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提拉米苏

[男孩] 约1988年出生1993年被拐至广东汕头的张敬松寻亲21506

 火... [复制链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歌在上思流传已久,明清时期该县境内就有三月三歌圩的习俗,特别是该县西部举行“窝坡”歌圩最具特色。该县县志记载,每年农历三月初四开始,“窝坡”歌圩从叫安乡的那歪屯向平福乡的公安圩伸延,沿明江畔自上而下,每日一处。农历三月十六又从那歪屯起,依次进行,叫“复坡”,至三月二十七结束。

    时下,在该县人流众多的街心公园,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山歌爱好者在这里对歌,歌手有男有女,大家一唱一和,十分有趣,每晚都能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听歌

    此外, “虽蕾”也是上思山歌的的一类,是我县壮族群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并且被列入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曾经给这里的壮家儿女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在壮家的发展历史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虽雷”的独特之处有:(1)歌词大多取源于生活,歌词善用比喻,所唱事物贴近生活且形象生动,并能贴切反应人物心情,因而深受民众喜爱;(2)歌词言简意赅,熟练者可以张嘴就来,在各种宣传活动中可以免去排练的繁琐,并可大大节约排练时间和资金;(3)使用本地壮话为基调,唱法通俗易懂,容易被人们所接受;(4)歌词幽默风趣容易深入人心,广泛适用于时政、计生、土地承包、交通安全等宣传及赞美人文景观,是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5)常见于当地民间婚丧嫁娶的既时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若作为一张独特的名片进行打造,可以大大提升当地旅游对外界的吸引力,对于当地旅游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目前,我县对“虽雷”唱法比较熟练的大概有200人,约占全县23万人口的0.87%。这些“虽雷”歌手大多分布在该县的那琴、华兰、叫安这三个乡镇,思阳、叫安、平福、在妙等乡镇也有少量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上思县一个群里问了下,有以下风俗:山里有人去世,会让小男孩拿锣边敲边说谁死了,人死后在山上挖坑装棺材埋葬。
但是他们说不只是上思,很多地方都是这样。问具体是哪里,还没有说明。

有的人家里90年左右有猎枪,也去打山鸡。

冬天穿棉袄这个情况还没有明确答复,好像很多人冬天不穿棉袄。在妙镇的一个朋友说从来没有穿过棉袄。

子弹壳,他们说应该是边境那里。这个需要进一步问问小张,看看是不是子弹壳随便仍在村里村外,没人要的那种。如果是,那应该就是边境附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汉逍遥 发表于 2011-11-1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子弹壳,,寻家孩子黄国康,家在靖西,也玩过.

在那个差不多的岁月里,子弹壳在广西应该不是稀罕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汉逍遥 发表于 2011-11-1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子弹壳,,寻家孩子黄国康,家在靖西,也玩过.

在那个差不多的岁月里,子弹壳在广西应该不是稀罕物

黄国康跟张敬松差不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提拉米苏 发表于 2011-11-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给小张去了电话,最近一直怀疑他不是中国人,所以问了一些基础问题:小张说小时候不知道毛主席,家里也没有毛主席像,没有儿歌,村子里面没有学校,哥哥不上学就是打猎,小张在整理童年的记忆,我们一起帮他找到家吧。。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提拉米苏 发表于 2011-11-1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提拉米苏 于 2011-11-11 16:24 编辑

关于奶奶的衣服,广西玉林-幽灵雨提供了一些照片,请小张辨认有没有与奶奶所穿的衣服相似的 未命名1.jpg 未命名5.jpg 未命名.jpg 未命名3.jpg 未命名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gar 发表于 2011-11-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黎族老人家的装扮

