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80|回复: 1

[聚会活动] 联合街头救助活动昨日在旗峰公园开展

[复制链接]
冷月亮 发表于 2009-7-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供吃住不给钱 乞者拒进救助站
叶珊
  ■工作人员在黄旗山门口劝导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本报记者 蓝业佐 摄

  本报讯  昨日是农历六月初一,许多市民到旗峰公园烧香、施舍。许多乞讨人员也趁机来到旗锋公园乞讨。针对这一情况,我市救助管理站昨日在旗峰公园首次开展联合街头救助活动,劝告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合理救助,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乞讨人员都拒绝进救助站接受救助,理由是他们需要金钱不要面包。

  现场:乞讨者不愿进救助站

  这次救助活动由市救助管理站、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广东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卫生学院分协会、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

  一批乞讨人员在旗峰公园门外,耐心等待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卢健斌从乞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几张老面孔。他们在东莞已经5年了。卢健斌和志愿者们向他们讲述国家救助站的政策,劝他们放弃乞讨,进救助站接受救助。但有乞讨人员坦诚地告诉卢健斌和志愿者:我们不需要你们的面包,需要的是钱。

  原因:救助站不提供现金救助 

  卢健斌认为,乞讨者不愿进救助站的主要原因,是救助站不能为他们提供现金。

  救助站提供24小时不间断救助服务,可安排吃住,提供返乡车票和返乡过程中的食物,但不提供现金救助,不提供无限期的救助。卢健斌说,不提供现金救助是国家制定的政策,目的是避免骗取救助事件的发生。

  乞讨者不愿进救助站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乞讨不会落空,可以支撑他们在东莞生存下去。卢健斌说,如果大家都不给他们现金,他们将被迫接受政府救助,考虑改变生存方式。因此,给他们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是为他们着想,而是纵容他们在畸形的方式下生存。

  1

  乞讨者生存如何?

  月入近千元  居有定所

  市救助管理站曾对在我市生活的乞讨人员做了生存调查。

  调查显示,在我市居住的乞讨人员目前有1000多人,大部分在东莞四五年时间,年龄较大,60岁以上的占了大半。以河南籍、安徽籍居多。

  乞讨人员平均每月讨得近1000元,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不会露宿街头。

  乞讨已成为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他们宛如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一齐行动。

  乞讨人员乞讨的方式主要有:在十字路口趁亮红灯时,向车内人乞讨;在公园、酒店、车站、商场门口乞讨。如果施舍人问起他们的身世,他们会编造悲惨身世博取同情。

  在这些乞讨人员中,不乏职业乞讨者,他们往往采用“摆摊”方式乞讨,用纸写上编造的悲惨身世摆在地面,吸引人施舍。

  更有甚者,大部分职业乞丐特别是乞讨儿童,被一些“组织者”暗中监控,沦落成为替人赚钱的“工具”。

  2

  乞讨者由谁管理?

  缺少明确管理部门

  卢健斌介绍,乞讨者除了影响城市形象、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外,还会诱发治安问题。在东莞的乞讨者也是划分地盘的,万一发生地盘之争,将带来治安隐患。

  记者查阅有关法规后发现,我国对乞讨者进入救助站前的管理,仍是一片空白。而卢健斌介绍,目前没有明确哪个部门管理他们,只是他们犯法违规时,才会涉及到相关部门的职责。比如,如果他们争地盘斗殴,由公安部门处理,如果影响交通,由交通部门处理,如果破坏了城市公共财物,由城管部门处理。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hljlih 发表于 2009-7-2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乞讨违法,真正有困难国家、政府、社会救助就完了。关键是能落实就不会有问题 ,就怕钱被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1 23:16 , Processed in 0.04414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