。”听说台湾游开放,卢文珍老人黯淡的眼睛里又燃起了期许。 
  自拟寻人启事
  一拨通卢文珍家里的电话,他的老伴就一个劲地致谢。相伴多年的她最了解,丈夫对家的思念多么浓烈,需要哪怕是希望渺茫的一丝一毫抚慰。卢文珍寻亲的历史很长,然而线索少得可怜。在他抖给记者看的东西里,有一张是老人自己画的地图,歪歪扭扭地记录下老人记忆里的每一个细节。
  因为这已经是属于61年的记忆。卢文珍记得自己离开台湾的那年才6岁,有一天正在玩耍的他被叫去理发,他就跟着几个人走,结果走到火车站附近时,大他几岁的哥哥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跑。
  卢文珍没跑掉,他不仅上了火车,还被带到了一条船上。在船开的过程中,他听到有人问“梧栖过了没有?”从此,这个在台中县海边上的镇名成为他寻找家乡的唯一元素。
  “我的家肯定就在这个梧栖附近,要不是往北的通宵镇,要不就是往南,但是南边的人说话的口音比北边轻。”为了确认家的方位,卢文珍甚至留意到自己手臂上的麻疹接种点,“有台湾人告诉我,我手上的这种接种方式是北边的”,所以他认为,家应该在梧栖镇以北。
  “我记得家在海边,附近有铁路,有山,有铁绳车,有部队驻扎,有很多蜗牛……”6岁孩子的记忆中,总是这些生动的片段,地名和方位则因为枯涩而被遗忘。卢文珍连自己家在哪条村都不记得了。
  “小时候,我常常沿着村边顺铁路到街上及火车站玩,外婆家离我家有1公里左右,顺着铁路转弯上小山坡,外婆家就在第三座小山坡上,山谷边有一条大沟,我与母亲要坐铁绳车过大沟,下车才到外婆家。”这一番话,连卢文珍的老伴都听得耳熟能详。“他每一次说的都一样,从来没有说岔过。”
  尽管深刻但是支离破碎的记忆,为他的寻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几年前,卢文珍自拟了一则寻人启事,通过种种关系辗转带到了“台湾内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但是对方回复无法寻找。这封回复函,同样被卢文珍如珠宝般珍藏着。 
  被卖契约成寻亲线索
  客厅的墙上挂满了老伴家人的照片,一张密密麻麻的全家福上足有四五十人,可是属于卢文珍的直系亲人没有几个。
  坐船到了惠安后,6岁的卢文珍被交给了惠安下坑村一个经常去台湾卖米的商贩李文土。但是这个商贩又把他转卖到了石狮永宁镇沙美村,给当地人卢远德当儿子。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卢文珍这个名字。
  在卢文珍收集的资料当中,还保存着当年卢家买儿子的那份写在红布上的墨汁字据,也就是卢文珍第二次被卖的“契约”。
  老人回忆说,这份“红布契约”是自己长大后,不断央求已移居香港的养母卢老太太,好容易从众多废弃物当中 “抢救”回来的。照着“红布契约”上写明的情况,卢文珍曾多次去惠安找过那个卖米的商贩,但因年代久远,联系不上自己的第一个“买主”了,这也就断了他寻找台湾亲人的线索。
  虽然被卖,但是懂事以后的卢文珍对家人没有一点恨意,“那时家里很穷,很多人家的小孩都只能卖掉。”朴实的老人一生勤劳,20多岁时在石狮认识了老伴,在厦门成家立业后有了两个儿子,这些都没办法取代思念亲人的心。
  “虽然离家61年,但是我还记得,我家里有个祖母,一位叔父叫合家,他在彰化工作。我父亲叫吴忠,是在村里的庙中做神童的,就是替神说话的人,母亲早逝,姓施。”老人说,双亲的名字,他都是听祖母叫唤时记住的。兄弟姐妹一共5人,有3个哥哥一个妹妹,然而老人记得的名字都是小名,“大哥方阿,二哥梁阿,三哥格阿,妹妹叫阿琴,那时才3岁,还不会走路。”
  自己的大名,卢文珍记得很清楚,“我叫吴合宜。” 
  “像他这样连地址都没有的,很难找。”在厦门市台胞联谊会,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上门求助寻亲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他们零碎的记忆往往没办法提供真正有效的寻亲线索。“直系的亲属还好一点,很多隔代的,依靠中间机构来寻找,基本上不可能。”她诚挚而又带点无奈地说。
  台湾游让他看到曙光
  每天坐着苦苦思索,是卢文珍现在唯一能做的事,但是他已经没办法想出更多的细节来。几十年来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托过无数关系,但全部无功而返。
  “必须要我自己去一趟才行,只要我去了,就肯定能找到。”卢文珍老人很坚定地认为。最近听说台湾游开放,老人的心兴奋极了,等待多年的他看到了曙光。
  “跟着旅游团过去寻亲,肯定不是一下子能实现。但是随着开放的步伐推进,我相信‘三通’的那一天会到来的,到时我就能亲自去走一走了。”
  不管如何,“去台中”是这位老人余生最大的信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22 21:47 , Processed in 0.04852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