海南黎族老人家的装扮
回复 5# 提拉米苏



    个人觉得是海南省的黎族,过了海就是湛江了,符合他所说被拐到汕头的路线,海南有一种指天椒是非常辣的,印象中那边是有水车的,所说奶奶的服饰也比较接近,阿姨管叫娘娘(会联系问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说冬天的时候老家的大人小孩都穿棉衣,还有棉鞋,但是冬天不下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说冬天的时候老家的大人小孩都穿棉衣,还有棉鞋,但是冬天不下雪。觉得冬天也比较冷。
看到他到了汕头之后的照片上衣服很好,问他当时穿的这些新衣服有没有觉得很新奇,跟在家穿的款式一样吗?
张敬松说不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海连云 发表于 2011-11-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志明1.jpg 胡志明2.jpg 胡志明3.jpg 请小张对这几张照片看一下,童年中有没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说的村里那棵树当他跟小伙伴去抱要几个才能抱住。
夏天是很热,穿短裤,然后下田玩,要不然满山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莞皓雪 发表于 2011-11-1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紫色心蓝


    这个房屋是被拐前的房呢还是被捌后长大的房呢??

看到房子那些用具是跟我那边的一模一样,那晒衣架还有那环境都像是梅汕那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就光着脚跑,那棵大树的树叶是小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说:山上的树很高,山里面还有野鸡呢 ,山上的树林里没有人住,都是山腰或者山下住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黄凤凰 发表于 2011-11-1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粗的树是 榕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骑着上帝流浪:村里的房子是我也看了,除了土做的房子,有没有竹子做的或者石头做的好一点的房子呢?
张敬松:没有,基本都是那样的…还有一点点我就可以回忆起来了…就是差那么一点,感觉好熟啊  
张敬松:甚至连山里的味道我都记得住,就差一点点了  
张敬松:嗯,我只知道我就差一点信息,那种感觉很微妙,一下就出现,然后又消失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说那种辣他眼睛的辣椒是弯弯的尖尖的形状。应该就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辣椒形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
张敬松家:1.冬天的时候老家的大人小孩都穿棉衣,还有棉鞋,但是冬天不下雪。觉得冬天也比较冷。
夏天是很热,穿短裤,夏天就光着脚跑,然后下田玩,要不然满山跑。
2.看到他到了汕头之后的照片上衣服很好,问他当时穿的这些新衣服有没有觉得很新奇,跟在家穿的款式一样吗?张敬松说不习惯。但是他老家穿什么衣服,他只是说普通衣服。
3.张敬松说的村里那棵树当他跟小伙伴去抱要几个才能抱住。那棵大树的树叶是小叶子。
4.山上的树很高,山里面还有野鸡呢 ,山上的树林里没有人住,都是山腰或者山下住人的。
5.张敬松说那种辣他眼睛的辣椒是弯弯的尖尖的形状。应该就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辣椒形状。
如此看来他的家乡四季应该是比较分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6.他说的村里那颗很大很大的大树的树皮是黑色的,上面有没有果子,没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7.他被拐的过程,中间走了好多地方,最后才到的汕头,听别人说是坐湛江到汕头的车。这样的话说明他不是湛江人,因为中间辗转了很多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莞皓雪 发表于 2011-11-1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1# 骑着上帝流浪


    我那边叫《鸡嘴椒》山椒   梅州五华那边的山上就有山椒。


不过好似都是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xue 发表于 2011-11-1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穿全身黑色的衣服裹黑色的头巾或者是黑色的布”应该比较符合壮族。
根据这一点加上冬天穿棉袄应该重点还是要放在文山、百色一带,德宏冬天气温比较高,不怎么用穿棉袄。
纬度应该广南附近比较接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吉福平 发表于 2011-11-1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土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xue 发表于 2011-11-1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搜到“过去在百色地区的靖西,那坡和隆林、西林、田林一带农村,妇女几乎都是这么戴头巾的。但现在很少了,有的地方甚至都看不见了。 一般年轻的妇女以浅色调为主。中老年妇女则是一统的黑色。”
奶奶带黑色的头巾应该这一带都是符合的,但年轻人未必戴这样的头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吉福平 发表于 2011-11-1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印象以前家里用过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海连云 发表于 2011-11-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敬松寻家值得关注区域.jpg 张敬松寻家值得关注区域2.jpg 根据张敬松对气候的回忆,冬天穿棉衣,夏天穿短裤,其虽然在南方区域,但符合这一气温特征的多为海拔较高的山区。我分析他可能为广西中越边界沿线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思县的人反应上思县在妙过河那边老人都裹着头巾。在妙的冬天需要穿棉衣,夏天穿短裤。但是死人之后小孩子要躲起来,不让看,死人会抬到山上埋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1# 武汉逍遥


