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街上对流浪者进行劝导和救助。
文/片本报记者陈鸿儒
近期,气温大幅下降,济宁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11℃。自3日起,济宁市第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开始一天3次上街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救助。据救助站的梁尽光站长介绍,由于今年多次寒潮来袭,入冬以来,平均一个月救助量达到了200多人,大大超过往年。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职业乞讨者”,他们一般都有家有室,并且收入不菲,根本不符合救助条件而且也不接受救助,令救助站的工作很“尴尬”。频巡视 一月救助200多
受强冷空气影响,济宁地区大范围降温,入夜后温度最低可达零下十度以下,济宁市第一救助站自入冬以来第一次大雪后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自3日起,济宁出现了大幅度降温过程,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每天3次上街巡视,其中在夜间还安排了一次巡视,对流浪人员进行劝导,接到救助站进行救助。
据救助站邵兴亮主任介绍,自3日起救助车已经出动了14次,在济宁市区的繁华路段、主要街道进行巡视,每次需要2个多小时,劝导23名流浪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其中16人已经安排其返乡,2人入住社会福利院,5人在站上接受救助。元旦前后救助量最大,平均每天来站求助的就有5人左右。 “7日晚上我们还要出动,在城区对街头的流浪人员进行救助。”邵主任对记者说。
梁站长告诉记者,入冬以来救助量大幅上升,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往年同期平均每月救助人数在140人左右,今年冬天平均一个月救助200多人,而且数量仍在上升。在街道上巡视时发现流浪人员就对他们进行劝导,愿意接受救助的就接到站上进行救助,为他们提供热菜热饭,棉衣棉被,如能帮他们找到家就送他们回家。对流浪乞讨的病人立即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流浪的老人和未成年人工作人员将亲自把他们送回家。
据介绍,1月4日晚上9点多,梁站长带着工作人员在路上巡视时,在南辛庄附近的一个屋檐下,发现了一对母子正准备席地睡觉。“当时天很冷,风像刀子似的,这对母子骑着一辆破三轮车,正准备往水泥地上铺被子睡觉,小孩都冻得不行了。看到后我们把他们接到站上,给他们做了热饭,还给小孩烫了一盒热牛奶,拿了些棉衣让他们穿上,安排他们住下。”6日下午,记者在救助站见到了这对母子,小孩子很可爱,藏在妈妈身后用他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记者。据梁站长介绍,小孩的妈妈是个聋哑人,只会写很少的字,所以现在对他们的身份还没有头绪,只能继续查找。
据统计,2009年,济宁市第一救助站一共救助了2239人,其中病人和残疾人203人。
天太冷 救助已是全天候
采访中记者发现,梁站长办公室的沙发上放着一套被褥。他告诉记者,这几天由于工作太忙,24小时值班,他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会儿,一有来站上求助的流浪者或者接到市民反映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电话就要起来工作。
“这几天太冷了,晚上来站上求助的也多了起来,有时候公安巡警部门发现了流浪者也送到站上来,不管他们符不符合条件,先弄点热饭裹上被子让他们暖和暖和再说。”邵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救助站只有7名工作人员在岗,加上4个临时工,一入冬就忙得不可开交。
2009年初,救助站在上街救助时发现了一名老太太,患有精神病,邵主任立刻将她送到了安康医院接受治疗。四个多月后老太太康复了,可是为其找家却让邵主任犯了难。在询问她家庭住址时,她一直说“安达”这个地名,经过查找,邵主任判断她应该是黑龙江省安达市人。可是安达市太大了,无奈之下邵主任只好前往安达市寻找。
到达安达的那天,黑龙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次降雪,衣着单薄的邵主任下了火车立刻就开始到安达救助站和公安户籍部门查找老人的信息,根据零零碎碎的线索,邵主任顶着雪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老太太的家原来在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农义一屯。据她儿子介绍,石老太在走失前经常在家附近的地方游荡,这次走失家里的儿女们一直在四处寻找,去了哈尔滨等很多地方,没想到她竟然跑到了济宁。邵主任领着老太太的儿子来到了济宁,看到走失半年的母亲后,石老太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握住梁站长和邵主任的手久久不放。
救助站的墙上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梁站长告诉记者,很多次将流浪人员送回家,村里的百姓在村口夹道欢迎,为了给流浪者找家,这些年站上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全中国。“除了西藏没有去过,其他的省份都跑遍了,我们都是两人一组,根据流浪人员提供的零星的线索,有时候只能逐村逐户去问,去查,能找到就行了。”梁站长对记者说。相关新闻
“职业乞丐”让救助陷尴尬
据邵主任介绍,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乞讨人员,在街上“专职”从事乞讨工作,属于“职业乞讨者”。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去劝导时,他们一般都会拒绝救助。“元旦那天我们上街救助时,在世纪联华路口遇到了一个乞讨的老太太,见到我们理都不理就走了,后来旁边的商贩告诉我,说这个老太太天天在这里向行人要钱,元旦一天就要了近400块钱。”
邵主任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有些乞讨者瞄上了路口等红灯的汽车,敲汽车玻璃向司机乞讨,还有些称放学时间在中小学找学生要钱,一般他们的收入都很可观,而且屡劝不止。“他们一般都是有家有室的人,专门干这行,白天在街上要钱,晚上就住小旅馆,有些人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收入很高。我们只能对他们进行劝导,没有执法权,这些人基本上不听我们的,而公安部门又无法对他们进行处置。”
“天气一冷,市民看到这些人在街上乞讨很可怜,就会动恻隐之心给他们钱,而且还会怪我们救助站,‘这些人这么可怜,为什么不救助他们?’其实我们何尝不想把他们送回家,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符合救助条件,而且也不接受救助。”梁站长无奈地对记者说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8/142816901013s.shtml
[此贴子已经被江苏风信子于2010-1-8 16:00: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