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时的小华松
陈策明夫妇期待奇迹能出现
1979年,一段特殊的时代背景,让陈策明的人生发生了难以想及的变化,也让一个普通的探亲之旅,变得非同寻常:在爱人回乡途中,不满二周的孩子离奇丢失,母亲伤心欲绝!
30年来,母亲几乎夜夜不能成眠。刻骨的思念之情引发了30年未曾间断的寻亲之旅,这其中有无数的辛酸与故事。
误托“好心人”
孩子被“夺”走
1979年春天,那场边界之战打响的时候,1968年入伍的陈策明已是兰州军区某汽车团10连任指导员,当时,所有的军人家属都要遣返回家。3月2日,刚刚来队探亲的妻子不得不带着年仅1岁零9个月的儿子陈华松返回老家。
当日晚陈策明从陕西华县将她娘俩送上了从西安开往上海的76次列车,当时车上人并不多,在一组6个座位的两排长椅上只坐了2位从西安上车的男旅客,一位50多岁的长者,据其称是在西安工作的一位基层干部,另一位约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操河南口音,自称到上海出差公干。车子出发前,陈策明便将妻儿托付给他们照顾。
3月3日凌晨3时列车到达河南郑州时,陈的妻子开始晕车,便吃了防晕车的药(实际为安眠镇静药)。没过一会,药性开始发作,昏昏欲睡的她便将孩子放在对面的坐椅上睡觉,自己趴在小茶桌上睡着了。凌晨5时左右,列车到达河南开封站,在列车即将离站的前几秒钟时,那位中年男子突然站起身抱起陈策明的小孩朝车门口奔去,正在关门的列车员冲他说:“怎么搞的,现在才下车?”他连说:“对不起,睡着了。”说完即抱着孩子跳下火车,列车随即开动了。
30年不相逢爱心有多苦
列车开动后,那位50多岁的干部使劲将陈策明的爱人摇醒,当听说孩子被人抱走后,他爱人撕肝裂肺的哭闹声惊醒了所有的人。列车长来了,乘警来了,当他们得知是军官家属丢了孩子时,特别决定在一个不该停车的小站临时紧急停车。一名乘警带着陈的爱人和那位50多岁的干部下了车,下车后拦了一辆拖拉机直奔开封市公安局,开封市公安局立即在全市布控检查,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3月4日西安乘警大队的大队长、教导员等12名警员以及陈策明所在的部队的保卫干部相继赶到开封,陈策明也经领导特许离开了紧张训练的连队来到了开封。当时领导们都非常重视,立即兵分几路,一路在开封继续排查、一路到郑州找省公安局求得支持、一路直奔那位50多岁西安干部的老家杞县。因为他是唯一的证人,但不巧的是这位干部在回家后的当晚因肝脏破裂大出血而不治身亡。后来陈策明所在的部队与西安乘警大队联合成立了6人组成的查找小组,经过近8个月的艰难查找却没有得到有关孩子的任何音讯。
30年中,陈策明和他的爱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骨肉,各级领导也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6位查找小组的成员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几乎跑遍了河南省的各县各市。在查找过程中发现了4个被拐卖的儿童,并向有关机关进行了登记和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在得知陈策明的遭遇后曾去信表示同情和慰问,并在信的底端亲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陈策明说,因为想引起重视,他当时将此信寄给了中国青年报社,未能保存下来。
在1979年—1980年期间,他们二人收到了全国各地的来信,特别是河南地区的群众来信约有几百封,其中有安慰他们的,有向他们提供线索的,有愿意给他们帮忙的。以上这些使他们伤痛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上苍如相怜但求能相见
1991年,陈策明从部队转业,先在华东一家研究所工作,第二年,被安排在安徽省立医院分院工作,2004年,从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如今,陈策明的爱人也已从单位退休,但她对儿子的思念更胜于往昔。
而在小华松被拐走之后,陈策明先后又有了一男一女。现在,二儿子陈鹏已从法国留学回国,小女儿陈群今年大学毕业现在安徽省电视台实习,一家衣食无忧,离散的小华松却始终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陈策明84岁高龄的父亲也总是念念不忘他的大孙子,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全家得以团圆。
采访中,陈策明告诉记者,无论小华松如今身在何处,他的养父母不管是什么原因得到他的孩子,他都不会忘怀他们30年的养育之恩。如果有一天能与孩子得以相见,决不会想着要将孩子从其养父母手中“夺”回来。他说,只要知道他在哪,能见上一面,就已经是莫大的欣慰了。
陈策明最后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应已31周岁,走散时孩子的后脑较平,前额开叉较深,皮肤较白,两眉间有两个米粒大小的麻坑,右腿内侧(也许是左腿)有大拇指大小的红色胎记,血型为A型,脚趾较齐。
采访的最后,陈策明一再强调,如果有一天能够重逢,那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