    到一个上思群里问了一下,大家都对辣椒感到比较陌生,没有见过种辣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小张聊了一下,得到以下信息:
1.张敬松皮肤一直都是黝黑的,开始到汕头,因为养父母在家关了他几个月,所以皮肤才变白的,后来一出来就又成黝黑的了,一直到现在都是。
2.亲生父亲打工回家会给他带新衣服,感觉新衣服应该不是少数民族服装,在家也不穿少数民族服装。
3.放烟花的那个节日,那时候天气很冷,也穿新衣服,早上起来放鞭炮,晚上会放漂亮一些的烟花,爸爸带回来放的烟花有长有短,村子里其他人家里也放鞭炮和烟花,小孩子们也放鞭炮。(从这两点推断,极有可能是春节。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中国人,当然越南、缅甸、泰国的节日我还没有研究
3.家里做饭用的是一口大锅,灶台是土坯砌成的,下面烧柴。
4.长大后他第一次听云南、贵州一些地方的话,接收就特别快,很快就能听懂。其他潮汕人明显不如他接收快。
4.村子在半山腰,村里人比较少,村子比较小。夏天小孩子们都不穿鞋,不是下河摸鱼,而是在稻田里面摸鱼,他说的那颗大树在山脚下,要五六个小孩才能抱住那么粗,树冠很大,夏天人们到树下乘凉,有一天树下多了很多轮胎,轮胎应该有现在的东风大货车的轮胎那么大,没有小的,大人们把这种轮胎放平整个吊起来吊在那棵大树上,小孩子们做到轮胎圈圈上荡秋千。
5.在老家,自己家里面炒菜是放辣椒的。但是炒的什么菜没有印象了,现在张敬松也特别能吃辣。
6.有一次村里死了人,让他敲锣在村里喊谁死了,这样通知村里人,然后还让他一路跟上山,下葬的时间大概是午后,除了他是小孩,其他都是大人,没有别的小孩跟上山。坟墓挖的坑很深,棺材放进去之后,一个女人跳进去抱着棺材哭,又下去三个男人把她拉上来。堆好之后的坟墓是圆形的土堆,后来他还经过那个坟墓一次,不记得有墓碑和其他树木之类的东西。(女人跳下去这段不是风俗,是个小插曲)
7.家里面有多种型号的子弹壳,有的也带弹头,村里很多人家都有这些子弹壳,小孩子们会拿各自家的子弹壳比较,看谁的大。家里的枪,他后来当兵的时候回想应该是火筒
8.村子里面都是土路,没有河也没有桥。那个打猎的哥哥不是亲哥哥,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妹妹是自己的亲妹妹。
9.家里好像有电灯,但没有电视之类的家用电器,村里其他人家也没有电视,到了汕头看电视觉得很新奇,看的第一个节目是《忍者神龟》。
10.夏天对下大雨也没有什么印象,对房子被冲塌之类的也没有印象。
11.拐他的那个女人跟他走路到了水车那里与那个男人汇合,在山下老婆婆家住了一夜之后,骑着摩托车带着他沿着一条临近悬崖峭壁的公路骑行,好像是往上走的,到了赶集的那个地方,然后把他装到三轮货车上。
12.从拐他出来到交到养父手里,都是这一男一女两个人贩子。两个人贩子跟他说一样的话,但是也会说国语,他养父不会说国语,所以当时请了个会国语的翻译一起去跟人贩子交易的。
13.来的新家的时候他又哭又闹,别人也听不懂他说话,他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等到他学会说当地话才放他出来的,开始是在家里呆着的。
14.张敬松是2006年高中毕业去参军的。他说上小学是96年,这个问题没有细谈,他上初一应该是2000年,那么上小学就不应该是96年,如果是六年制的话,应该是94年就上小学。

