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2|回复: 0

[时事评论] 从“国际失踪儿童日”想到灾区儿童

[复制链接]
阳光天使 发表于 2008-5-3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05-28 00:21:25   作者: 温哥华 陶短房  来源: 侨报
本月24日与25日是加拿大的周末,在许多公众场合如温哥华国际机场,都可以看到由警方或慈善机构“寻找儿童”组织的“找回儿童”活动。组织者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防范诱拐,教会家长们如何防范孩子失踪,还免费为孩子们建立指纹和照片档案。
  这项活动是“国际失踪儿童日”活动的一环。1979年5月25日,美国纽约州一名叫帕兹(Etan Patz)的少年在上学途中失踪,其父亲为寻儿不惜一切,甚至将儿子照片印在牛奶瓶上,由此引发民众对政府无力处置越来越多儿童失踪案的不满,并最终促使里根政府在1983年宣布5月25日为儿童失踪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组织部门、协调政府力量,应对儿童失踪问题。后来,这一形式被许多国家所借鉴,最终形成“国际失踪儿童日”活动   在加拿大,每年有多达6万名儿童失踪,其中许多被诱拐,加拿大皇家骑警平均每9分钟就收到一例报案,严峻的形势迫使政府动用大量资源举行大规模“找回儿童”活动。防诱拐知识的普及,加上政府和慈善机构的努力,使得加拿大失踪儿童寻回率大增,如在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这一比率高达96%。   据报道,中国每年有数万名儿童失踪,寻回率却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国情、条件的差异,但许多家长、儿童缺乏必要的防范常识,以及官方、警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具体案件的侦破中、而对防范常识的普及,对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警民互动、共防诱拐等方面做得不够,在防与救的关系中过于倾向后者。事实上,警民互动原本是中国的良好传统,在当代社会,面对如儿童失踪、诱拐频发这样的新问题,“老传统”是不能、也不应抛却的,而加拿大和其它国家类似“找回儿童”这样的经验,也应该被认真总结和借鉴。   “5·12”中国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和众多相关机构、方面的瞩目。这是必然的、应该的,但必须认识到,灾区和灾民的事刻不容缓,而社会上日常发生的各种问题也不应因此而被甩在关注之外,如儿童失踪、诱拐问题,就是发生率极高、受害者分布范围极广的、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就在前几天,不是还传出有人潜入地震灾区诱拐儿童的案件么?在关注灾区、关注突发事件的同时,不放松对普通的社会问题、社会隐患的关注、重视,是每个权力机构、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时刻谨记的。(作者系旅加华人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2 20:53 , Processed in 0.0405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