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10月28日电 萧山新塘半爿街,是个老式的城中村。3年多以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桩命案,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这桩命案,在杭州乃至全国刑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杭州警方利用一根脱落头发进行微量物证鉴定成功破案的经典案例。
破案时间表
2004年12月18日傍晚,小云(化名)失踪
↓
2005年1月5日,新塘湖头村半爿街村下城河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小云
↓
确定抛尸点就在河埠头
↓
发现编织袋内有4块红砖→红砖来自死者家附近的砖头堆
↓
发现死者衣领上的头发→将头发送往沈阳做鉴定→100多人被排除嫌疑
↓
再度调查→发现村民孙甜(化名)的头发与鉴定结果相符→调查结果:孙甜丈夫葛某有嫌疑
↓
2005年9月16日,葛某落网
↓
本案终结
案件点评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余伟民
这起案子,是杭州警方依托科技创新、拓展破案渠道的一个经典案例。
近年来,杭州警方积极引进高科技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加强刑事科技应用研究,依托科技拓宽破案渠道,提高破案攻坚能力;同时,立足自主创新,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警务,特别是由刑侦支队首创研发的“网上作战”系统以及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痕采集仪”均在全国公安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杭州警方破案工作的新增长点。
杭州市各级刑侦部门还建立了“专门的人研究专门的案件”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刑警运用专业手段破案的能力,提升整体破案效能。
杭州市的命案侦破工作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05年和2006年名列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去年的命案破案率高达96%以上。公安部有关专家曾评价说:杭州警方的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及工作水平已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中等以上城市的水平。
1.小云不见了
在半爿街村口的一家小旅馆里,一个30多岁的女人竖起两个手指说:“小云(化名)死后一年,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快2岁了吧。”
2008年10月23日,下着细雨。村口一家小店内,老板娘正和人聊天,柜台后一张小桌上竖着个奶瓶,几块木板隔出的小房间内,一个女婴正睡得香甜。村民们说:“老板娘每天都带着小女孩,一刻也不离身。”
马路对面是个新建的小区,小云死后,全家人离开半爿街村,搬到了这个小区。三年多前的悲痛,当事人正以各种方式从中解脱出来。
2005年1月5日9点30分,老王摇着小船,拎着铁钩放到河里。平时,他总有收获:掉入河底的剪刀、钥匙串这些东西,能卖上几个钱。
这次,铁钩特别沉,提上来一看,是只编织袋,打开后,露出一双孩子的脚!
侦查员联想到半个多月前失踪的小云。2004年12月18日傍晚,小云在父母的小店里吃过晚饭后,跑了出去。半小时后,小云父母发现,小云不见了。
当时派出所民警判断:小云要么被人绑架,要么被人拐骗了。小云家人连夜张贴寻人启事。但半个多月以来,都没有什么结果。
经辨认,河里捞上来的死者正是小云!
2.四块红砖
萧山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一中队副中队长夏爱民说:“我现在还记得,那双小手因为浸泡就像戴了双白手套,说明抛尸时间已经很久了。”
现场让萧山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胡新全印象深刻的是,编织袋内的4块土红色方砖,侧面和底面都比较干净,上表面却有着斑驳的青苔。还有小云的两只鞋子,“鞋后跟凹进去,小云可能脱掉过鞋子,当时,我有个直觉,第一现场就在室内,他也许还和凶手认识。”
经法医鉴定,小云系机械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在晚饭后一小时左右。
编织袋内的四块砖头哪来的?根据砖头上青苔的形状,侦查员推断,这些砖块原本在户外,后来被人拿到室内,杀人现场就在室内。
半爿街村内,村民把造房子多出来的砖头,堆在屋外墙角或搭鸡棚,砖头堆上长满了青苔。侦查员终于在众多砖头堆中找到一个,上面正好少了4块砖头。
同时,发现死者的地点是在河埠头,河床底的淤泥有一米多深,尸体不可能是从别处漂来的,侦查员推断,抛尸点就在河埠头附近。“凶手拎着编织袋走下台阶去抛尸,这说明他对这里很熟悉。”
凶手可能就在村里,他是谁?仇杀?敲诈未遂?还是凶手和小云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杀了人?但这又似乎不可能,谁会和一个小孩较真呢?
