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强
南京地铁警方12日表示,将开展针对地铁车厢内乞讨人员的专项治理活动。对于一些长期以乞讨为生,或者强行向乘客乞讨的人员,警方将设立黑名单,从进站源头上予以控制。(1月13日《扬子晚报》)
乞丐是城市一道无法回避的“风景”,自古以来,减少城市乞丐是城市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愿望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于是,人们难避不犯上浮躁的臆想——指望通过一招一式的治理方法,一劳永逸地实现自己计定的目标。但事与愿违,城市管理者越是下重手整治,虽然当时乞丐减少一些,可用不了多久,乞丐大军还是卷土重来,重新占据着城市的角落。城市管理者从治乞丐实践之中,体验到了治乞的难度,于是乎,当主观努力总是在一次次整治之中无果而终时,人们却无法摆脱掉习惯性思维的路数,一次次上演建“黑名单”、 救助一批、清理一批、打击一批的“轻喜剧”,却难以厘清自己所要实现的真正目标。
应当看到,城市乞丐与管理者之间所发生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前提是服务,而不是驱逐;是帮扶,而不是清理;是善待,而不是打击。(那些教唆诱骗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的“幕后黑手”除外)这要求管理者对乞丐实施管理时,不要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来恶心乞丐、歧视乞丐,把他们看成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人拒之城市之外。而人的本能思维方法告诉我们,那种目的性很强的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在通常情况之下所产生的逆反力是不轻容易被征服和化解的。站在这个立场上来,把城市管理者的愿望与要求强加给乞丐,就会逼迫他们作出更加越出人们想象之外的事情来,这些年,一些城市管理者在驱逐乞丐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治理乞丐这种具有极深社会背景的问题,一劳永逸的治理方法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常常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城市管理者在治乞方向的迷失与迷茫,正好验证了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贫困问题,乞丐因贫困而生,发展到今天,延伸出职业乞丐,乞丐通过自己的乞讨实现着人生的基本需求,他们其中有些人把乞讨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人类生活多种多样选择的结果,对此,城市管理者千万不可忽视他们的存在,也千万不能忽视他们的需求,如果说堵塞之法能够让乞丐退出城市,那么,必须有让其退出的条件与理由。用建“黑名单”之法,把乞丐逼退,这种治理之策的初衷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乞丐的生存之需,当城市管理者想要实现自己的治理之愿时,乞丐与其的周旋会让自己疲于奔命,所以,在没有帮助乞丐寻找到一条能够让他们自愿接受的条件和理由之前,建乞讨者“黑名单”只能隔靴搔痒,根本没有搔到治乞丐的痒处、痛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