点评

稻田里面 摸鱼 是贵州的侗族呢,这个叫荷花鱼,就是插秧的时候放的鱼苗,侗族尚黑,壮族也尚黑。但是看他长相又是云南的(东南亚面孔)。  发表于 2015-2-14 0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邢台-流浪 发表于 2011-11-12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小张聊了一下,得到以下信息:
1.张敬松皮肤一直都是黝黑的,开始到汕头,因为养父母在家关了他几个月,所以皮肤才变白的,后来一出来就又成黝黑的了,一直到现在都是。
2.亲生父亲打工回家会给他带新衣服,感觉新衣服应该不是少数民族服装,在家也不穿少数民族服装。
3.放烟花的那个节日,那时候天气很冷,也穿新衣服,早上起来放鞭炮,晚上会放漂亮一些的烟花,爸爸带回来放的烟花有长有短,村子里其他人家里也放鞭炮和烟花,小孩子们也放鞭炮。(从这两点推断,极有可能是春节。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中国人,当然越南、缅甸、泰国的节日我还没有研究)
3.家里做饭用的是一口大锅,灶台是土坯砌成的,下面烧柴。
4.长大后他第一次听云南、贵州一些地方的话,接收就特别快,很快就能听懂。其他潮汕人明显不如他接收快。
4.村子在半山腰,村里人比较少,村子比较小。夏天小孩子们都不穿鞋,不是下河摸鱼,而是在稻田里面摸鱼,他说的那颗大树在山脚下,要五六个小孩才能抱住那么粗,树冠很大,夏天人们到树下乘凉,有一天树下多了很多轮胎,轮胎应该有现在的东风大货车的轮胎那么大,没有小的,大人们把这种轮胎放平整个吊起来吊在那棵大树上,小孩子们做到轮胎圈圈上荡秋千。
5.在老家,自己家里面炒菜是放辣椒的。但是炒的什么菜没有印象了,现在张敬松也特别能吃辣。
6.有一次村里死了人,让他敲锣在村里喊谁死了,这样通知村里人,然后还让他一路跟上山,下葬的时间大概是午后,除了他是小孩,其他都是大人,没有别的小孩跟上山。坟墓挖的坑很深,棺材放进去之后,一个女人跳进去抱着棺材哭,又下去三个男人把她拉上来。堆好之后的坟墓是圆形的土堆,后来他还经过那个坟墓一次,不记得有墓碑和其他树木之类的东西。(女人跳下去这段不是风俗,是个小插曲)
7.家里面有多种型号的子弹壳,有的也带弹头,村里很多人家都有这些子弹壳,小孩子们会拿各自家的子弹壳比较,看谁的大。家里的枪,他后来当兵的时候回想应该是火筒。
8.村子里面都是土路,没有河也没有桥。那个打猎的哥哥不是亲哥哥,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妹妹是自己的亲妹妹。
9.家里好像有电灯,但没有电视之类的家用电器,村里其他人家也没有电视,到了汕头看电视觉得很新奇,看的第一个节目是《忍者神龟》。
10.夏天对下大雨也没有什么印象,对房子被冲塌之类的也没有印象。
11.拐他的那个女人跟他走路到了水车那里与那个男人汇合,在山下老婆婆家住了一夜之后,骑着摩托车带着他沿着一条临近悬崖峭壁的公路骑行,好像是往上走的,到了赶集的那个地方,然后把他装到三轮货车上。
12.从拐他出来到交到养父手里,都是这一男一女两个人贩子。两个人贩子跟他说一样的话,但是也会说国语,他养父不会说国语,所以当时请了个会国语的翻译一起去跟人贩子交易的。
13.来的新家的时候他又哭又闹,别人也听不懂他说话,他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等到他学会说当地话才放他出来的,开始是在家里呆着的。
14.张敬松是2006年高中毕业去参军的。他说上小学是96年,这个问题没有细谈,他上初一应该是2000年,那么上小学就不应该是96年,如果是六年制的话,应该是94年就上小学。
15.手上的伤口是被邻居家的疯女人用一把很老的菜刀砍伤的,不是镰刀。砍伤之后马上被大人抱开了,所以没有受其他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1 20:13 , Processed in 0.04768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