3.一根断发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孙海洋说:“我还找到女同事专门去打听,问她们梳头时,怎么掉头发的?这案子里,我们要对付的就是女人的断发。”
孙海洋承认,当时,他和专案组成员冒了一定的风险。
他们提出,利用现场头发内的某种物质精细化鉴定技术来破案。这项技术的运用,在国际上,最著名的就是解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死亡之谜。但这项技术在国内没有成功破案的先例。2004年,山西柳林曾发生过一离奇案件,一小伙突然失踪,当地警方发现一具无名尸体,通过这种技术鉴定,判断无名尸体就是失踪者,但后来,失踪的小伙回来了。
他们的这个想法,让好多人捏了把汗。在全国,能做此项技术鉴定的也只有辽宁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孙海洋揣着样本北上。
侦查员发现小云衣服领子上粘着一小撮头发,“是作案现场带上去的”。这些头发丝,似乎成了唯一一个联系案发现场的通道。
侦查员用镊子把这撮头发分离,几根黄色、卷曲的、十多厘米长的头发丝,像来自女人的;但只有一根头发可用于鉴定,其他的都被河水污染了。
“我们每天梳头时,要掉50多根头发”,孙海洋判断,那根头发丝是梳下来的断发。
但这根头发离开人体很久了,用常规DNA检测手段无法鉴定,但断发里还有一种物质,只要检测到这种物质,就可以认定与这种物质相关的一类人,“它将圈定某个群体”。这根头发,能解开小云的死亡之谜吗?
4.他曾被怀疑过
夏爱民说:“凶手一直是我们怀疑对象之一,但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案发后,凶手曾被询问过,夏爱民问了他几个常规问题。
“12月18日你看到过小云吗?”
“看到过的,他在弄堂里玩,嘴里还在喊‘我是奥特曼’,我去小旅馆看人家打麻将去了。”
凶手看上去很平静,回答的内容也和其他村民说的吻合。虽然,此人曾有过盗窃和敲诈的犯罪记录,但村民都反映他现在变老实了,每天骑自行车到工地上做泥水工。而且,他老婆留着一头又黑又直的头发。
小云离开小店到失踪,前后不到半小时,离小店最近的是一条200多米长的小弄堂,弄堂里有6幢楼房,租住在这些楼房里的,先后有200多人。
侦查员的调查举步维艰,因与小云父母吵过架,很多人纷纷避开上门的民警。
有人反映,曾看到小云去过弄堂里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个十多岁的小孩,小云常和他一起玩。这户人家和小云父亲曾因琐事争吵过,女主人留着一头烫过的黄头发!但这家人没有作案时间。
侦查员又捞到一条线索。2005年1月6日一大早,一对青年男女连屋子也没收拾,匆匆走了。他们的房子是小云回家的必经之路。像他们这样,案发后匆忙离开的不下十个人。
再说辽宁那边,三次鉴定结果一致,和国内这方面的高端专家多次研究后,专案组的信心更足了,鉴定结果可用!
侦查员拿着鉴定结果,南下北上寻找那些去向不明的人作比对,到2005年8月,100多个人都被排除了嫌疑。
5.原来还是他
这桩案子,侦查员受到的启发也很多,其中有一条,“凶手的老婆原来烫过染过黄头发,但案发后,她把头发拉直了染黑了,这是我们后来才想到的!”
抛尸点就在村口的河埠头,谁最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拿走砖头?
唯一能画上等号的是葛某,他家距离小店大约100米,那个少了4块砖头的砖块堆就在他家门口。
侦查员了解到一个细节,2004年12月18日那天,村民没在小旅馆打麻将,而是转移到一个棋牌室去了,这说明,葛某之前在说谎!
通过比对,葛某老婆孙甜(化名)的头发跟鉴定结果吻合!
她是凶手,还是帮凶?但她又没有作案时间。
2005年9月16日清晨,葛某被侦查员抓获。
6.那天发生了什么
2008年10月23日傍晚,一幢4层自建小洋楼,像是遭遇了一场浩劫:十多个房间里,所有能敲碎的东西全被敲碎了,木板、玻璃碎了一地。据村民说,某一天夜里,得知真相后的小云家人愤怒地袭击了这所房子。
二楼一个房间玄关处,夏爱民指着大理石地板,“小云就是在这里被害的。”
凶手的作案动机,简单得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用夏爱民的话来说,“就在一念之间”。
2004年12月18日傍晚,小云手里拿着奥特曼玩具,站在葛某家斜对面的一块石头上玩。葛某从家里走出来,打算去旅馆找人搓麻将。
小云朝他吐了口唾沫,葛某很生气,想教训下小云,但小云叫了起来,葛某怕小云的父母听到来找他麻烦(因他们为人比较“厉害”),他用手捂着小云的嘴,从后门上了楼,到了屋内,小云又喊起来,葛某掐住小云脖子……
听到小云家人四处寻找小云,葛某惊慌失措,把小云放入编织袋,孙甜的头发就是在那个时候粘到小云身上的。等到夜深人静,葛某悄悄地将尸体丢弃到村口的河中……
7.他为什么和一个8岁孩子过不去
葛某的犯罪动机,一开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采访中,葛某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一个有犯罪记录的男人,没有好的工作,收入不高,夫妻感情不好,在家里似乎总处在窝囊地位,在村里也没什么朋友,他只是别人打牌时身边的看客,“这样的人内心很自卑,脾气容易暴躁,这就是为什么他竟和一个8岁小孩过不去的原因。”夏爱民说。
目前,此案二审已结束,葛某被判处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